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住乡愁的世界华人文学平台
刊头题字姚景林第期
童年游戏回忆
打老倭文/宛清流
“打老倭”是我小时候喜欢玩的一种多人游戏。据称,这一民间游戏源自明朝末年的东南沿海抗倭斗争。明时,今唐河县(注:河南省南阳市下辖的一个县,笔者的家乡)龙潭镇曹庄出了个叫曹文衡的二品大官,人称曹都堂,曾带兵参加抗倭斗争。后来,他将自己指挥抗倭的实战经验进行了简化,把攻与防的一些技巧演化成游戏,这就是“打老倭”。具体玩法是:选一块地势相对开阔的平地,3人以上(人越多越好玩)的玩家围成一圈,每人手持一根长约1.5米、尾端带勾的木棍,在自己正前方约30公分的地上捣出一个小土窝(或用有些粉化的砖头画出一个圆圈),把木棍尾端放在土窝(圆圈)内,负责守卫各自的土窝“据点”;在众人围成的圆圈中心处,挖一个相对大一点的土窝儿,找一个圆形或接近圆形的礓石或石块当“老倭籽”,选1名体格相对强悍一些的玩伴当“眼儿(就是老倭,矮子,相当于斗地主游戏中的庄家)”,同样手持一根尾端带勾的木棍,负责从圈外向内进攻。负责进攻的“眼儿”成功把“老倭籽”赶进了大家包围起来的土窝中,而且同时能成功占领其他伙伴刚才一直严守着的其中一个外围土窝(圆圈),一局游戏宣告结束,失掉自己原“据点”的人就要移步圈外,当下一轮的“眼儿”,新一局游戏开始。这是一款尤其适合冬季参与的游戏。这时节天气冷,玩游戏可以帮助快速驱寒。游戏一开始,玩伴们立即神经紧绷,赶“老倭籽”的攻击者拼尽力气把“老倭籽”往大家构成的防御圈中赶,谁离“眼儿”近,就有义务把“老倭籽”赶到尽量远的地方去,守卫好自己镇守的一片领地,确保自己周围是一片安全之地。瞅得准、出手快、力量大的伙伴,有时竟能把“老倭籽”一棍击到一两丈远的地方去,当“眼儿”的伙伴就会很沮丧地跑过去,从头开始赶“老倭籽”。突破大家的防线,把“老倭籽”快速、精准地赶进众伙伴严防死守的目标土窝并非易事,需要掌握并实施一定的战术。你得学会麻痹对手,你可以声东击西,身在A处但意在B处甚至C处,在防守力量相对比较薄弱的地方寻找突破口,将对方的防线快速撕开一个口子,然后以平地起风雷之势,躲开来自四面八方的防守力量,一口气将“老倭籽”赶入土窝内,然后在防守队员一起喊“窝里--换”口令的时候,瞅准时机,说时迟、那时快,挥棒占据防御圈上的其中一个据点,方能宣告获胜。当一名合格的守卫队员也不容易,需时刻警惕倭贼来犯,一旦敌人来犯,必须快速出手,御敌于大概两米外的安全线之外。如若不然,则形势危矣,敌人随时可能攻打进来。即便守住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也不可固步自封,而应有整体意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主动出击,帮助队友守好地盘、用木棒尾端的勾子把离中心土窝越来越近的“老倭籽”往圈子外勾。只要守卫队员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敌人就很难找到突破口攻进去。就怕队员内部不团结,人为造成“两不管”防御真空地带,给敌人造成可乘之机,一步失利,全盘皆输。“打老倭”游戏不仅讲究战术技巧、团队合作,而且对抗激烈,有时候两根木棒交锋在一起,互不相让,木棒与木棒撞击发出的“砰砰”声,和伙伴们的喊叫声混合在一起,组成一首乡村合奏乐曲,飘荡在村子的瓦房茅屋之间。有时候几根木棒绞在一处、勾在一起,激烈、热闹的程度更加厉害。实际上,游戏一开始,所有人就都忙活起来。尤其是当“眼儿”的玩伴进入防御圈内时,所有人都行动起来,手持各自的木棒,赶的赶,勾的勾,争取早点把“老倭籽”重新赶出防御圈外。十几个回合下来,小伙伴们身上热哄哄的,寒气早已被驱散得不知哪里去了。因为“打老倭”是一种民间游戏,加上当年生活物资匮乏,伙伴们买不到、也买不起防护用具,我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也时常有棍棒或“老倭籽”伤了脚踝、膝盖或腿面骨的情形发生。伤轻的忍一下继续玩,伤得重一些的,就被迫告别“战场”,在一旁休息观战了。中州古籍出版社年出版的《风流唐河人》一书中,有关唐河民俗的“民俗文化”专栏下,介绍了“叨鸡”、“摔哇呜”等10几种具有我们本地特色的儿童游戏,但“打老倭”却榜上无名,这未免让我有几分失望。或许,“打老倭”只是我们龙潭镇的特色游戏,唐河其他地方没有,在全县不流行,所以最终没有被列入全县民俗文化榜单;也可能是,编写这一部分内容的作者所了解到的唐河民俗有限,没有听说过这种游戏。“打老倭”游戏常在我家宅子后、雪庭奶奶家老宅子上的一处空地上进行。虽然玩的次数不是很多,但它展现的魅力总令我难以忘怀。
作者简介
宛清流,本名韩运旗,70后,退役空*少校,河南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北京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现居北京。《作家地带》签约作家,部分散文诗歌发表在网络公众平台。在最深的红尘里,向往着诗意般的生活,愿意和文字好上一辈子。咱们村
年2月创刊咱们村地球村-记得住乡愁的世界华人文学平台。
无论您来自北国的小镇,还是南国的边陲;也无论您是生在东海渔乡,还是西漠村庄;无论是身在天涯海角,还是远在异国他乡,《咱们村》永远是您温馨的港湾;拿起您的笔,述说一下乡情、乡音,描绘一下家乡的美丽,讲述一下温情的故事,回忆一下曾经的难忘……编辑亚静
《咱们村》编辑部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