桦甸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人参文化middot期中国
TUhjnbcbe - 2021/8/1 16:02:00
儿童白癜风早期图片 http://m.39.net/pf/a_4636418.html

上期微文:中国古代高丽参非现代高丽参(一)

编者在上一期微文中已经详细阐述了中国历史上高句丽民族的兴衰。

简单回顾即公元前82年西汉辽东设立了玄菟郡。下辖高句丽、西盖马、上殷台三县,该郡作为汉朝的边疆重镇,在辽东治理了近二百年,是当时汉朝与东北各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和门户。公元前37年邹牟建立的高句丽地方*权,,被汉朝册封为高句丽王,公元年被唐所灭,时只有朝鲜半岛的东南部留有新罗属国。唐朝征讨高句丽之役,是防止民族分裂之战,不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是唐朝与地方*权的战争。编者也阐述了高句丽即高丽(高氏高丽)。当时高丽人在与中原人的生活物资交流中,以人参等土特产品,换取汉朝的生活用品。中原人则以产地冠名称作辽东人参或高丽人参。

所以有些人们将古代高丽人参与现今的高丽人参混为一谈是错误观点。

公元年魏.吴普等《神农本草经》曰:“人参生上*及辽东”。

南朝齐梁时期,陶弘景(~)撰写的医药学专著《本草经集注》中,对人参的记载:“人参生上*及辽东,上*在冀州西南,魏国所献即是,形长而*,状如防风,多润实而甘。。。。。。次用高丽,高丽即是辽东”。又将新罗和百济人参称之为“新罗参”“百济参”。在南北朝时期(公元—),辽东辽西均属高句丽。《集注》明确指出高丽即是辽东。因此,当时的高丽人参,亦即辽东人参,主产于辽东。陶氏是历史上著名的本草学家,在其著作中,对每味中药产地,鉴别、加工、贮藏、配伍。禁忌及附方等都有专门记述。从人参史角度而言,其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是极为重要的。我国最早的人参诗,记录在陶弘景的《名医别录》、《药总诀》等医书里,叫做《高丽人作人参赞》

三桠五叶,背阳向阴,

欲来求我,椴树相寻。

这里的所指的“高丽人”就是高句丽人。因为陶弘景所生活的年代正是高句丽第二十代王长寿王及文咨王、安藏王、安原王的时代。陶弘景在梁国所用人参及其质量、应用的记述多次出现“高丽”二字,所记高丽人参即皆是高句丽人参。

明代状元、文学家杨慎(号升庵)的《药市赋》曰:“人参三桠来自高句骊之国,桃技九折出于昆明之陬。”不过据编者分析,杨慎所言也是引用古人记录罢了,因为明代距高句丽灭亡已数百年,高句丽民族已不复存在。

编者在查阅各代历史古籍后发现,各代古籍中所记载的“高丽”、“辽东”这两个地方名称都是随着历史各代的更替而发生地域的变化,因为历史上辽东各部之间、百济、新罗,与高句丽之间长期混战,相互之间的疆域伸缩变化也比较大。但史籍所记录的“高丽人参”和“辽东参”这两个词语却从未因地域的变化而改变。北宋(公元年)陈昭遇、刘翰等《开宝复位本草》(简称《开宝本草》):“人参见多用高丽、百济者,潞州太行山所出谓之紫团参,亦用焉”。这个年代,正是我国东北少数民族*权渤海国和王氏高丽时期,在上篇微文已将这两个*权的存在区域具体说明,王氏高丽基本是在原新罗地域。但此二人的《开宝本草》中仍载为高丽,或是沿用前人史籍,或是已经将王氏高丽地域所产人参继续称为高丽人参,但对“高丽人参”名称称谓的历史来说,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因为王氏高丽所在地区已经是现在的朝鲜半岛。接下来就是:宋代(公元-年)唐慎微所撰《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后又叫《大观本草》),在人参项下引录陶弘景关于人参的注释:“上*郡在冀州西南,今魏国所献即是,形长而*,状如防风,多润实而甘。俗用不入服。。。。。。。次用高丽,高丽即是辽东。。。。。。百济今臣属高丽,高丽所献兼有两种,止应择取之尔。实用并不及上*者,其为药切要,亦与甘草同功,而易蛀蚛。惟内器中密封头,可经年不坏。”可见宋代继续在典籍中引用前人史料。”再看:北宋(公元年)寇宗奭《本草衍义》:人参,今之用者,尽为高丽所出,形虚软而味,不若上*味厚体实矣。”再看:明代陈嘉漠(~)《本草蒙荃》记载:“紫团参,紫、大而稍扁。百济参,白坚而圆,名日条参,俗名羊角参。辽东参,*润细长而有须,俗名*参,独胜。高丽参,近紫体虚。新罗参,亚*味薄”。此书已经将辽东参、高丽参完全分成两种产地的人参。此时已是朝鲜半岛上王氏高丽被李成桂(李氏朝鲜年)所取代,中国明朝*府*府赐李成桂为“朝鲜王”。百济国和新罗早已被王氏高丽所灭,何来百济参?何来新罗参?前面所说陶弘景在他的《本草经集注》中着重强调:“人参生上*及辽东,高丽即是辽东。。。。。。”但后人再很少这样强调过,只能说明《本草蒙荃》所记载的内容或是仍摘录于史籍,或是各代医家只重医学研究但对历史和地理不慎了解。但陈嘉漠的这段记录是继承也好,出新也罢,已经将“高丽参”这一称谓误导世人了。或许在他之前也已经有人这样误传了。

直到明代晚期,《本草纲目》记载“上*,今潞州也。民以人参为地方害,不复采取。今所用者,皆为辽参。其高丽、百济、新罗三国,今皆属于朝鲜矣,其参犹来中国互市。”

接下来一些医家则完全将朝鲜半岛产的人参称为高丽参。

明.谢肇浙的《五杂组》曰:“人参出上*、辽东者最佳,头面手足皆具,清河次之,高丽、新罗又次之”。

年清.陆烜的《人参谱》中称:“今人参惟产辽东东北者最贵重”。

所以纵观历史,高丽参绝非专指朝鲜半岛所产人参而言。

从我国人参应用与交往历史来看,东北各民族向中原和外地进献人参都是在他们管辖长白时期。公元年高句丽统辖长白山地区,向中原梁进献人参。到渤海*权统辖长白山直到日本海岸时期,于公元年向日本献人参30斤。公元年契丹(蒙族)灭渤海,公元年契丹王向后晋进献人参。也就是谁占有长白山谁才有人参。长白山位于辽河以东。历来是人参的主产区。

辽参之红参出现在何时。清.满文老档有文献记载,年当时以新宾为中心的地区,人参年产量已达数万斤,是明王朝所需人参的主要供应地,也是女真(满族)部落一大经济支柱。明朝企图以停止互市不买人参来限制女真的发展,停市二年烂掉人参十余万斤,此时清太祖努尔哈赤下令将人参熟制晒干,“徐徐发卖”。显然,明朝的达官贵人是离不开人参的,结果适得其反,二年后只得高价购买。使女真人既学会了人参加工与保管方法,又获得了更大的经济利益。这就是努尔哈赤发明了红参加工方法,次后传入朝鲜、日本。红参刚进中原市场的销售情况也有记述,明.李中元《本草原始》曰:“世之市者,皆绳缚竿上蒸过,故上有绳痕,买者不识,惟要透明似肉,近芦有横纹者,假人参不得紊之”。年清.陆烜的《人参谱》云:“今日参价十倍*金,一百五六十倍白金(银)……乃世人非辽参不服”。参价如此之高,原因就是世人只认辽参,不是辽参不用。高丽参稍有声誉始自清代中叶,但当时并不叫高丽参,而称作东洋参。清.赵学敏《本草纳目拾遗》中云:“又有一种东洋参,出高丽、新罗一带山岛,与关东接壤。其参与辽参真相似,其味亦同,但微薄耳。皮*纹粗,中肉油紫。屠舞夫携来,予曾见之。据云性温平,索价十换,言产蓐服之最效,其力不及辽参也”。赵氏说明3个方面事实。其一,高丽参当时并不被人们所认识,并不著名,尚不及辽参的声望,因而称东洋参,沾了“洋”字就索价十倍。其二,“中向油紫”说明是红参,“与辽参相似”说明此时辽参也有红参。其三,“皮*纹粗”“味微薄”“性温平”“产蓐服之最效”这是至今朝鲜红参色泽、形态、药性的特点。

陆氏与赵学敏是同期学者,说明当时尽管有高丽参流入,仍不及辽参的声誉和地位。以上所说清代以前人参皆为野生人参。

人工栽培人参的出现始于野山参的资源枯竭。

《大清会典》记载,清初,王以下公以上,许遣丁于乌拉地方采捕东珠、貂皮、人参。后来,对亲王、贝勒、将*等均额定去乌拉地方采集人参的人数。此处“乌拉”主要指“吉林乌拉”而言,吉林乌拉为满语,是“沿江”之意,其范围所指是松花江上游长白山区的江河水系流经区域,清代称之为乌拉山场。清朝统治者视长白山及其支脉是“龙兴之地”,视山野甚至一草一木至为“神圣”,为保证长白山区野生人参能长期供应皇族们享用,以防人参资源枯竭,曾对长白山区采取“封禁”*策;其后为严加控制,还执行“放票采参制”。“招商承办制”,直至乾隆十五年()设立了人参垄断专营机构“官参局”,实行各种管理、专营人参的*策和制度。在官参局的文献中,对人参主产区记载得十分具体。如额勒敏河(今通化县二密河)、哈勒敏河(今通化县哈泥河)、刚山岭(通化县境内)、佟佳江流域(今浑江下游含集安及新开河流域)、三屯河(今柳河县境内三统河)、辉发河(今辉南县、桦甸县境内)区域,均为人参主产区。在盛京、吉林、宁古塔、三姓、珲春、拉林、阿勒楚喀等地设有官参局。这些史实充分反映清代人参主产区是在长白山区。及至清代中期,长白山及其支脉人参资源明显减少。

为了弥补自然资源之不足,逐渐兴起了家植、家养的人参栽培活动。开始,采参人为了获得较大的收益,将支头甚小的野山参移植到能促使其快速生长的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问,培养成“移山参”;将得到的人参种子,播种到摹仿人参自然生长的条件下,使其生长繁殖。如此日积月累,长期总结成功经验,便较全面地掌握了人参生长习性,形成了“园参”栽培技术。有关资料证明,清代“园参”主产区,在长白山地带业已形成。朝鲜半岛开始使用高丽参作为其产品名称。而他们的高丽参已经不是野山参,全部是人工栽培人参。中国的长白山人参则包含野山参、移山参、园参等多个种类。

产自朝鲜半岛的高丽参打出名声,是在本世纪30年代以后。由于其精美的包装,大力的广告宣传及科学的加工工艺,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50年代末又进行了精深加工,如人参茶、糖、膏、粉、素片等,而整支的红参销售只占总产量的30%。红参分天、地、良(或天、地、人)三级。主要以主体*白皮面积而定,天字白皮占l/4,地字占1/3,良字几乎全是白皮,同时良字允许有内空、内白(白心)的存在。

我国70年代也开始出现类似朝鲜的压块红参加工方法,年生产出纸盒装的压块参,叫边条红参,主销浙江省,后定名“兴京参”。次后,其它地区也相继有类似产品上市。近年也有冠以不同名称的多种高丽参面市。

都是辽参的品种和辽参的发展及延续。辽参历史声誉和在世界人参史上的重要作用,是不争的事实。

现在中国人参已经不再用辽参这个名词,因为吉林省的长白山地区、通化、集安、白山地区是人参的主产区。

传承孙良精神弘扬人参文化

长按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参文化middot期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