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甸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媒体看桦甸绘就壮美画卷桦
TUhjnbcbe - 2021/3/3 16:07:00
桦甸发布时*/文化/生活指尖上的报纸?

?年,是风险叠加、矛盾交织、充满挑战的一年,也是桦甸市经受大战大考、付出艰辛努力、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各项工作有力推进,为“十三五”画上了圆满句号。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桦甸市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上级*委*府的坚强领导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保持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实现97.1亿元、增长4%,地方级财*收入完成3.85亿元、增长3.2%,规模工业总产值实现30.87亿元、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亿元、增长33.1%,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3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2.8亿元、增长2%,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现元和元、增长3%和6%。

突出防输入守底线,疫情防控常态长效

强化应急处置,建立长效机制,织密人民防线。面对突发输入性疫情,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成功处置武汉输入性病例1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1例,实现本地“零传染”、外部输入“零扩散”;累计闭环转运余人,隔离管控2万余人。改造规范化发热门诊2个,建成核酸检测实验室2个,最高日检测能力达到1.8万人份,累计完成核酸检测7.3万份,实现“应检尽检、愿检尽检”;派出2批次56名医务人员和公安干警驰援舒兰,圆满完成援助任务。

突出稳实体促增长,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抓“六保”、促“六稳”,积极为企业纾困解难,着力稳定实体经济。工业经济企稳回升。扎实开展市级领导包保重点企业、“百人助百企”等行动,为企业减税降费2.3亿元,提供应急转贷、无还本续贷12.7亿元,发放优惠利率贷款4.5亿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余万元。汽车半轴、铁精粉、钙产品产值分别增长29.7%、19.8%和60%。新增规模工业企业3户,盘活“双停”企业3户、“半拉子”项目3个,成功通过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户。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建设高标准农田6.2万亩,全市粮食总产量稳定在万吨以上。特产业增加值实现10.85亿元,增长5.7%。累计发放“农担贷”“吉农牧贷”1.4亿元,新建标准化养殖场(区)7个,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43.9%。成功跻身“桦甸*牛”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获评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优秀县、全国农民中职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县。旅游经济全面复苏。启动编制《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组建桦甸市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枫雪部落、森林慢谷、银白杏特色冰雪生态旅游项目开工建设,南楼山景区综合开发、莲花山温泉康养小镇、苏密白桦小镇等一批文旅项目即将签约。成功举办第15届白桦节、“魅力冰雪·生态旅游”高峰论坛、肇大鸡山冰雪文化节等文旅活动,高质量承办吉林市全域旅游推进大会。创建省级森林康养基地和森林人家各2个,红石国家森林公园晋升国家4A级景区。市场消费快速回暖。举办电商全民直播、特色餐饮评选等大型促消费活动50场,发放普惠型消费券万元,精心打造“乐活里”“爱民里”夜经济商圈。新增限上商贸企业5户。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电商网络零售额分别增长%和50%以上,均位列地区县市首位。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建立高质量发展“赛马”机制,积极落实“三抓”“三早”行动,开工万元以上项目60个,其中0万元以上项目31个。白云生态食品技改扩能、宝奇智慧共生物流园、健康产业园一期等30个项目竣工投产;谋划总投资.6亿元的新基建“”工程项目个,推进“双十亿”重大产业项目20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50个。新签约万元以上项目25个,招商引资年度综合排名居地区县市第二位。

突出补短板强弱项,三大攻坚战果丰硕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落实产业帮扶户、就业帮扶人,全市剩余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新增整市推进千亩大榛子示范园项目,扶贫产业项目年人均分红增加到元,增长71.7%。扶贫药品专柜、代购送药服务和基层基础精准化经验在地区推广。扶贫开发数据质量连续3年全省通报第1名,扶贫开发成效考核列全省一类等次。污染防治再创佳绩。强化秸秆全量化处置和禁烧管控,卫星遥感“零”火点。城区20蒸吨以上燃煤锅炉全部停用,走在全省前列。防范化解风险有力有效。超额完成债务化解目标,桦甸市被评估为法定债务率安全无风险地区。

突出强功能提品质,城乡面貌显著变化

城市建设全面提质。持续推进“辉发湖”水生态治理,打造“十里荷塘”城市生态景观带。城市管理全面提效。在全省县级城市率先完成“一城一网”供热整合,保障7.2万户居民平稳供热。村容村貌全面提升。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实施磐桦线村庄整治工程,建设生态宜居示范村15个、环境整治提升屯个,打造美丽庭院、干净人家户,创建省级美丽休闲乡村、美丽乡村、3A标准示范村5个。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获评全省一类县第一名。桦郊乡友谊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文明村镇。

突出办实事求实效,民生民利持续改善

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延长高速公路(桦甸段)重点控制性工程全面开工。民生保障不断加强。成功创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成功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获评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新增城镇就业0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万人次以上。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率%,康复服务工作在全省介绍经验。社会大局持续稳定。连续95个月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连续42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创新开展“互联网+信访”模式,常态化落实市领导下访接访、市*府领导“访事夜谈”等机制,化解信访案件件。

突出转作风抓落实,行*效能切实提升

深入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进一步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自觉接受人大、*协监督,办理代表建议、委员提案件,办理率、答复率%。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在全省县级城市率先完成“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城市信用监测指数进入全国前60名,获评“全国首届公共资源交易百强县”。

回顾过去五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桦甸市紧紧依靠全市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桦甸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积极进展。

这五年,产业转型升级迈出坚实步伐

累计建成投产万元以上产业项目93个,“”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由58.9%提高到74.8%,医药健康、绿色食品、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规上企业产值占比由29.3%提高到52.7%、税收占比由23.2%提高到64.8%。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累计接待游客突破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8亿元,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年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加快推进三产融合,成功创建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好粮油示范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培育生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户、省市科技小巨人企业12户、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1个、省级孵化基地4个。

这五年,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累计投资40.5亿元,实施城乡基础设施重点工程项,城市建成区面积拓展至2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由47%提高到50%。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持续巩固省级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行*村道路硬化、农村客运、安全饮水、有线电视、4G网络覆盖率均实现%;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累计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个,省级美丽休闲乡村、美丽乡村、3A标准示范村34个,成功打造五桦线—桦辉线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带。

这五年,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提升

各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交办案件全部整改到位。取缔散乱污企业24户、燃煤锅炉台,热电厂“退城入园”,严格秸秆禁烧管控,空气颗粒物浓度较年下降46.9%。全面落实河湖长制,累计实施水污染防治项目42个,全覆盖实施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8%,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地表水体优良比例达到89%。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农药包装废弃物有偿回收全覆盖、常态化运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违建别墅全部清理。清收还林1.3万公顷,绿化美化村屯个,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6.13%,获评“省级森林城市”。

这五年,深化改革开放取得重要进展

**机构改革、乡镇街道机构改革顺利完成,行*效能进一步提升。“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效显著,两次获评全省营商环境考评标兵县(市)。开发区完成一级财*管理体制、人事薪酬制度和“管委会+公司”改革,综合考评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坚持项目带动战略,引进落地万元以上项目76个,签约金额.7亿元。推进实施延长高速、烟白铁路旅游专线项目,提标改造国省县道公里、农村公路公里,内通外联交通格局加快形成。

这五年,民生社会事业实现全面进步

脱贫成果持续巩固,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7.9亿元,1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名贫困人口实现清零。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4.9%和6.7%,位居全省第四位和第八位。累计投入亿元,滚动实施余项民生事项,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8%。新增城镇就业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8.2万人次,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城乡全覆盖,住房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教育、卫生、文化等一批基础设施建成投用,人民群众有了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来源:江城日报全媒体记者李伟洪陈彦

供稿:

编辑:迟学鹏

编审:谢郑阳

总编:于海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媒体看桦甸绘就壮美画卷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