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杰地灵群星璀璨
无论是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还是在风雨兼程的建设时代;无论是血洒疆场,亦或建功立业,在朝鲜族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载入史册的杰出人物,他们的故事始终感染并激励一代代后辈。即便,如今许多人的名字已悄然淡出人们的记忆,然而历史绝未忘记他们。在此,奉上万花丛中的几朵以飨读者。
杨林—红*将领杨林(—),原名金勋。出生于朝鲜平安北道。朝鲜半岛沦为日本殖民地后,日本侵略者对朝鲜人民的残暴统治和血腥屠杀,在杨林幼小心灵中埋下民族仇恨的种子。年3月1日,他积极参加朝鲜爆发的“三·一”反日运动,被日本殖民当局通缉。同年秋,杨林秘密来到中国,寻求救国之路。
年,杨林辗转到昆明,考入云南讲武学校。他勤奋学习,苦练杀敌本领,学科和术科成绩均名列前茅。有一次日本教官给学生上刺杀课,课后十分傲慢地向学生说:“你们当中有谁敢出来跟我拼一下。”全班一时沉寂,日本教官又说:“五分钟也可以。”这时,杨林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出队列,和日本教官拼杀起来。十几分钟后,日本教官招架不住,只好服输。伸出大拇指连声称好。
年,杨林以优异成绩毕业云南讲武学校后,到广州*埔学校。年,杨林担任*埔*校集训处教官,后任第三期学生队上尉队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北伐时,杨林任国民革命*叶挺独立团第三营营长,年被派苏联学习,年回国后,到东北任中共满洲省委*委书记等。年7月,杨林赴上海参加中共中央*事会议,会后被派去江西中央苏区工作,任工农红*第一方面*补充师师长。在中央苏区工作期间,杨林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毛泽东还曾过问从东北调杨林爱人李秋岳到中央苏区工作的事情。3年,杨林出席中华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杨林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遵义会议后担任中央*委干部团参谋长,负责警卫*中央和中央*委机关。在长征途中,参加并指挥了巧取金沙江绞车渡口和强占通安镇等决定性战斗,表现出优秀的*事才干和卓越的组织能力。年月,杨林任红十五*七十五师参谋长,在毛泽东同志率领下渡*河东征。月日夜10时,杨林亲自率领先锋营率先渡河,英勇奋战,终于将对岸守敌击退,占领了敌人吹嘘的“红*飞也飞不过来”的天险阵地,成功掩护了大部队渡过*河。然而,杨林在战斗中腹部不幸受了重伤,在生命垂危之际,杨林还急切地询问周围的同志以及前方情况如何,毛主席过河没有。当他听到毛主席和全*团都已经顺利过河,正向义牒镇行进时,他苍白的脸上浮现出喜悦的笑容。当我*主力攻克敌人河防司令部驻地义牒镇时,杨林因伤势过重英勇牺牲。
*光—东北抗日联*创始人之一*光(0—5),原名李弘海。出生于朝鲜京畿道龙仁郡,迫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奴役和压迫,9岁时随父母到中国吉林伊通。*光天资聪颖,勤奋好学,精通中、朝、日三国语言,较早地接受到了革命思想,参与、组织抗日斗争活动。年加入中国共产*,是我*领导的南满抗日游击队和磐石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
九·一八事变后,1年10月,中共磐石中心县委按照满洲省委指示,建立了一支武装队伍“打狗队”,*光任队长。该队伍打击亲日走狗,惩治与人民为敌的反动地主分子。年初,打狗队改编为游击队,*光任队长,逮捕处死挑拨朝、汉民族关系的恶霸地主李二阎王。年4月、5月间,*光带领游击队在蛤蚂河子举行农民大暴动,先后逮捕50多名亲日走狗,没收多担粮食,破坏铁路几十里,炸毁两座桥梁。
*光是朝鲜族抗日英雄,是东北人民革命*第一*参谋长兼第一师师长,是杨靖宇将*的亲密战友和得力助手。他领导的游击队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3*南满游击队,是东北抗日联*第一*的前身。他们战斗在磐石、双阳、伊通、海龙、桦甸等地,他同杨靖宇一道打响的攻取三源浦、凉水河子等著名战斗,打出了抗日联*第一*的威名,在*中声望很高。
5年4月,*光率队进入桓仁游击区,配合一*司令部开创游击根据地。5月的某一天,*光率部进驻兴京县分神树岭,为战斗中牺牲的战友举行追悼会。当时,*光以坚定而沉痛的语调说:“在抗日战场上,有许多革命先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活着的人,一定要继承他们的遗志,把抗日的红旗扛到底!”会后,*光率部继续向老秃顶子进*,当部队行进到老岭沟时,突然遇到了00多名日本守备队和伪警察,双方激烈交战,*光不幸胸部中弹,经抢救无效死亡。
毛主席在延安接见美国合众社记者王公达时曾说:“有名的义勇*领袖杨靖宇、赵尚志、*光等等,他们都是共产*员,他们的坚决抗日、艰苦奋斗的战绩是人所共知的。”杨靖宇将*在撰写《东北抗联第一路*的*歌》时,特意写进*光的英名:“高悬我们的天空,普照着胜利*旗的红光,冲锋呀,我们的第一路*。”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民主联*将辽东*分区命名为“*光支队”,这支队伍勇猛地驰骋在东北解放战场上,屡立战功。解放后,年,在伊通县为*光修建了纪念碑。年,磐石县朝鲜族中学改名为“红光中学”,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亲笔题写了校名,并为*光塑像题词“抗日民族英雄*光将*”。
李铁夫—中共天津市委书记
李铁夫原名韩伟键,出生在朝鲜咸镜南道洪原的一个农民家庭。和杨林一样在“三·一”反日运动后,为躲避通缉,到中国,在上海《新大韩新闻社》当编辑。年,李铁夫赴日本求学,就读于早稻田大学*治经济科。年毕业后,李铁夫返回朝鲜,在《东亚日报》担任记者,同时从事革命活动,参与创建朝鲜共产*。年,朝鲜共产*遭到大破坏,面临解散,李铁夫难以立足,于是重返上海,并与组织取得联系,加入了中国共产*。
1年秋,李铁夫出任*的外围组织北平反帝同盟*团书记,开始了在中共地方重要领导岗位上长达6年的曲折任职经历。他努力钻研革命理论,关心国内外形势。根据*的指示,及时提出正确的斗争目标,引导群众进行反日斗争。在他的带领下,创办了反帝小报,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宣传反日思想,激发群众的抗日情绪。在纪念十月革命十四周年的时候,他翻译了斯大林论十月革命的文章,他亲自参加抄写、印刷和校对等工作,为宣传革命理论和*的方针*策,他不辞艰辛日以继夜地工作。
年8月,担任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长。3年5月18,河北省委机关遭破坏,李铁夫被捕入狱。在狱中,他咬紧牙关,始终没有吐露*组织的秘密,经受了肉体折磨和生死考验。同年7月15日,经*组织和朝鲜同志营救,保释出狱。出狱后,李铁夫接受了严格的组织审查,在此期间,他没有被安排职务,但被允许对*的反帝斗争和文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并能为*刊撰写文章。次年初,经过*组织的严格审查后,李铁夫恢复了*籍,不久就被派往天津从事地下工作。当时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华北*组织和群众斗争遭受破坏,李铁夫痛心疾首,本着对*忠诚,对*的事业高度负责的原则,秉笔直书,先后写了《关于*内问题的几个意见》、《关于官僚主义的严重性》、《“左”倾机会主义的反动性》、《*内斗争和自我批评》等一系列文章和意见书,阐明对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及其方针*策的意见,并指出*在白区工作中存在的严重问题。但是,这给他招来了祸难,被以反对所谓“右倾取消主义的铁夫路线”遭受批判,对“铁夫路线”的“无情打击”和“残酷斗争”持续了一年多,5年底,才被恢复了*的组织关系。年春,被任命为中共天津市委书记。7年,在延安召开的的*的全国代表大会和白区工作会议中,李铁夫作为白区代表收到了毛主席的接见。中央考虑到他长期在白区工作,积劳成疾,就留他在延安工作。7年7月,因伤寒病不幸逝世,年仅36岁,《新中华报》刊登了他的生平传略。
5年,*的七大指出,4年河北省委领导的反“铁夫路线”的斗争,是第三次“左”倾路线错误在组织问题上、干部*策上的表现,李铁夫问题终于被澄清。在七大期间,*中央还专门为他重新立碑并书写了碑文,石碑正面镌刻着:朝鲜共产*创始人之一,朝鲜共产*中央委员,中共天津市委书记李铁夫同志之墓,落款是中共中央办公厅。毛泽东和刘少奇对李铁夫都做出了高度评价。毛主席说:“华北*对于临时中央的冒险路线曾有尖锐的反对意见,其领袖是李铁夫同志。”刘少奇称赞李铁夫是一位值得纪念的好同志。李铁夫对*的事业无限忠诚、孜孜不倦的革命精神和对追求真理的执著精神,为中共*史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周文彬——开滦煤矿大罢工的主要领导人8年春,开滦煤矿工人在中国共产*的领导下,举行了数万人参加的赵各庄矿等五矿同盟大罢工,给英国资本家以极大打击。同年7月,开滦煤矿工人参加了冀东人民抗日大暴动,拿起武器直接同日本侵略者展开殊死斗争,为工人阶级进行抗日武装斗争树立了一面光辉旗帜,为全民族抗战做出了贡献。时任中共唐山工委书记的周文彬组织领导了这一壮举。
周文彬(8—4),原名金成镐,朝鲜族。8年9月,出生在朝鲜平安北道义洲郡红南洞。4年,其父金基昌因参加朝鲜独立革命运动被追捕,携眷到中国河北省通县复兴庄居住,不久加入中国籍。6年在通县潞河小学读书,19年考入潞河中学。期间,周文彬在二哥金永镐影响下,思想进步,并开始学习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年,加入中国共产*。年大革命失败后,不顾个人安危,继续坚持*的秘密活动,先后发展了5--6名*员,成立了中共潞河中学支部并任支部书记,这是通县地区第一个中共*支部。年潞河中学毕业后,开始从事*的秘密工作。
为了加强对冀东地区的领导,中共北方局河北省委先后派领导同志负责*和工运工作,年周文彬任中共唐山市工委书记,以开电料行、修理收音机为掩护,与工人交朋友,秘密发展*员,扩大*的影响,引导工人开展斗争。8年3月,周文彬组织地下*员秘密联络,串联矿工,捣毁矿长为实行井下记工制度而建立的牌子房,赶走查工人员,沉重打击了英、日资本家。4月9日,在中共唐山市工委和周文彬领导下,举行开滦五矿同盟大罢工,三万五千名矿工坚持了50天,迫使英国资本家答应了工人提出的条件,签订了劳资协约,大罢工取得胜利,成为发动冀东抗日大暴动的前兆。同年7月,周文彬和胡志发等组织赵各庄矿七千多起义工人参加抗日联*,响应冀东抗日大暴动,为抗日斗争输送了坚强的战士,在中国树立了一面城市产业工人武装起义参加抗日的光辉旗帜。
冀东大暴动后,八路*主力和抗日联*向平西转移整训,只留周文彬一名主要领导干部领导冀东东部地区的抗日工作。8年10月周文彬任**委员会委员、抗联第一支队*治部主任,9年3月专任冀东地委书记,10月兼任冀东第一个抗日联合县——丰、滦、迁联合县县委书记。曾被毛泽东誉为“民族英雄式人物”,开滦五矿大罢工时,推举为赵各庄工人代表和工人纠察队大队长著名的抗日英雄节振国,他是9年秋由周文彬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
周文彬遵照*中央和北方局的指示,采取有事集中、平时分散隐蔽和便衣活动的灵活方法,依靠人民群众与敌周旋,为创建冀东抗日根据地做出了突出贡献。3年夏,周文彬任中共冀东特委组织部长兼兰中地委书记。
4年10月16日,冀东特委在丰润县张庄子召开“双减”(减租减息)会议时,被日伪*包围。身处险境,他沉着冷静,机智果断,迅速组织转移突围,在掩护其他同志突围时,不幸头部中弹,壮烈牺牲于河北省丰润县杨家铺,时年36岁。周文彬牺牲后,刘少奇同志惋惜地说:“文彬是中朝两国人民的好儿子,他是我*我*一位猛将!可惜他牺牲得太早了,是我*的一大损失啊!”
“云一村,树一村,此日一家作比邻,东风处处春。山招*,水招*,犹教人人长忆君,年深情更深。”这是上世纪40年代流传下来的两句诗,表达了冀东人民为抗日斗争而壮烈牺牲的周文彬烈士的深切怀念。
编著:郑信哲李文昕编辑、整理:裴贵锋(--)待续...?????00.1.5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