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甸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闻粽飘香,又至端午
TUhjnbcbe - 2021/7/12 10:23:00
呼和浩特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445042.html
穿越两千多年的岁月长河,今日端午的风俗习惯仍旧依稀可见古人生活的精彩画面。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在全国各地拥有广泛的民俗影响,吉林也不例外。长春

闻粽飘香,又至端午。「五月五日,赐五色续命丝,俗说以益人命。」这是古时,人们关于「端午流行饰物」——五彩绳的记录。

时至今日,长春的街边小巷依然有很多商铺售卖有着端午特色的时令物品——五彩香包、丝线、葫芦等。

沁人心脾的香草掺杂着淡淡清香的稻壳,四五岁大的孩童们欣喜地低头摆弄着垂在胸前的香包。

随着端午临近,各家商户的生意愈发红火。

如今的端午不再是人们印象中只受老年人群体重视的节日。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不断普及,青少年乃至大学生群体对端午节越发重视。

在长春理工大学,一场名为「仲夏端阳,文墨粽香」的活动吸引了众多学生热情参与。

活动中,他们效仿古人投壶、画额、包粽子、缝香囊,用心感受端午文化的独特魅力。

古时,人们「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合酒洒之,用涂小儿领及鼻耳间,以避*物」。

如今,同学们以人体颜料代替雄*酒进行画额。一笔一画间,仿佛与祖先进行了一场虔诚地交流。

习俗与文化,于无声之间流淌、传承。

「由于地域限制,我们不能去河里划龙舟,就用纸做成小船,进行桌上泛舟。」除了继承传统,同学们还在弘扬端午文化上不断出新。

端午期间,很多高校都会举办类似的纪念、庆祝活动,旨在让青年学子更好的了解、继承并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之前,年轻人愿意过「洋节」,但我们觉得中华传统节日有很多文化内涵也能吸引学生。」长春理工大学文学院*委副书记郭敏娜说,为此她们16年就开始挖掘各项带有传统文化节日的习俗。

吉林

从长春出发,向东而行,位于松花江畔的吉林市人杰地灵,更是少数民族满族的发祥地之一。

满族将五月初五这天称为「猎节」,除了要在小孩子衣扣上挂葫芦、粽子、小猴和麻做的小笤帚等,寓意扫除邪秽、以避瘟疫外,还有许多独特的节日风俗。

作为吉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欻嘎拉哈」这项东北满族喜闻乐见的民间游戏也将在端午节期间「重出江湖」,让广大爱好者在吉林市满族博物馆一决高下。

「嘎拉哈」是满语的音译,汉语译过来是「骸骨」,也就是膝盖骨的意思。嘎拉哈多是使用猪、羊等动物后腿中间接大腿骨的那块骨头制成,并且有多种不同的玩法,「欻」是其中的一种。

「嘎拉哈分四个面:有坑的叫「肚」,它相反的面叫「背」,侧面的叫「枝」,最后像车轮的一面叫「轮」。」自小在吉林长大的梁煌说,他非常喜欢这项蕴含着满族韵味的游戏,是跟爷爷奶奶学会的。

除了最重要的活动——欻嘎拉哈大赛之外,端午节当天,吉林市满族博物馆内还将举办多项民族特色浓郁的活动,让大家通过「吃、玩、学、看」等形式品味端午之韵、感受传统文化。

据吉林市满族博物馆宣教部主任杨超介绍,满族的端午节习俗和汉族比较接近,但是会有一些竞技类的娱乐项目、以及寄予美好祝愿的特色习俗。

「南方赛龙舟,北方骑马射柳。」杨超说,满族人喜欢葫芦,因为葫芦是「福禄」的谐音,所以在端午节人们会用红色毛边纸剪成葫芦,里面收进「五*」图案——象征镇邪的宝物把「五*」收入肚中。

除此之外,满族人还认为在端午节吃上玫瑰饼是非常吉利的事,所以会自己动手蒸玫瑰馅的馒头或甜卷,富贵人家还会给神佛和祖先供奉玫瑰饼。

通化

「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气」这是千年前《荆楚岁时记》中有关端午的记载。而在吉林省东部山区,这一习俗仍旧被沿袭。

端午将至,生活在通化的人们便开始早起登高采艾,插到房檐上、门窗上,还有人将艾蒿打成辫绳晾干,以备入伏后驱蚊虫。

在天光未明之际,通化市夹皮村村民夏文花便早早起身,走进自家小院,用镰刀割起了艾蒿。

「按照风俗习惯将艾蒿插到房檐上,去瘟辟邪。艾蒿也属于一种药材,身上起疙瘩了,就用它烧点水洗一洗。」夏文花说,这些经露水打过的艾蒿是宝贝。

在夏文花割艾蒿时,同村的于桂芹则正忙着收集露水,以应节气。「端午节时期的露水是最好的。洗洗眼睛,寓意着眼睛明亮,好事要来到!」说着,于桂芹捧起一把露水边走边往脸上拍。

除了收集露水,包粽子也是于桂芹一家每年过端午节时必不可少的项目。

「粽子里可以包蜜枣、肉或者蛋*。今年我泡了20斤糯米,还准备了一筐鸡蛋。」于桂芹把象征着吉祥如意的食物包进粽子里,又支起一口大锅,等待着热气将美好传递出来。

灶坑里的玉米棒子和柴火烧得渐渐旺了起来,时不时蹦出火花、发出啪啪的响声。大锅里沸腾的水冒着泡泡。

于桂芹把一串串粽子并排摆放着,锅边几十个鸡蛋调皮地滚来滚去。一会儿的时间,锅沿儿飘出阵阵粽叶香气,弥漫在于桂芹家的厨房,顺着窗口的方向飘向远方。

延边

移步长白山下,来到延边州。作为我国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地,这里保留着很多特有的端午习俗,不少盛大的民俗运动往往也会选在端午节时举办。

其中朝鲜族摔跤因其激烈的碰撞极具观赏性,成为运动会上不可或缺的压轴项目。

「两人互相抓着腰带和腿带,一起抓好后,同时开始摔。膝盖以上先着地,就算输,三局两胜。」延边星洲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负责人李雪峰说,第一名的奖励是一头*牛!

除此之外,秋千、跳板这类女性热爱的中国朝鲜族民俗体育项目也非常受欢迎。红纱裙悠悠荡荡,白纱裙风中飘摆,成了节庆活动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今年端午节期间,延吉市举办了中国(延吉)朝鲜族端午民俗文化旅游节,向人们集中展示中国朝鲜族各类民俗体育项目和各类民俗体验活动。

「活动中有摔跤、秋千、跳板,还有弓箭等民俗体育项目,和尤茨等民俗游戏。」延吉市文化馆馆长洪美善表示,除了这些,还有民俗手工艺制作等活动。

中国朝鲜族的美食也将在旅游文化节期间让人们大饱口福。这其中还会让大家亲自动手,体验制作中国朝鲜族传统美食的过程。

「端午时,朝鲜族的主要饮食是用艾蒿做打糕。届时我们有体验打糕的活动,还有辣白菜、拌饭、冷面、紫菜饭等饮食活动。」洪美善说这些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传承民俗文化。

端午佳节粽叶飘香

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年起,端午节成为国家法定假日。

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可以说,端午的存在极大增强了我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祝福大家

端午安康

记者:商越洋、*丹、隋欣、林彦余编辑:果味部分照片为资料图部分照片来源:摄图网吉林广播电视台

吉林大喇叭

往期精彩内容传送门

百年相传的硕果

油莎豆的春天

用心呵护孩子的「心灵之窗」

不要怕老,我养你啊!

桦甸的「牛」金岁月

工匠精神|吉林广播电视台全媒体制造

长按

1
查看完整版本: 闻粽飘香,又至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