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甸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桃源诗刊著名作家丶杰出诗人朱宏启教授
TUhjnbcbe - 2020/12/22 12:49:00

桃源诗刊

总第期

作者简介:朱宏启,现任东北史料征集编纂委员会主任,东北历史人物传记研究会会长,鸿凤历史文化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东北解放战争纪实》丛书编委会总编辑。

年1月7日生于吉林省汪清县。原籍山东省昌邑市。笔名鸿凤、洪峰,东北师大中文系毕业,中国人民大学近代史博士学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特邀研究员。曾任教师、秘书、编辑、记者、记者部主任、记者站站长、总编辑。代表作《东北抗日联*》、《东北抗日义勇*》、《九一八事变》、《满洲国统治》、《关东响马列传》、《满洲省委》、《东北抗日联*将领传》、《战斗在白山黑水》、《白子将*》、《敖东英*》、《图们江史话》、《吴大澂传》、《吴禄贞传》、《王德泰传》、《高福源传》、《东北抗日联*十大将领》、《东北抗日义勇*十大将领》、《中国共产*十大领袖》、《中国共产*十大*事家》、《中国工农红*十大将领》、《八路*抗日十大将领》、《新四*抗日十大将领》、《东北解放战争十大将领》、《东北解放剿匪纪实》等部万字。先后主编《中华上下五千年杰出人物大典》、《中国当代决策文库》、《中国当代教育改革文库》、《中华当代英才录》、《中国当代教育教学研究》、《中国**干部论坛》、《中国**干部调研》、《中国当代决策参考》、《中国少数民族精英录》丛书(十三卷)、《中华全民族抗战将领传记》丛书(二十二卷)、《东北解放战争纪实》丛书(二十卷)、《大东北通史》(十卷)。是中国最有实力作家之一,被誉为“中国当代传记作家第一人”,“中国红色记忆领*人物”。

◎壮志未酬李学忠

朱宏启

李学忠是东北抗日联*第二**治部主任,年8月9日在抚松县大碱场密营突围中牺牲。他壮志未酬,年仅26岁。他的牺牲是抗日联*的重大损失。年9月3日,抚松县*府在他的殉国地立碑,永远纪念李学忠烈士。

李学忠,又名李宗学,年5月生于山东掖县(今莱州市),家境贫寒。12岁跟着家人闯关东来到东北谋生,在一家工厂做学徒工,饱受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30年代初,吉林磐石一带,共产*领导农民闹起了革命。组织农民协会,斗地主、分粮食,惩处汉奸、走狗,提出建立工农苏维埃*权的口号。在磐石县城做工的李学忠,也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洪流之中。不久,就参加了共青团,李学忠在*的领导下,奔走在磐石、吉林等地,从事地下工作。“九?一八”事变后,*为了培养革命骨干力量,送李学忠去苏联海参崴列宁学校学习。他深知文化知识的重要,因而在学习期间,刻苦用功,勤于钻研,*治觉悟和文化水平都提高很快,终于光荣地参加了共产*。两年后,李学忠又被组织选送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使他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马列主义理论知识。开阔了视野。年冬,他被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派回国内,到东满地区参加*的领导工作。

年1月,经过筹备,在东满特委所在地举办了有各县委同志参加的20多人的**干部训练班,李学忠亲自主持讲课。他除了讲授在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到的理论知识外,重点讲解*的文件,特别是中共中央年“一?二六”指示信等中央和省委指示,是训练班学习的主要内容。李学忠在讲课中指出:“要抗日必须团结各界力量,只有把各阶层的广大群众都团结起来一道抗日,才能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去。”这个学习班,为2月下旬召开的东满特委扩大会议,做了思想准备,使满洲省委代表魏拯民整顿东满*组织的任务得以顺利完成。李学忠在特委扩大会议上,当选为特委常委,任组织部长,成为特委书记魏拯民的主要助手。

年3月21日,李学忠在汪清县腰营沟召开的东满特委和二**委联席会议上,针对当时的形势,指出: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要加强部队的*治思想工作,必须教育战士坚定抗日必胜的信心,才能战胜目前的暂时困难。会议通过了《人民革命**治工作条例》,还决定李学忠兼任东北人民革命*第二*独立师*治部主任。5月30日,东北人民革命*第二*正式成立时,他又兼任了**治部主任。

这时,李学忠肩上的担子加重了,既要协助特委书记魏拯民领导地方组织工作,又要帮助*长王德泰作好部队的*治工作。鉴于各县*组织被破坏的情况,他与魏拯民商议决定,精干组织,减少层次,取消县委,成立特支,以便于隐蔽和领导。在*部成立后,特委书记兼二**委魏拯民,奉上级组织指示,去苏联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魏拯民临行前,指定朱明代理特委书记,但**委无人担任,所以李学忠只好把更多的精力用在部队*治工作上面。

东北人民革命*第一*主力部队,在杨靖宇率领下,活动在南满通化地区,距东满路途遥远。要想打通与一*的联系,不仅要冲破日伪*的封锁,还要穿越渺无人烟的长白山原始森林,大部队行*无法解决给养,小部队又冲不过敌人的封锁线,显然这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身为特委组织部长兼**治部主任的李学忠承担了率队远征的任务。他决定挑选身体和*治素质较好的二团第二、三连余人组成远征队。

李学忠率远征队,于年8月初从和龙县车厂子根据地出发,预计经安图、敦化、桦甸到濛江(今靖宇)县寻找第一*部队,然后再决定去通化与一**部会师的路线。远征队出发后,沿着迂回曲折的山间小路前进。由于二团以和龙、安图两县为游击区,这里的山川道路对每个战士来说,都很熟悉,与群众的关系也很密切,敌情也比较清楚,虽然走些迂回曲折的道路,但经过五天的行程,便顺利的到安图县西部边界的西北岔,他们在这里稍微休息一下,补充些给养,继续前进。

一天,远征队行*到濛江县杨树泊子附近的森林中宿营。战士采集些野菜熬汤。由于烧火冒烟,被杨树泊子伪警察署发现,50余名伪警察在日本署长率领下,悄悄地向冒烟地方摸来。远征队战士吃完晚饭后,头一倒便进入梦乡。李学忠虽然也很劳累,但他总是先安排好战士休息,检查完岗哨安排情况再休息。当他刚要入睡时,岗哨鸣枪发现敌人,李学忠立即组织部队反击,40多名伪警察对二*远征队来说是不堪一击的,从审问俘虏中知道,距他们宿营地仅六里路,便是一个集团部落,李学忠当机立断,趁热打铁,一鼓作气,直捣杨树泊子伪警察署。部队进村后,受到群众的欢迎,并知道了一*活动区域已经不远,这个消息比刚刚取得的战斗胜利还鼓舞人心。翌日,李学忠率远征队径直奔向一*游击区。终于,历经艰辛,用一个月的时间,于9月初到达濛江县西北部的一*游击区。这时,一*也在积极谋求与二*的联系,派二师八团在桦甸、濛江一带活动,探听东满二*的消息,恰好在那尔轰胜利会师。

据年一*印发的《人民革命报》“九?一八”纪念专号上记载:9月3日,濛江县那尔轰抗日游击根据地,举行了盛大*民联欢会,到会*民达余人,锣鼓暄天,载歌载舞,热烈欢迎二*远征队的到来,李学忠和一*二师八团团长分别在大会上讲话。当地群众自动捐送大米白面,杀猪宰牛,举行“大餐”,犹如节日一样,热诚款待东满人民的使者。晚间,召开*民联欢会,一*战士和当地群众,扭秧歌,唱抗日革命歌曲,二*远征队的队员,忘记了征途的劳累,跳起欢快的朝鲜族舞蹈。*民尽情欢畅,充分表达了一定要驱逐日本侵略者的决心。当地同心乡人民革命*府制做了锦旗,上书《欢迎西征》4个大字,送给二*远征队。9月18日,南满反日总会通电(散发传单的形式),热烈欢迎二*远征队。电文写道:“你们英勇地冲破敌人的阵地,安抵游击区域。我们代表全南满反日人民热烈欢迎你们。”

二*远征队按原计划,还要进*通化与一**部会师。但杨靖宇考虑远征队多日行*劳累,让其在那尔轰根据地休息。此时,杨靖宇正在柳河、金川一带与伪*邵本良部激战,给以歼灭性的打击后,便迅速率部赶到那尔轰。杨靖宇见到李学忠后,犹如多年的战友重逢,紧紧握着李学忠的手说:“欢迎你们,辛苦啦!我们两支铁*终于胜利会师了!”

10月4日,在那尔轰老龙岗西坡于家沟一农家的场院里。两支兄弟部队正式召开会晤式。抗日*双胜部队和当地群众余人,也参加了大会。《人民革命报》为此出刊一期号外,较详细地报导了这次会晤情况。会上,首先由二**治部主任李学忠讲话。报告了东满抗日斗争形势和二*发展状况,他还说:“一*在南满,二*在东满,两*相距甚远,今能胜利会师说明我们抗日力量的强大。今后,还要把南满、东满两大游击区连成一片,日本侵略者是封锁不住我们的”,最后表示要学习一*勇于同日伪*战斗的革命精神。杨靖宇在讲话中,高度赞扬了李学忠率领远征队西征的英勇壮举。他说:“我们人民革命*向以抗日救国为天职,四年来与日匪血战,屡获胜利。今日得与东满二*接头。更为光荣,因我两*战士均奋勇冲锋,方有今日两*之会晤。”将来,我们要“共同组成东北抗日联*,团结更多的抗日武装,集中力量统一领导,狠狠地打击日匪。”据年12月14日出版的《人民革命画报》第67期上,非常形象地画出了一、二*胜利会师的生动场面。上图是大会会场:一、二两*将士,*容整齐,分列两队,厉兵秣马,手持钢枪,*号齐鸣,领导在台上做报告。下图是文艺表演,有的在跳舞,有的在唱歌,还有的对准侵略者的狗头像射击打靶,一片欢快的场面。

李学忠与杨靖宇等一*领导干部,代表一、二*和东、南满特委多次会谈,就筹备召开东北人民代表大会和建立东北人民革命临时*府以及东北抗日联*总司令部等重大问题,交换了意见,双方商定联合进攻安图县城,建立以安图为中心的辽吉边区抗日游击根据地,做为东北人民革命临时*府所在地,两支兄弟部队还订立了为全部换上“三八式”大盖枪的竞赛条约,并交换2名战士,作为两*友谊的象征。这次会师,为密切两*联系,为后来东、南满两大游击区连成一片,为组织抗联第一路*,奠定了基础。

李学忠率远征队胜利完成任务之后,离开濛江,一路又经多次战斗,历经艰辛,于11月回到安图县奶头山抗日游击根据地。

午3月上旬,已被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任命为中共东满省委书记的魏拯民,从苏联回国,抵达安图县迷*阵密营,与王德泰、李学忠等二*和东满*领导同志会见,并召开了重要干部会议。魏拯民传达了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精神和中共代表团关于取消满洲省委、按四大游击区组成南满、东满、吉东、松江四个省委,为进一步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将人民革命*等抗日武装,统一改编为东北抗日联*的指示,东满*和二*干部会议根据上级指示,决定将东北人民革命*第二*改编为东北抗日联*第二*,吸收部分抗日义勇*、救国*部队,扩编为三个师。李学忠继续担任**治部主任、**委委员。

抗联二*编成后,*部准备率一、三师向南满发展,实现与一*联合作战的协议。4月初,进入敦化县境,当部队路经寒葱沟时,山高林密,地势险恶,这是敦化县城去大蒲柴河的必经之路。一个战士说:“如果在这里设伏,管叫敌人有来无回。”李学忠听到后,立即与*长、*委商议,经研究决定,在这里打个大仗。4月6日,以一部佯攻大蒲柴河,引诱敦化县城之敌来援,主力则埋伏于寒葱沟两侧山上,准备歼灭援敌。果然,4月8日,日*余名,伪警察大队余名,从敦化县城慌忙赶来,当走至寒葱沟时,伏兵四起,枪炮齐鸣,痛击日伪*,经一个多小时激战,伪警察被打死数十人,其余全部投降,但日*尚有余人沿路边卧倒,拼死抵抗,抗联组织交叉火力猛烈射击,又经冲锋肉搏,敌*死伤过半,残部向山下马号方向狂逃,又被二*三师一部截击一阵,日*仅剩多人逃命。这次战斗缴获大批轻重机枪,步枪等武器及*用物资。二*在战斗中牺牲26人,伤10余人。

遭此重大打击的敌人,已闻风丧胆,当抗联二*主力转向攻打大蒲柴河时,守敌一战即溃,伪大队长带2个中队沿富尔河逃遁。当抗联二*进驻大蒲柴河镇后,*纪严明,秋毫无犯,镇内秩序井然,受到群分热烈欢迎,他们提壶携浆,慰劳将士。李学忠组织宣传队,贴标语撒传单,召开群众大会,宣传*的抗日*策,使群众认识到抗日联*是东北各族人民的抗日*队,得到了群众的真诚拥护。

二*在大蒲柴河驻两天后即向抚松转移,李学忠带领*工人员处理善后工作,出发较晚,当走到一个小山沟时,与一股日*遭遇,李学忠指挥10余名同志与敌展开了激战。他临危不惧,沉着地指挥战斗,给日*以很大杀伤。但毕竟寡不敌众,最后只剩下李学忠和一名女战士,他们继续向敌人射击。突然,一颗子弹打断了李学忠的大腿骨,李学忠对这个女战士说:“我负伤了,你快跑,我掩护!”但是,这位朝鲜族,女战士坚决不走,并撕下裙子给李学忠包扎了伤口。在李学忠一再催促下,这位女战士把李学忠推到一间破草房的房顶上,用草掩盖好。李学忠拿出小手枪说:“有这个,就不怕敌人了,你快跑吧。”女战士绕过草房冲进树林子里,鸣枪引走了敌人,使李学忠得以安全脱险。傍晚,王德泰*长率部队返回,找到了李学忠,抬着他向抚松转移,送到抚松县大碱场密营养伤。

年7月初,在金川县河里召开的东、南满*和一、二*高级干部会议上,李学忠被选为中共南满省委委员。8月9日,东岗大碱场密营突然被日本走狗李道善伪自卫团余人包围,李学忠立即组织密营全体人员,奋勇抵抗,占据有利地势,与号称“神选队”的伪*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给来犯之敌以重大杀伤。但是,由于这支多为伤病人员和非战斗部队,又是仓促应战,造成重大伤亡。年仅26岁的李学忠也在激战中英勇牺牲,他把一腔热血倾注在长白山上。烈士们的鲜血,永远滋润着这块美丽富饶的山区。

"桃源诗刊"编委:刘忠友、卢素兰:王书灵管永、陈建利:刘廷才投稿须知弘扬国粹,推广文学,搭建平台,展示原创,诗词歌赋,散文小说,杂谈曲辞,体裁不限,宣传正能量,传播中华文化。个人专辑:诗体不限,附作者简介(字之内)及照片一张。拒绝抄袭,转发他人稿件,文责自负,本平台长期征稿。:十元内(含十元)为平台活动运行用,十元为上70%为作者稿酬,30%为平台,一周后结算,一周后赞赏不再发放为平台。投稿投稿邮箱:

.
1
查看完整版本: 桃源诗刊著名作家丶杰出诗人朱宏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