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甸新闻#他,扎根村小19年,行程超过10万里;
他,乡村教育的多面手,教授多门功课;
他,以校为家无私奉献,甘当学校建设的“螺丝钉”……
他叫丁绍辉,是桦甸市苏密沟中心小学的一名普通人民教师。
从事教育19年来,丁绍辉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任职过原苏密乡辖区的每一个村小及下设点,为苏密沟村小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曾先后多次被评为桦甸市考核优秀教师,桦甸市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荣获吉林省级、市级科研成果奖各一次,桦甸市级科研成果奖两次。
从年上班的那天起,丁绍辉先后被调到九田、联合、榆树、红星、永兴等多处村小或下设点任教。行路难,吃饭难,住宿难,教学条件难上加难。
丁绍辉最艰难的时期是在偏远山区的九田小学担任班主任工作。丁绍辉家与学校之间隔着一座关门砬子山,每天他靠双脚往返40多里地上班。19年来,丁绍辉走遍了苏密沟,行程超过10万里。
在教育教学上,丁绍辉是个多面手,领导和同事们都说“小丁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为了能做好这块“砖”,他不知流了多少汗,熬了多少夜。
年,大顶子小学缺少音乐和体育教师,为能开齐学科,校领导想到了丁绍辉。于是,在茶余饭后,经常会听到他练习“一、二、三、四;稍息、立正”的口令声。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农村小学又开设了英语学科,由于乡村小学英语教师极为缺乏,丁绍辉同时担任榆树、红星两所村小的英语教学,还兼任榆树小学的体育教学任务和九田下设点的英语教学工作,每周一、三、五到榆树小学上班,周二、周四到红星小学教课,周六周日还要到九田小学加班。几年来,丁绍辉所执教的英语成绩,每学期都是全乡第一名。
丁绍辉所在的学校虽然小,但除了教学之外,大小事宜也纷繁复杂。修电引水,除草铺路,清雪排淤,修墙葺毡,样样离不开他的身影。年初春时节,学校的深水井突然坏了,为了给学校节约资金,七八米深的水井只能依靠锹、镐、土篮子和滑轮车等工具人工挖掘,连续三天,丁绍辉一直站在最艰苦的井下。虽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但他依然咬牙坚持。就这样,他硬是用3天时间把5天的活干完了。
“一山放过一山拦”,困难总是这样层出不穷。19年来,丁绍辉就是这样顽强地实现着自己“培育名花香天下,造就栋梁建中华”的志向。他凭着对事业的痴心、对学生的爱心、对工作的热心、对未来的信心,扎根农村教育事业,用行动诠释教书育人的真谛。
杨明编辑杨乙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