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甸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小国残记ldquo韩边外
TUhjnbcbe - 2021/1/25 17:02:00
白癫疯         http://www.a5city.com/m/

、“韩边外”*权

韩宪宗,字国瑞,号瑞臣,绰号“韩边外”,祖籍山东登州府文登县,嘉庆二十四年(年),生于奉天复州骆驼山(今辽宁瓦房店),为闯关东人第二代。韩宪宗长大后,举家迁往今九台市桦曲柳沟,与父亲韩文毓、弟韩庆宗以种地为生。韩宪宗因*博倾家荡产,为躲债逃到木石河,给一户侯姓地主家当长工。清道光年间,有个叫马文良的淘金人最早发现夹皮沟金矿苗。消息一经传出,梦想发财的人们纷至沓来,以十几或数十人为一伙。道光二十八年(年)韩宪宗偷偷越过“柳条边”,逃到桦甸(今桦甸市)夹皮沟以采参、淘金谋生,成为沟民一员。这些人亦民亦盗,以此来保护自己用生命换来的所得,过着刀头舔血的生活。因为采参、淘金没有统一的管理,更无人保护,夹皮沟一代经常受到盗匪的侵袭。同时,由于私自开采金矿被清*府所禁止,所以沟民们常受到*府与盗匪的双重压迫,生活苦不堪言。最初这里有几伙人抢夺地盘,都想独霸采矿权。韩宪宗加入了马文良的金帮,后又与李炮头等人结盟。当时有一伙以梁才为首的盗匪,经常打劫夹皮沟,沟民们苦不堪言,人人自危。韩宪宗纠集了亲信十余人,趁梁才不备,突然袭击,将梁才为首的匪徒驱逐出夹皮沟。自此,韩宪宗在夹皮沟有了威望,被推举为一个小首领。韩宪宗等人有了十几杆火枪,但根本无法与大股的盗匪正面抗争。有一次盗匪再次来犯时,韩宪宗利用夜色巧施“火绳计”,将许多麻绳浸上火油挂在树叉上点燃(当时的火枪靠“火头”引发,用时将引燃的火绳一吹即可闪出火头来,而一个火头代表有一杆火枪),满山遍野的“火头”吓得盗匪手足无措,慌忙逃窜时被全部消灭。韩宪宗初出茅庐便击灭大股盗匪,众金工便推举他为“当家的”。韩宪宗被推举为首领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来之不易的安全。首先是建立常备武装,从沟民中招募乡勇,携带武器,并发放身份牌用来与普通沟民区别。乡勇由韩宪宗负责衣食,平时没有收入,年底分红。后来韩宪宗与李茂林等人彻底驱走盗匪,他被选为统领。咸丰四年(年),韩宪宗成立私人武装自卫团,自任团长。这只武装力量人数最多的时候,达到三千余人。自卫团分成三队,每队设立总管一人,分别驻守三个地方。其中十人为一棚,设立棚头一人。最初,官府下令发兵征剿自卫团,但韩宪宗采取“官来我走”,“官走我来”的策略,每当官*大举进剿,他便将金场主要工具和房屋全部烧毁,退避山中。官兵一撤走,他们又聚众私采如故,官府对他也无可奈何。韩宪宗还百般贿赂讨好清*,三次进剿都以韩宪宗“先期外出”为借口草草收场。韩宪宗统治的最高中枢机构叫“会房”,由几位核心人物决议“*机要务”,内部发生纠纷诉讼,也由会房审理。为了有效控制该地区的沟民,韩宪宗建立了一套基层管理方法,十余家沟民设置一个“十家长”对沟民进行管理,十余个十家长设置一个“牌头”对十家长进行管理。同时,将沟民的姓名、家庭、住房、耕地和职业等情况登记造册。除此之外,他还在领地中设立了私塾,并派人专职管理,还有用于养老的“闲人房”。“韩边外”统治区有自己通行的货币,称作“金砂”。清朝货币在此没人认同,这里聚居的淘金者、猎户、伐木工、采参人等老百姓“只知有韩,不知有清。”管事的人被称为大爷,定下诸多规矩充当法律,如在统治区周边抓住土匪、窃贼,无论赃物多寡,一律格杀勿论。处乱世用重典,老百姓相传“韩家杀人不走文书,坐地开销”,“偷盗者驱逐,杀人者活埋,强抢者枪毙。一个俨然世外桃源的“小韩国”里,一度出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盛世”景象。为了支撑偌大的“韩边外”领地,在经济来源上,韩宪宗从多方面入手。其收入的主要来源依靠开采金矿,并向领外的金矿收取“保护费”。此外,他还带领沟民开垦荒地,收纳地租。同时利用东北地区气候和物产的优势,他经营了养鹿场、养参场等副业,从多方入手,解决地区的经济问题。同治五年(年),清第一次招抚韩宪宗,因其协助朝廷围剿“马贼”有功,奉旨奖六品*功,官府认可其在桦树林子、木其河一带开荒数百垧,韩宪宗借“居功得地”之机,不断扩张势力。因治理有方,境内民众安居乐业,诸业兴旺。很快在柳条边外的长白山下的深山密林中形成一个相对小的割据*权,具有了基本的独立要素,时人称“韩边外”。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清*府虽然有了余力,但是也无从下手剿灭韩宪宗,采取了剿抚并用的策略。光绪六年(年)吴大澂到吉林督办防务,并设法解决韩宪宗等“金匪”盗采问题。
  吴大澂首先做了大量缜密的调查,十月二十一日,吴大澂“改装易服,单骑入山”来见韩宪宗,这是清第二次招抚韩宪宗。当韩宪宗得知吴大澂“不带一兵”而至时,深为感动,于是“不复躲避”。吴大澂与韩宪宗相见后,便对他“开诚布公,晓以大义”,表达了招抚并与之共御外侮之意。一连三日,吴大澂住在韩家。韩宪宗深为吴大澂的诚意所打动,便随吴大澂出山以示归服。不久后,朝廷便赐封韩宪宗五品顶戴,并拨出土地,统管长公里,宽公里的广大地区,盖今吉林桦甸、磐石、敦化、蒙江、抚松、安图,曩皆称之为韩边外,韩家进入鼎盛发展时期。韩宪宗从此改名韩效忠,以示报效国家,令其属下“耕作自养”。清廷在吉林城内拨地建宅,令其子孙居住,名为“恩赏”,实做人质。韩氏家族第二代领导人韩寿文是个坐享其成的公子哥,一生得过且过,无所事事。只图享乐,无心家业。到了第三代传人长孙韩登举时期,颇有祖父风范,为人机智勇猛,先后抗击日寇沙俄,在关东大地名垂青史。韩登举二十岁承继韩家祖业,这一时期,仅采金工人就达到四五万人。韩家鼓励商人在统治区内发展商贸,远近商人聚集到这块*金国度自由买卖,饭馆、*局、戏园、妓院无所不有。光绪二十年(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二十四岁的韩登举率领猎户一千五百人应召抗日,自称管带奔赴辽南抗击日寇。光绪二十三年(年)韩宪宗病故,韩登举辞官率部回家奔丧,继承祖业,成为“韩边外”头领。光绪二十六年(年),沙俄*队侵入吉林。当时的吉林将*长顺开门迎敌。韩登举公然违令,率领自卫团与俄*激战,虽遭遇炮击,但相持不退,坚决不降。光绪二十八年至三十一年(—年),日*、俄*先后疯狂攻击夹皮沟一带,疯狂掠夺*金资源。韩家*队被击溃,韩边外风光不再,昔日辉煌的事业被侵略者取而代之。民国八年(年),韩登举突然染病去世。第四代“韩边外”当家人韩绣堂主持家业,韩家内部子弟奢靡享乐,坐吃山空,后继者多碌碌无为,加上外部官僚*阀和日俄势力的倾轧蚕食,曾经昌盛一时的“韩边外”王国迅速分崩离析,韩家由此衰落,到年,彻底土崩瓦解。作者简介:辛聊,吉林省吉林市人。

你在鼓励一个梦

辛聊

非常感谢你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国残记ldquo韩边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