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甸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吉林桦甸党建引领产业振兴ldquo加
TUhjnbcbe - 2021/1/15 12:13:00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指出,产业振兴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更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桦甸市始终坚持把*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第一抓手”和“红色引擎”,以“五好一满意”*支部建设为总抓手,以“*建+”和“十项攻坚行动”为载体,把*建这个“最大*绩”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统一,用高质量*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下好*建统领“先手棋”


  桦甸市充分发挥*组织引领服务发展功能,以*建示范带和乡村振兴示范带“双带融合”创建为基础,重点打造金沙镇、常山镇、横道河子乡大榛子种植,八道河子镇田园综合体,公吉乡食用菌种植,桦郊乡乡村休闲旅游,二道甸子镇、红石砬子镇、夹皮沟镇林下经济作物种植5个*建引领产业振兴示范区,覆盖8个乡镇25个村,发展集体经济项目20个,形成全域多特色示范引领发展新格局。


  


  从示范区建设谋划开始,市委组织部便详细规划“时间表”、明确“路线图”,指导各乡镇成立工作专班,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按照“一村一主题、一区一特色”工作思路,制定具体方案,确保项目可行性。示范区建设启动后,各乡镇加强跟踪调度,每半个月向市委组织部报送进展情况,通过定期把脉,及时研究破解难点问题,推动示范区建设全速前进。


  


  在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桦甸市拿出真招实策,投入真金白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集体经济扶持资金万元、下拨市管*费万元,以“输血”促“造血”,为产业振兴发展注入前所未有的磅礴动力。


  


  “*建引领产业振兴示范区是在*组织的引领下,按照产业类似、地缘接近、需求一致的原则,通过培育产业振兴样板村、带动经济基础薄弱村、打造项目发展特色村的方式,打造区域内力量融合、抱团发展的平台。”桦甸市委组织部相关科室负责人介绍说。


  


  目前,示范区创建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预计5个示范区当年可实现收入万元。


  打好乡村产业“特色牌”


  近日,金沙镇西安村*支部书记刘安波算了这样一笔账:“我们利用8公顷流转林地种植棵大榛子,加上发展中草药种植和生猪养殖项目,村集体今年保守估计也能收入10万元。”


  


  近两年,金沙镇坚持*建引领特色产业发展,实现多点开花,形成全域多特色示范引领发展新格局。西安村即是一个发展亮点。


  


  年初,金沙镇*委积极调研论证村集体经济项目,打破各村单打独斗式增收模式,引导各村抱团发展。他们积极向上争取扶持资金万元,推动工农、平和等6个村*组织牵头成立桦甸市“榛果兴”大榛子种植合作社,规划建设了千亩榛园产业示范区,栽植大榛子苗木6万棵,间作西瓜、香瓜、落地果、红小豆、*豆等经济作物,实现年收入20万元。


  


  此外,金沙镇抢抓市场机遇,因势利导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生猪市场持续升温,养殖效益持续增长,镇*委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把发展养殖业作为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引导太平、民隆等8个村养殖生猪头、鹅只、笨鸡只,推动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辖区川和食品公司带动5个村余户农户发展甜黏玉米种植项目,户均增收0元。


  


  据统计,今年,该镇16个村共发展种植、养殖、电商等村集体经济项目48个,年收入达80余万元。平和村千头鹿场、柳树村桑蚕养殖示范园区、西安村千头猪场、密胜村万亩水稻、珠子营村千亩甜黏玉米、独木电商淘宝村……特色产业多点开花、方兴未艾。


  八道河子镇因地制宜,以新开河村棚膜基地、李家村苗木基地为主体,种植苗木、蔬菜、红果、沙棘果等特色林果,构建“*建+田园综合体”,通过科学规划、创新经营模式,进一步打造集乡村旅游、研学实践、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新型产业项目。


  


  “我们从4月末开始,以村集体独资经营模式,启动田园综合体项目。在新开河村建设棚膜基地,种植了17.5公顷的红果、86公顷的沙棘果和其他经济作物,还建设了22栋大棚种植蔬菜,每年村集体收入可达11万元,辐射带动9个村村均增收0元。在李家村苗木基地,引进了90万余株苗木,聘请了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对所有苗木进行日常管理,预计明年春天所有苗木将进入市场,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3.5万元。”八道河子镇*委副书记初志宇介绍说。


  弹好乡村旅游“协奏曲”


  在桦甸,友谊花海是桦甸市打造全域旅游的“烫金”名片。友谊花海始建于年,累计投入资金万元,其中村集体投入50万元,用地亩,在3个山头和4面山坡上种下50余个品种的花卉。年,利用50万元集体经济扶持资金,配套建设了水上游乐区、网红桥、空中索道、漂流等休闲娱乐设施。漫山遍野的姹紫嫣红,释放身心的网红游戏,吸引了6万多名游客前来参观,仅门票一项每年就为村集体增收70多万元。全村36户贫困户在享受分红的同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都到花海务工,通过花海项目带动,扶贫攻坚收到良好效果。


  


  说到友谊花海,就要提到桦郊乡*委规划建设的苏密沟沿线近郊旅游产业。今年以来,桦郊乡创新“*建+乡村旅游”工作模式,争取中央、省市扶持资金万元,带动苏密沟沿线7个村发展旅游产业,建设桦郊乡乡村休闲旅游示范区。别具风情的晓光村朝鲜族民宿和朝鲜族民俗大饭店、姹紫嫣红的友谊村花海、知情文化主题的红星村民宿、苍劲挺拔的白桦林,集风景观光、特色文化、精品村落、民风民俗、餐饮娱乐为一体,让人流连忘返。今年以来,苏密沟旅游产业共接待游客近10万人,村集体创收万元,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红乡村”。


  八道河子镇坚持*建引领全域旅游提速提质提效发展,把当地风景“卖”出了真金白银。


  


  依托域内肇大鸡山国家森林公园资源优势,镇*委明确把发展全域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采取*委主导、*策扶持、上下联动、社会参与等方式,不断做大做强全域旅游。通过几年的努力,镇域内一批旅游企业相继落户,形成了“龙头带、链条补、集群聚”的良好发展态势,旅游产业投资达2亿余元。


  


  镇*委坚持把支部建在景区里、把*旗插在一线上,创新“*建+项目提速”“*建+服务提质”“*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等*建新载体,通过“*员突击队”“*员先锋队”“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等亮*员身份,把基层*组织先锋模范作用延伸到项目建设一线,全力助推全域旅游项目建设。今年,吉林地区全域旅游发展观摩大会在桦甸市召开,为了做好相关承接工作,八道河子镇*委组织全体*员及村社*员成立若干支队伍,深入景区一线为企业解决各类问题,连续奋战2个月,赢得各界广泛称赞。


  


  通过发展全域旅游,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带富能力进一步提升。目前,以新开河村为核心的旅游示范区已初步形成,示范区内名峰生庄、枫雪部落、森林慢谷等旅游景区声名远扬,今年已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八道河子镇新开河村临近枫雪部落景区,每年夏秋旅游季,近百名当地农民到景区打工,人均增收近万元。出彩农业采用“旅游+基地+扶贫”模式,流转土地公顷,建设田园综合体,每年为全镇贫困户分红30余万元。旅游带动农产品销售额近万元。示范区同时为新开河村提供了个就业岗位,每人年增收入少则五六千元,多则六七万元。


  争当产业扶贫“排头兵”


  公吉乡与吉元土产公司合作,采取“龙头企业+支部+贫困户”模式,引导大肚川、王家店、怀南、五间、永胜等10个村发展黑木耳种植项目,年种植黑木耳1万袋,带动全乡30%的农户增收致富。对有意向发展黑木耳种植项目的贫困户推行“借袋还耳、滚动发展”模式,无需资金投入,贫困户可自行到所在村申请认领一定数量的菌袋,待每季木耳采摘完后将等价的成品木耳交还村集体,有效激发了贫困群众参与产业扶贫、实现自我脱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只有让群众看到真正的实惠,群众才信服你,才会跟着你干。看到部分贫困户通过这样的方式脱贫了,各家各户也都逐渐有了行动。全村25户贫困户通过种植黑木耳实现了增收,人均分红能达到0余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也能实现5万元的突破”。王家店村*支部书记文禹振奋地说。


  


  红石砬子镇高兴村围绕自身发展优势,不断做大做强西洋参种植产业,与桦甸市生辉人参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种植西洋参40公顷,村集体实现增收3万元。注册成立桦甸市助农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点对点介绍高兴村、色洛河村村民尤其是贫困户到合作社打工,直接带动近人人均增收元,实现了“发展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群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吉林桦甸党建引领产业振兴ldquo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