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甸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朱文光让历史告诉未来纪念建党99周年宁
TUhjnbcbe - 2021/6/14 14:34:00
记忆的风沙,记得带走我们的愁绪;日月星辰,铭记我们的夙愿,铭记那一段亘古不变的沧桑历史。过去的已成尘封的历史,但中国的苦难和共产*人奋斗史我们永远不忘。沧桑的史册永远激励着我们,铭记历史,铭记那一段艰辛的历程。化为成长、学习的动力,永远鞭策着我们,不忘初心,守正创新。我们生长于长白山脉、张广才岭域、牡丹江流域、镜泊湖畔,唱着《东方红》茁壮成长,听着《春天的故事》热情工作,演奏着《中国梦》、《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伟大的中国共产*披荆斩棘走过了99年辉煌历程,为您骄,亦为您傲! 

让历史告诉未来

——纪念建*99周年宁安市红色历史遗迹回顾散记

作者/朱文光

宁安,史称宁古塔。白山黑水胜地,历史文化名城,东北红色*权摇篮。中国革命先驱、中国共产*员最早*员之一、五四运动学生领袖马骏,于年末回到家乡宁安,点燃了东北人民革命的火种。九一八事变后,宁安成为抗击日寇的前哨根据地;八一五光复后,宁安则成为了剿匪土改最早的实验场和建立巩固东北根据地的重要基地,这里还是 的后方基地。特别是在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宁安人民在*组织的领导下艰苦卓绝、前赴后继、英勇奋战,无数英烈非凡的壮举,惊天地、泣*神,浩气长存,为后人敬仰!追溯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寻访英烈足迹,重走抗联路。年深秋,宁安市文联领受中共宁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关治平和宁安市民*局长王庆国的重托,召集*史、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专家和记者组成调查组,对宁安自建*初期至建国初期的革命历史资料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走访、整理、挖掘工作,一大批珍贵历史资料被发掘出来,一些鲜为人知历史事件得以展现。我们调查组深入到江南(江东)乡、卧龙乡、石岩镇、镜泊乡等抗联根据地,进行实地走访调查。首先到访的是著名“石门子战斗”遗址,它位于今卧龙乡英山村(原马场村)西,通往东京城林业局奋斗林场的公路旁,是往来必经之地。道北的大山陡峭险峻,林木茂密,山上矗立两块巨石,恰似一座巨大的石门,据守要冲。道南有一条清沏的小河及比较平坦的河滩。我和两个年轻人费了好大力气才爬上山去,向下腑视,更觉险峻,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我们三个人情不自禁地惊叹:“这真是一个打伏击的好地方!”山风吹来,林涛声声,仿佛是抗联战士杀敌的怒吼声和激烈的枪炮声。年初,东北反日联合*五*一师(抗联五*一师)师长“平南洋”李荆璞率领全师官兵在石门子设下埋伏圈。日伪讨伐队多人从江南马场村出发进入了埋伏圈,李师长枪响为号,战士们手中长短枪、机关枪一起开火,经过激战,毙伤敌人多人,俘虏几十人,缴获很多枪支弹药。这是一场漂亮的伏击战,影响很大,当时的宁安县委书记李范五欣然题写了《石门子战斗》这首诗:天险石门*见愁,诱敌入瓮太公谋。杀声起处倭头滚,一网“爬楼”“赤袖头”(爬楼:宁安方言即消灭;赤袖头:敌人的衣袖上有红道道,老百姓称他们为赤袖头或红袖头)。考察结束后,我们一行人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拍照留念。随后,调查组一行又来到朴英山烈士的墓地凭吊。朴英山墓位于卧龙乡英山村北山山脚下,低矮坟墓旁矗立着一座2米高、宽30厘米的四面锥体纪念碑(碑体上只有“革命烈士纪念碑”这几字,没有姓名,没有碑文),周围有几棵老榆树,杂草丛生,不经当地人介绍,其他人不会知道是朴英山烈士墓。近年来,宁安市民*局专门对于洪仁、“朴英山”墓进行修缮,其他散落烈士墓统一迁入杏山烈士陵园。据《革命老区宁安》一书介绍,朴英山等3人于年从苏联派遣回宁安,在南湖头、马场、八道河子等地侦察敌情。年,朴英山等3人被打入内部的特务发诱捕,在哈尔滨遇难。另一种说法是,朴英山在马场开展工作时被叛徒出卖被捕,随即被害。为了纪念朴英山烈士,中共宁安县委、宁安县人民*府于年将马场村改名为英山村。关于朴英山烈士传闻较多,莫衷一是。本着历史唯物主义原则,本着对历史负责,对革命英烈负责的历史责任感,一直没有放弃追踪这段历史真相的努力。随着时间推移,事实真相浮出水面。年8月29日,黑龙江省绥阳林业局柳桥沟林场退休职工梁勇等人上山采蘑菇时发现不明电台遗物。当时,在山峰缝中发现一用防雨布包裹的木箱,内装有一电台和修理电台用具,还有一本学生字典,内中写有“朴英山”(汉字)、“朴英山的书”(俄文)。公安部门历经近一年时间对此电台开展了调查研究工作,最终搞清了该电台是东北抗日联*后期部队所用,抗联老战士王一知证实电台是抗联教导旅派出的对日寇侦查小组所使用的无线电台,学生字典是电码本。此电台可能是电池用尽,无法使用而妥善包裹后,隐藏山中。又据抗联老战士李荆璞证实,朴英山的确是抗联第五*战士,后来随周保中将*来到前苏联远东野营基地成为“红*88旅”(国际旅)战士,受前苏联远东红*指挥部派遣回到东北侦察敌情时,被日伪特务诱捕牺牲。公安部门从日寇部队“特别输送”档案发现朴英山被捕后被押往哈尔滨特务机关,被送往了部队的线索。经过黑龙江省*史专家充分论证,电台等实物确为朴英山烈士生前遗物,现在已经被送交黑龙江省革命博物馆展出。接下来,我们调查组走访“卧龙河”和“八道河子”是东北抗日联*的重要根据地。时光荏冉,岁月更替,转眼间距九一八事变已过去80多年了,很多人已经不知道这两处抗联根据地的确切地点了。我们调查组经过详细的走访最后确定卧龙河根据地就是现在的宁安农场九队,横道河子根据地就是现在的宁安农场七队。此行不仅是将一些模糊的历史根据澄清了,而且还寻找到抗联五*一师师长李荆璞举起抗日大旗的誓师地点——卧龙河山神庙。面对这神圣的革命遗址,我们肃然起敬。这座山神庙虽然已经倒塌多年,只剩下一些碎砖破瓦,但是几十棵老榆树依然挺拔耸立,似乎诉说着李荆璞等抗联将士抗日救国大无畏的英雄气慨和坚定信念。当地老乡说,李荆璞之所以把卧龙河山神庙选作根据地,一是因为这里群众基础好,有利于开展活动;二是卧龙河山神庙离大屯远离小屯近,距大山也不过几百米,既能及时地得到群众的供给,又便于转移撤退,于是卧龙河山神庙就成了重要抗联络点。由此可见,人民群众的支持是多么的重要,任何时候我们也不能脱离人民群众;同时也说明当时的抗日斗争形势是多么的严峻。我们还探访了“横道河子”“平南洋”部的“南野营”。营地的标志已经没有了踪影,只找到在此地“南马号”牺牲“平南洋”部秦连长的墓。这是一个小坟丘,没有任何标志,与秦连长一同牺牲的十几名战士不知道埋葬在何处。二十世纪七八当地小学的学生还来扫墓纪念先烈,近年来已经很少有人来了,如果不是有当地老乡指点,外人不会知道。八道河子抗日游击根据地在原吉东地区乃至东北抗日斗争史上具有相当的历史地位,令人神往。于是,我们调查组又马不停蹄去往八道河子,八道河子地处宁安县城西南70多公里的的卧龙河深山区(今宁安市东京城林业局红旗林场)。年6月,李范五任中共宁安县委书记,他非常重视为了充实和加强八道河子抗日游击根据地建设,开展更强有力的抗日斗争,于同年8月把小牡丹群众骨干也迁到八道河子,同时还从汪清迁入部分群众到八道河子建立抗日根据地。李范五亲自指导八道河子抗日根据地建立了*支部,自卫队、反日会、妇女会、儿童团等各种群众抗日组织也发展起来,还办起了学校,进行文化教育,并在部队开展文化补习和*事训练,八道河子抗日根据地初具规模。著名的“板石场会议”(南湖头会议)之后的二月底,周保中将*来到“八道河子”根据地同中共吉东特委书记杨松和中共宁安中心县委书记李范五唔。杨松征求大家意见后将整编后的部队命名为“东北抗日联*”,并正式向东北各地抗日部队和全国发布《东北抗日联*统一*队建制宣言》。“东北抗日联*”,这个伟大的名字从宁安“八道河子”抗日根据地传遍东北、传遍全国。“东北抗日联*”主力部队达3万多人,他们浴血苦斗、英勇作战,牵制绝大部分日本精锐的“关东*”,有力地支援和配合全国抗战,成为继八路*、新四*之后第三支抗日主力*,功勋卓著。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曾感慨地对原东北抗联三**委冯仲云说:“你们东北抗联比我们长征还苦呢!”镜泊湖区域曾是日寇侵略我吉东地区的重要基地,日寇在这里修建了镜泊湖发电所、飞机场,设置了开拓团,成立木业株式会社,还特别建立了培训传略人才的基地——“镜泊学园”,为长期侵略、掠夺奠定人力、物力、财力基础。镜泊湖地区山高林密,地势险要,也成为抗日联*的重要根据地和游击区,著名的“板石场”会议、镜泊湖连环战、陈翰章袭击发电所战斗、张祥庙岭伏击战等重大事件都发生于此。为了更加深入了解这一带抗日斗争的详实情况,我们调查组又奔赴了镜泊乡。在镜泊乡湖南村,我们见到了当年“板石场”会议召开时的交通员孙明仁的儿子孙德宝。据孙德宝介绍,年2月5日,中共东满特委书记魏拯民在从苏联返回东满途中,在宁安镜泊南湖头板石场密营召开东北反日联合*二*、五*联席会议传达共产国际“七大”会议精神,其核心内容有三项:一是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决定将原满洲省委分设为南满、北满、吉东三省委和哈尔滨特别市委;二是整编全东北抗日武装力量,成立统一的东北抗日联*;三是允许朝鲜独立建*建*。参加会议的主要抗日将领有:魏拯民、周保忠、陈翰章、金日成、刘汉兴等人。这次会议就是著名的“板石场”会议(宁安*史称南湖头会议),它在东北抗日斗争史上具有相当的位置,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东北抗日斗争实践表明,这个会议标志东北地区抗日武装力量在中国共产*的领导下,经过整合,由分散作战向统一行动的转折;标志着东北地区的抗日斗争与华北地区、与国际反法西斯斗争有机统一,开创东北抗日斗争新局面的转折。“板石场会议”旧址守护人孙德宝说,他老父亲孙明仁作为地下交通员多次冒着生命危险为抗联传递消息、运输给养、转送人员,曾两次在危急的情况下用渡船将金日成等人送过镜泊湖。孙明仁老人于年去世,享年92岁。孙明仁老人生前多次教育孩子要继承革命传统,孙德宝遵照老人的教导常年义务保护“板石场”会议遗址,并于20年前在遗址地建立了一座纪念碑,设置了围栏。此后,他年年带领孩子割杂草、清洗石碑,维护坚守,难能可贵,精神可嘉!我们在镜泊乡副乡长马小林陪同下来实地考察墙缝战斗、松乙沟战斗旧址,这两次战斗是著名的中的典型战例,宁安县志和*史均有比较详细的资料记载。李延禄将*的回忆录《疾风知劲草》即《过去的岁月》做了更细致介绍。关于“墙缝战斗”的详情,主要歼灭日*人数之事,在史学界争论较大,没有取得共识。但是,“墙缝战斗”为代表的“镜泊湖连环战”,作为中共宁安县委派遣共产*员参加和谋划指挥的首次抗击日寇的战斗,永载史册,光耀千秋。面对墙缝险要的山势和松乙沟茂密的芦苇杂草,我们调查组成员浮想联翩,仿佛看到李延禄将*指挥战士们奋勇歼敌的场景。震耳于聋的枪炮声、呐喊声,熊熊燃烧的大火,日寇扔下百余具尸体狼狈逃窜,这是宁安抗日斗争史上浓墨重彩一笔,是永记史册的一页。陈翰章将*是牺牲在宁安的抗联高级将领之一,他的壮烈事迹光辉形象永为宁安人民所敬仰,民谣:“镜泊湖水清亮亮,一棵青松立湖旁,喝口湖水想起英雄汉,看见青松忘不了将*陈翰章。”陈翰章将*率领抗日将士转战宁安、敦化、安图、桦甸、额穆等地,频繁打击敌人。*史部门统计,陈翰章将*殉国前率领部队作战达多次,是东北抗日联*作战次数最多的将领,他转战吉林和黑龙江各地大量杀伤敌人,袭击镜泊湖发电所、激战大沙河、血战小湾沟、奇袭斗沟子等战斗,威震敌胆,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抗日斗志。年10月8日,由于叛徒出卖,陈翰章将*和10多名战士在镜泊湖小湾沟密营被日寇讨伐队0多人包围。陈翰章将*和10多名战士孤*奋战,身负重伤,宁死不屈,怒斥日寇,英勇牺牲。残暴的日寇将陈翰章将*的头颅割下送到新京(长春)请赏邀功,把陈翰章将*的尸体挂在电线杆子上“示众”(传说一:日寇恨透了陈翰章将*,将尸体毁坏扔进镜泊湖冰窟窿里;另一说:陈翰章将*尸体被家属领回吉林敦化老家安葬)。年10月长春解放后,*组织派人找到陈翰章将*的“遗首”,恭迎入东北烈士纪念馆。年清明节,黑龙江省暨哈尔滨市***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隆重举行公祭陈翰章将*大会,将他的“遗首”安葬于哈尔滨烈士陵园。我们调查组一行人来到陈翰章将*牺牲地镜泊乡小湾沟,路旁一块较为平坦的高地,几棵老榆树特别显眼,树下立着一块大约厘米高、20厘米宽的条形石碑,刻有“陈翰章牺牲地”碑文。马小林副乡长介绍说,此处不是陈翰章将*牺牲确切地点,确切地点是小湾沟山里密营。敌人曾将陈翰章将*遗体运到此地已经天黑了,就暂时停放在这里,老百姓说这里是“陈翰章将*停灵地”。建国后,人们深切怀念陈翰章将*,故此在这里立碑,以示永远纪念。为了永远缅怀陈翰章将*光辉业绩,年9月宁安市全体共产*员交了一次特殊的*费,宁安市民*局和镜泊乡*委积极筹划资金,镜泊乡干部群众出工出力,共投入16万元,在镜泊湖对岸的山坡上建成了占地平方米的陈翰章将*纪念陵园——翰章园。年7月再次从此修缮。陵园内建有高约3米的陈翰章将*半身塑像,将*像面对宽阔的湖面和雄伟的大孤山。园内还建造了纪念亭、翰章号飞机模型。 战争爆发后,宁安人民捐献一架飞机支援 ,怀着崇敬的心情给飞机命名为“翰章号”。我们站在将*像前,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任何时候也不能忘记中华民族苦难的历史,不能忘记前赴后继,甘洒热血的先烈们。我们一定要奋发图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假若陈翰章将*的英灵看到今天宁安人民幸福和谐的生活,感受到国家的日益强大,一定会含笑九泉的。多年来,吉林省及敦化市以“陈翰章将*不能身首异处”为由,多方努力,不懈争取,终于在国家民*部协调下将陈翰章将*的“遗首”迎回吉林省及敦化市老家。年4月11日,抗联名将镜泊英雄陈翰章将*诞辰周年之际,吉林省和敦化市***领导及社会各界人士愈万人列队街道两旁,恭迎陈翰章将*“遗首”,与陈翰章将*遗骨合葬,公祭陈翰章将*。山河呜咽,草木低垂,大雪纷飞,人人落泪。吉林省敦化市修建了陈翰章将*陵园和纪念馆,以供人民群众悼念缅怀先烈,告慰将*英灵。年8月14日,抗日战争胜利68周年前夕,以笔者为领队的宁安市文联、宁安市文广新局、宁古塔历史文化研究会考察团一行14人赴吉林省敦化市专程拜谒了设在翰章乡的墓,参观陈翰章将*纪念馆。作为陈翰章将*战斗并殉国地方的代表,我们考察团全体成员向陈翰章将*墓和纪念馆敬献了花篮和鲜花,纪念陈翰章将*百年诞辰,表达我们的哀思和崇敬!千古忠*,英风浩荡,红色基因、革命传统,代代相传。宁安不仅仅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更是一座英雄辈出的英雄城,也被誉为:“山山烈士墓,乡乡纪念碑”。宁安这片英雄神奇的黑土地上,广大干部群众在中共宁安市委、市人民*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响应*和时代的召唤,高擎民族精神的火炬吹响时代的号角,在实现全面小康、两个一百年目标的伟大征途上,砥砺复兴之志,永葆赤子之心,扭住关键,狠抓落实,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努力创造出新的辉煌业绩,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作家简介:

朱文光,年10月,满族,*员,宁安市文联主席,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主持编写:《宁古塔文化丛书》1-10卷,论文集《笔谈宁古塔》1-3卷,文学报《宁古塔文苑》《沐雨临风》。

往期作品欣赏

作家朱文光原创作品文集

欢迎

1
查看完整版本: 朱文光让历史告诉未来纪念建党99周年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