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甸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咱们村周文涛那年我走过的生意路二
TUhjnbcbe - 2021/5/21 21:33:00

咱们村——记得住乡愁的文学平台

第期

星期四廿一

人生手记——-那年我走过的生意路

作者:周文涛

绥芬河我是第二次来。记得第一次来这的时候,这里正好是枝叶泛绿,花蕾待苞的季节。我从家乡红石林区出发,过敦化,经牡丹江辗转东宁才来到这里。这是我时隔二十多年再一次踏上黑龙江的土地。一路上让我目睹了黑龙江西南山区的景致,五大连池的风光。但由于半道车出了故障耽误了行程,本来一天就可以到达的地方,我却用了一天多的时间。半路我不的不入住牡丹江这一从末谋过面的城市,那夜住在丹市小旅店里,让我不觉回想起在黑龙江某城当兵的日子。那也是一个小城,它古色古香的面貌至今让我留恋。

在绥芬河这座后来才发达起来的边城口岸,我见到了同学的爱人。她向我介绍了在这里搞木材的一些规矩。我按照她的指点经过一天的实地考察,大体了解了购木材的流程,第一次通过信息工具去车站看木材,在口岸中国一侧我目睹了从俄罗斯发来的木材,每天不间断的通过货运列车运到中国境内。那一列列俄制大火车皮装载着不同树种的原木、板材正源源不断的送到绥芬河车站集散地。车皮在站内集散地通过买家的挑选、落地、检尺再一次被装上中国的火车皮被运往全国各地。在这个过程中怎样挑选,又怎样去联系卖家是每天在此买木材的头道手续。然后去办转运、交款、换装车皮等事宜。这里既有把钱交给陌生卖主的忐忑,又有木材落地换装时不能全部再装上火车的尴尬和无奈。了解了这些经销上的问题和熟悉了这里周边交易的大概环境,然后我返回了家乡。

而再次离开家乡到这里,我就下定了决心一定在这里打开一条销路。哪管这条销路很窄又充满着亏本的风险,我也要做一次偿试,以验证这条路是否能行的通或者适和我做。

经过一宿的旅途劳顿和在哈尔滨转站的周折,第二天天亮我终于登上了开往牡丹江的列车。从哈尔滨到牡丹江刚下车,天就下起了濛濛细雨,我简单的吃了点饭,就匆匆坐上了去绥芬河的出租车,再次来到了绥芬河。

下了车我为了看木材方便,入住到了火车站旁边的一个旅店,只等家在吉林磐石的老马到来。由于一路困顿吃完饭我就开始睡觉,一直到天黑下来我才醒来。看到站前不远的地方就是俄材集散地,我索性去了那里。望着那堆积如山的木材,还有那正等待卸货的火车皮,有一种急迫购到木材抓紧去关内销售的欲望在我心中燃起。长时间倘徉在那里很晚才回旅店休息。

第二天早上,我终于等来了这次相约一起做俄材生意的老马。吃了饭我们就去了车站,看了一上午的货老马始终没有看中所要的货,因为购买的货要通过他的熟人才能卖出去,我只能忍着性子一直陪着他翻来复去的看货。第二天又走了一上午,结果还是无果而终。这时老马提出来要去满洲里,我几次企图说服他都没有成功,最后还是随他去了满洲里。一路上老马喝了很多酒,开始云山雾罩起来。从这时才开始怀疑这个人来,他到底会不会做生意,和他这次来真的像他所说的会有很大把握吗?结果在以后的生意中证明了我的怀疑。

老马是我在家乡做松木杆子(落叶松)生意时认识的一位生意场上的朋友。由于是朋友介绍对它不是很了解,只是一般的认识。前些日子他打来是否能在口岸购到俄罗斯产的落叶松、樟子松、桦木、柞木、曲柳等?他有销路。正好我有一位同学的爱人就在绥芬河口岸,常年做俄罗斯进口木材生意。所以我专程来了一趟绥芬河,打听到马所要的木材种类这里都有,而且做起来非常简单就打电话给他。他听后一再跟我说销路没问题,所以我就有了这次满州里、绥芬河之行。

再次返回到满洲里,一呆就是四、五天时间。在这四、五天的时间里老马还是延续了在绥芬河的做派,一直看一直也没有结果。开始我不明白他啥意思,后来在酒桌上他露了真话,说是他河北那面的客户没有联系妥。这下让我开始急躁起来,而这种急躁直接造成了我去山东失败的原因。

满洲里铁路占据了满洲里城的半壁河山,它的东面是俄罗斯货物进中国市场的口岸,而西面则是成交货物的换装地。全国各地做木材生意的人都聚集在此,那每日繁忙的换装车场景,让我看后就热血沸腾。我住的地方离交易场所和换装场所正好是等距离。所以上那都的走一样的路很是辛苦。特别是选货的那些日子,为了节剩开销每天只好用步量,那坑洼不平的路把我走的筋疲力尽,最后我看再等老马已没有了希望,就下决心自己做。

这时我看中了一车木材,表面看木头比较匀溜,不足的是车厢里面看不到,左思右想我还是决定买下这车货,亲自到山东走一走。其实老马迟迟不买货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想在我后面自己去做。当时我以看出了他的用意,但没好把事情说穿,心想就由他去吧!

用电话和卖主谈好价以后,我便开始跑运输等一切事宜。这车木材是樟子松,共计有七十多米。当联系好货主我的心却有些没底了,特别是五、六万块钱货款就要交到陌生人手里心里还是有些忐忑。但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做了就只有走一步看一步了。我拿着手续去海关大楼办转运手续,那高大雄伟的建筑一开始让我产生一些畏惧,但进了大楼我一眼就看到了办手续被指定的窗口,那些工作人员是那样的热情,让我完全放下心来。我开始办手续,没成想手续办的出其的快。然后我打车去换装车站去办理换装的事。等一切办好他们让我听信,一但手续和车皮选好就打电话通知我。

在换装车皮那里有人告诉我的,车皮有大有小。小车皮可以少花一些费用,大车皮要多花一些费用。我终于等到了车皮和换装的日子,按当地人说的我得到的是一节小车皮,就是说我会少花一些费用。开始装车那天我拿着车皮号找半天才找到我的车皮,可是这时车以经开始装上了。我特意在边上不动声色的看着装车的人在那里装车,因为货主在这个时候都要给装车的拿些好处费。我见都是那种装法,最后我掏出了三百元钱给了装车的,加落地有七八米没有装上,一次换装我就损失了一千多元。

我在临上火车之前算了一笔账,如能按一千一百元以上卖出,我这车木材我还能有账算。如不能达到这个目标我就等于白倒腾或者有赔的可能。我不得不和山东一位还没有见过面的货主老郑去了电话。但他给我的答复是:那得看你所发木材的质量才能定。这让我此去山东所发的第一车木材有了变数,因为这车木材在换装的时候我看到有一小部份质量差的在里边,我心里清楚。但去山东以燃起了我做木材生意的欲望,再说车已装好了,木已成舟只有看运气啦!带着这些不确定因素和木材已装在了车上,开弓没有回头箭我开始了山东之行。

在临走的时候我在交代老马给我去算那落地材款的时候后,我俩长谈了一次。我发现他以前说的关里有人的话全是大话,我和他分手以是早晚的事。但交友不利还是让我心里很纠结。带着满洲里一行的遗憾和失望我登上了南去的列车,去完成一次自己都说不清的具有冒险的生意路。

虽然我在郁闷中登上了南去的列车。可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在车上竟意外的结识了一位朋友。他不但让我延长了去山东的时间,在天津驻足了两天。也有了我和他在家乡做了几次木材生意的懈逅。

几天来的奔跑忙碌我真的很累了,所以我改变了一往每次坐车都坐硬座这一节剩做法,而去天津的车票改成了卧铺,好在列车上好好休息一下。在车上一个叫郭金平的莆田人,他住在我的上铺,在车临开动时他把手机丢了。在找手机的过程中我们认识了,在闲谈过程中得知我是东北人,又是搞木材生意的,便约我去天津他开的木材加工厂看看。我知道不论在满州里还是在绥芬河,大多做木材生意的都是莆田人,可以说莆田人占踞了满绥木材市场的半壁河山,我见有了这个商机又能结识一位南方老客就欣然的答应了。

天津。我还是第一次踏上这块土地。这位郭老弟很热情,当时和他一起去满洲里的还有一个老刘大哥他是地道的天津人,到了天津他请我吃了一顿海鲜餐,在他的家里唠了很多生意上的事。特别是他听我说了东北的木材行情,便约好这次山东之行,回东北一定和他联系,他想来趟东北看看。唠的很投机不觉天以很晚他把我安排在一家旅馆住下。

第二天,郭老弟领我在他的木材加工厂参观了半天,又领我去了几家木材交易市场。可我注意到天津的木材市场价格与满绥市场甚至东北市场价格没有多大空间,而这位郭老弟我想和他搞个意向性的木材交易也没有成功。最后我不得不离开天津继续我的山东之行。

作者简介

周文涛:出生于吉林省桦甸市夹皮沟镇一个小山村。毕业后回乡务农,一九七六年入伍,当了一名炮兵,先后历任:战士、副班长、班长、代理排长。退伍后先就职于水利电力部第一工程局工作,后工作在吉林森工集团红石林业局。擅长散文、手记、小说等文体。作品散见于《中国林业论坛》《林业风景线》《森林与人类》《江城日报》等刊物。主要作品有《蛙鸣》《孤独的老榆树》《三哥》《看秋》《围猎》《村夜》。*旅作品有:《那年冬天很冷》《北方记忆》《情怨》《*旅生涯—难忘的一九七六》等。本人几十年的务农、当兵、企业工作经历,一直笔耕不缀。写作几乎成了生活的乐趣,一生难以释怀。在不断书写人生的过程中,深刻体验到了人世的冷暖,生活的艰辛,从中对这个社会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

我要投稿

周文涛

您的赞赏??%归作者所有

1
查看完整版本: 咱们村周文涛那年我走过的生意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