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住乡愁的世界华人文学平台
刊头题字姚景林第期
童年游戏回忆杀(2)
摸树旮儿□宛清流想必大家小时候都玩过捉迷藏(我们那里叫“藏老猫儿”)的游戏吧,那你们是在哪里玩的?巷子里,屋子里,还是院子里?肯定是越隐蔽的地方越好玩,越是有旮旯的地方藏家就越愿意钻。那我今天要问一句:你们在树上玩过捉迷藏吗?没有?哈哈!我可是玩过哩。我们小时候玩的摸树旮(lao,念四声)儿就是在树上捉迷藏。摸树旮儿游戏只有两种角色:“摸家”和“藏家”,“摸家”只一个,“藏家”有多个。“摸家”必须闭上双眼,凭感觉、靠双手双脚在树枝间腾挪移换,在保证站稳脚跟的同时,伸出其中一只手去抓摸“藏家”;“藏家”则在各树枝间上下往来穿梭,躲过“摸家”的触抓。任意一个“藏家”被“摸家”抓到,一轮游戏结束。被抓到的“藏家”变成“摸家”,开始新一轮游戏。不是所有的树上都能摸树旮儿。长得不是很高、枝叉多、不长刺的国槐和毛构树,是摸树旮儿“场地”的绝佳选择。因为它们的树枝不扎人而且便于毛孩子们往来攀爬和藏身。村里的国槐应该不只一棵两棵,但经过小伙伴们多次实地侦察后,大家一致认为我大伯家屋后的那棵国槐最适合摸树旮儿,因为这棵树再高一尺就太高、再矮一尺就过矮,枝叉多少也合适,4到5个孩子在上面玩刚刚好。摸树旮儿既惊险,又刺激。惊险就是说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既然敢爬到树上玩游戏,玩的就是心跳,玩的就是刺激。“摸家”一闭上眼睛,身体和眼睛的最佳协调性暂时丧失了,光是来回移动就费劲儿多了,只能凭听觉和触角移动身体、搜寻目标。“藏家”要在尽量不发出声响的前提下,在树上有限的空间里腾挪转移,安全而悄无声息地躲过“摸家”的抓摸。“摸家”事先已经知道树上主要有几根粗树枝,几根细树枝,也知道它们的大致分布位置,可一旦闭上眼睛,方位感似乎就出了问题,简单的位置却让你颇费周折,有时候非常相信自己的判断,有时候又突然对自己怀疑起来,以至于一次次错失良机。明明听见头顶有“藏家”在树上移动的声音,伸手往空中一摸,摸到的却只有空气。有时候已经轻触到某一伙伴的衣角了,却又被他伶俐地躲过了。心中一次次充满了希望,后来又一次次失望。碰到手脚笨拙的“藏家”被你摸着了,那算你幸运,你就可以睁开眼睛、转换角色了。“藏家”在树上躲避“摸家”抓摸也不轻松。有时候“摸家”的手就在你脸前乱晃,而你又前有“摸家”、后无退路,这时你所能做的,就是屏息静气、一动不动地抓紧树枝站在那里,身体尽量无声地往后倾去,不让“摸家”抓到你。如果“摸家”够勇敢,估摸准了你就在那里,再往前探近一步,你就等着被抓到吧。也有勇敢的“藏家”,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为了逃避被“摸家”抓到的风险,干脆来个“金蝉脱壳”,手一松跳到地上,然后再悄悄爬回树上。有一回在毛构树上摸树旮儿,比我小几岁的“藏家”小峰为躲开“摸家”抓捕,双脚悬空,左右手倒着,向树枝越来越细的地方攀爬,躲避“摸家”的抓摸。“摸家”从声音上判断自己前方肯定有人,就穷追不舍,于是和身为“藏家”的小峰玩起了心理战。两人相持不下,“摸家”非要抓到“藏家”,“藏家”偏偏不让“摸家”抓到,两人离树梢越来越近。相持了大约七八分钟,最后“摸家”心里害怕了,放弃了继续追抓。小峰虽然躲过了“摸家”的追抓,但已经把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他的双手已经没了力气,无法回到树上安全的地方,但他离地面还挺高,直接跳下来很可能会摔断腿。发现自己身处危险境地后,小峰也害怕了,开始向周围的人们呼救:“来人呐!”最后在闻讯而来的大人们帮助下,小峰才安全下到地上。有时候,大家摸树旮儿临近中午饭点,有人不想玩了。他就用眼神跟离他最近的其他“藏家”交流,往树下的方向努努嘴,发出撤退的信号。另一个“藏家”马上心领神会,再用手势通知树枝上的其它“藏家”悄悄撤退。最后撤走的“藏家”负责掩护,故意在树上弄出一些声响,迷惑“摸家”,让他感觉树上一切正常,所有“藏家”还在树上待着。最可笑的是,所有“藏家”已经穿好各自的鞋子溜之大吉,不明就里的“摸家”还在树上小心翼翼地边移动边伸手瞎摸,回头一望的“藏家”便捂了嘴暗笑。贪玩的“摸家”惨了,成了被人捉弄的“眼子(外行,容易受欺负的人)”,爬来摸去,终究一无所获。时间一久,感觉树上出奇地寂静,便感觉不对劲儿,睁眼一看,方才发现其他玩伴早已四散而去,一种上当受骗的愤怒情绪顿时涌上心头。“日你个娘的!下回不跟你们玩了!”生气归生气,过几天同伴再约着一起摸树旮儿,过去的不愉快很快就抛在脑后,大家又开心地在树上摸起树旮儿来。
作者简介
宛清流,本名韩运旗,70后,退役空*少校,河南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北京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现居北京。《作家地带》签约作家,部分散文诗歌发表在网络公众平台。在最深的红尘里,向往着诗意般的生活,愿意和文字好上一辈子。咱们村酒天长地久
--
咱们村
年2月创刊咱们村地球村-记得住乡愁的世界华人文学平台。
无论您来自北国的小镇,还是南国的边陲;也无论您是生在东海渔乡,还是西漠村庄;无论是身在天涯海角,还是远在异国他乡,《咱们村》永远是您温馨的港湾;拿起您的笔,述说一下乡情、乡音,描绘一下家乡的美丽,讲述一下温情的故事,回忆一下曾经的难忘……编辑亚静
《咱们村》编辑部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