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首个五年,是桦甸市开创新时代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局面的关键五年。立足新发展阶段,桦甸市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系统安排,确定“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如下:
明确生态旅游胜地、健康产业新城、新型能源强市、绿色矿业基地城市发展定位,力争“十四五”末期县域发展排名迈入全省县市前10名;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十四五”期间力争“”现代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0%以上;打造“一核三带四区四节点”县域发展空间新格局,着力做优城区这一县域发展核心,突出打造松花江生态旅游带、高速公路高质量发展经济带、五桦和桦辉线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带,加快建设食品医药产业集聚区、新材料产业创新区、新能源产业示范区、绿色矿山转型区,努力构建东部绿色转型、南部特色种养、西部多业态融合、北部优质农业战略支撑节点,推动形成宜业宜游宜居宜养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桦甸市确定了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地方级财*收入增长6%,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1万元和1.7万元以上。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在培育动能、提升质效上取得新成效
以旅游产业为重点,做活做优现代服务业。编制完成《桦甸市全域旅游总体规划》《桦甸市冰雪产业发展规划》。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红石秘境森林观光旅游小火车开通运营,加快枫雪部落、森林慢谷、肇大鸡山户外极限运动基地等项目建设,力争南楼山景区综合开发、国家天文望远镜、苏密白桦小镇等项目签约落地。实施“白雪换白银”工程,大力发展“冰雪+”,重点打造“红石雪乡”“山野雾凇·凇江画廊”“肇大鸡山冰雪文化节”等冰雪品牌,让“冷资源”变成“热产业”。创新办好第16届白桦节、旅游高峰论坛等文旅活动,不断扩大桦甸旅游品牌覆盖面和影响力,力争全年接待游客突破万人次,旅游收入增长20%以上。全力推动农贸市场开工建设,年内新增限上商贸企业5户。丰富“乐活里”“爱民里”商圈文娱消费体验,举办各类促消费活动50场次以上。全力打造智慧物流产业高地,推动宝奇智慧物流“5G+人工智能”示范基地建设。
以提速增量为导向,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食品医药产业。推进修正(桦甸)健康产业园、参芝元人参综合加工、均泰东方医药等项目建成投产,加快健康产业园二期三期等项目建设,推动益格丰生物医药等项目落地开工。鼓励胡庆余堂药业、海外制药、隆泰制药等企业增产扩销。擦亮吉元、桦牛、眼镜小猫等绿色食品品牌,提升市场占有率。多元发展新能源产业。推进白山电厂发电机组改造,推动西金沟水电站等项目嫁接盘活。帮助凯迪绿色能源重启运行,确保凯泰生物质颗粒项目竣工投产。加快推进丰泰热电二期、特变电工风力发电、北控光伏发电等项目落地。集聚发展新材料产业。加快钙产业园区建设,推进恒泰新型环保活性钙深加工、中冶年产90万吨石灰石等项目开工建设,鼓励汇金钙业、锦兴钙业等企业持续释放产能,推动钙产业链向医药、食品、化工等领域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力争年加工30万吨钾长石、墨绿石材二期等项目开工建设,三润石墨烯润滑油等项目建成投产。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全年策划包装亿元以上重点产业项目不少于50个,开工万元以上项目不少于70个,其中0万元以上项目不少于30个,“三早”项目不少于20个,竣工项目不少于30个。
推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优化环境、激发活力上增创新优势
推动营商环境全面优化,推动招商引资提质增量,推动民营经济做大做强,推动园区建设升级晋档。坚持“非禁即准、平等待遇”原则,不断优化*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不断优化办事流程,企业设立登记1个工作日内办结。坚持招大引强、招新引优,瞄准长三角等4个驻点区域、国内强和行业领*企业靶向招商;深入落实“桦商回家”行动,成立桦商商会,建立对外交流合作平台,提升“以商招商”成效;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力争全年签约落地万元以上项目不少于30个,到位资金增长20%以上。关心支持域内企业发展,不断为民营经济撑腰鼓劲、铺路搭桥、注入活力,全面落实减税降费*策,力争全年为企业节省成本1.5亿元以上。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统筹城乡、强农富农上实现新跨越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着力稳定粮食生产,压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保持在12万公顷左右,总产量稳定在万吨以上;推进特产业提质增效,以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为引领,重点推进软枣猕猴桃、人参、大榛子、有机蔬菜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新增特产业种植面积0公顷;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新建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区)4个,加快推进区域性*牛集散中心建设,全市*牛、生猪饲养量分别达到18万头和21万头;完善村镇规划体系,统筹推进特色城镇打造、新型社区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分步打造榆江线、常取线2个美丽乡村精品片区,改造农厕0户,绿化美化村屯10个;推进土地制度改革,抓好二轮承包到期后再延包30年*策落实;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建立完善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持续跟踪脱贫人口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实现动态清零。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共建共享、增进福祉上满足新期盼
夯实民生基础工程。重点推进10类24项民生工程。1.实施“四好农村路”工程,修建农村公路73公里、生命防护工程61公里,改建公路危桥2座。2.实施市*维护工程,改造光明路、渤海大街等7条道路路面18公里,改造长胜街、丰收路等4条人行道方砖6.4万平方米,畅通微循环小街小巷7条、平方米,新建改建城区水冲厕所5座。3.实施亮灯工程,新增全兴大街、金鼎路及小街小巷路灯个,强化日常管护,确保亮灯率%。4.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改造宏达、丰收、南环等老旧小区58个、户、40万平方米;改造棚户区1.5万平方米。5.实施安全饮水工程,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40处,惠及群众余人;农村集中式供水率达到95%以上。6.实施安全救援体系建设工程,强化红石镇消防站应急实战演练,建成常山镇消防站,提升东部、北部偏远地区消防应急处置能力。7.实施教育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新建实验幼儿园分园,重建实验幼儿园教学楼,完成4所学校消防安全改造。8.实施健康惠民工程,明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升项目、平战结合隔离病区项目竣工投用。9.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成寿山仙人洞岩体修缮加固,改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馆1个,新建行*村健身路径5条。10.实施防灾减灾工程,治理红石镇陈家沟山洪灾害点,建成堤防护岸4.8公里;推进双杨树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工程建设,改造灌溉面积2.1万亩;完成东官房场、长安屯、渔业社排涝工程建设。
织密公共服务网络。重点抓好14类22项民生实事。1.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落实资助困难家庭学生人次、万元以上;抓好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落实。2.提升医疗惠民服务水平,组织大型专家义诊活动12次以上,惠及城乡居民1万人以上,开展免费妇幼健康服务人次以上。3.扩大社会就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万元;开展各类就业培训人次以上;新增城镇就业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4万人次以上;举办招聘会不少于20场。4.抓好餐桌安全,实现养老院、幼儿园食堂“阳光厨房”覆盖率%。5.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校园及周边食品经营者持证率、风险分级评定率和风险隐患整改率均达%。6.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发放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万元;继续开展困难群体养老保险缴费贷款业务,帮助困难达龄人员及时领取养老保险待遇。7.提升社会救助水平,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元提高至不低于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元提高至不少于元,实施残疾人康复救助人,争创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示范县(市)。8.保障社区工作人员待遇,推行城市社区“社工岗”管理,完善薪酬待遇、培养选拔等机制,提升社区工作人员职业归属感。9.整治城区交通秩序,合理规划停车位,增设重点区域违法停车抓拍系统,创建规范有序的公共停车环境。10.强化小区物业管理,成立国有物业服务公司,承接老旧弃管小区物业管理;开展物业服务提升年活动,促进物业服务市场健康发展。11.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组织开展“白桦之夏”演艺季等大型文体活动10场次以上。12.加强法律便民服务,对困难人群法律援助应援尽援,推动10个“百姓说事点”升级为“个人调解室”。13.落实国家退役*人抚恤优待、帮扶援助、就业创业*策,帮扶率和职业技能培训就业率均达到%。14.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领域欠薪问题专项治理,实现开工项目实名制用工、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及保证金专用账户三个全覆盖。
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壮丽前景催人奋进。相信桦甸上下会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担当作为、真抓实干,为推进新时代桦甸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而努力奋斗!
来源:江城日报全媒体记者李伟洪马婧
编辑:迟学鹏
编审:谢郑阳
总编:于海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