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住乡愁的世界华人文学平台
刊头题字姚景林第期
坡峰岭游记□宛清流坡峰岭红叶风景区位于房山周口店境内,近几年经过开发,声名逐渐远播,虽然没有香山红叶名气大,但对于看惯了香山红叶的游客来说,从北京近郊移步至远郊,换一个地方赏红叶,也别有一番韵味。为了避开拥堵,我们在网上预定了景区附近的民宿客栈,于前一天的下午就驱车前往了。一路上沙尘笼罩,空气质量很差,但第二天一早却天公作美,丽日和风,非常适宜登山游玩。趁游人尚未到达,我们一行人在晓岚拂面中上了山。山脚处,豆腐坊、驴拉磨坊、红背篓等几处具有浓郁农家风味的作坊、商店吸引了不少游客。孩子们在家长的带领下忙着参观拍照,肥肥憨憨的大金猪雕像、一动不动任人抚摸的拉磨毛驴,像是赏红叶大餐前的开胃小菜,吊足了人们的胃口。因为开发时间不长,坡峰岭的景点并不繁密复杂。指路牌很清晰,我们沿景区专门为赏红叶开辟的环形步道拾阶而上,没走几步,那三三两两站立路旁欢迎游客的*栌树便吸引了不少游人驻足,狭窄的山路很快显得拥挤起来。有游客友善地喊道:“好看的风景还在上面呢,别挤在这里啊!”游客们对提醒者报以歉意的微笑,便又继续沿石板路向上走。越向上走*栌树就越多,圆形、卵圆形叶子已经变*、变橙、变红,树丛中已经有了一些落叶。
火红的树叶似乎燃烧起来……到了第一观景平台,三五成群的游人不约而同在那里汇聚。俯瞰脚下的山坡,眺望远处的山峰,吐几口胸中的浊气,已经有些心旷神怡了。不常运动的同行者中,有的到第一观景台就打道回府了,我有登顶泰山、华山诸峰的经历,对于坡峰岭这样海拔只有几百米高的山峰,当然不能轻言放弃。因受同行者中大学同窗的委托,我和年方11岁的初一小帅哥张鹤同结成了登山伙伴。张鹤同小朋友瘦瘦长长的,人小*大,见识颇广,而且异常聪明,我俩很快结下了无话不谈的忘年之谊。人们说,坡峰岭的美景最适合以一步三回首的姿势来欣赏,很有些道理。沿石阶向上走,看到的红叶树只是局部,而站在高处往下看,便能将脚下红叶的全貌尽收眼底。到处是红叶的海洋,到处是燃烧的秋色,人走景移,景随人换,可谓一步一景,一景一赞啊!在群山的拱迎中,我们先后来到水波石、好汉岩、鹰嘴岩等景点,登上第二、第三观景平台,每登临一处,我们都贪婪地欣赏着……鹰嘴岩,顾名思义,是一块像鹰嘴的白色巨石,尖尖的鹰嘴下面是万丈深渊,岩石上安装了水泥围栏,胆大的游人可登上岩石,倚栏而望。近处的山脊半隐半裸,让人想起夏季北京城里穿着无袖白褂子的北方汉子。向上看,岭顶却被红色晕染,远处的山岭或高或低,参差不齐,有被暗绿色植被覆盖的,也有露出山体本色的。因周边红叶的衬托,这远近的山峦看起来十分和谐。我和张鹤同小朋友胆子都不算小,在鹰嘴岩上美美地欣赏了一阵。从鹰嘴岩往下来,风景更加迷人,随手一拍便可以做电脑桌面。大片大片野生的*栌你挨着我,我挤着你,将漫山遍野红透,毫无保留地向游人展示着各自的魅力,构成一幅大自然的秋景图,任人们发出由衷的赞叹。坡峰岭红叶的美,是无法用语言准确描述的,只有亲身体验才能深谙其魅。坡峰岭之美,还在于它有一个隐藏于山间的云湖。华山极顶有一个并不清澈的小小天池,旱季水位不减,涝季水位不增,被世人称为华山一绝。不知道云湖是不是山上的雨水汇聚形成的,它竟然能够在北方较为干旱的自然环境中生在半山腰,也算是一个奇观吧!从山顶向下望去,云湖像是镶嵌在坡峰岭上的一块冰种翡翠,又像是王母娘娘遗落人间的一面宝镜,又似乎是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给坡峰岭增添了一股灵性,使整个山灵动起来,润朗起来。上下山6公里的山路,我们走了3个多小时。天始终是瓦蓝瓦蓝的,气温也十分宜人,虽然下山时膝盖隐隐作痛,但因为饱览了满山红叶和自然美景,觉得所有的乏累都十分值得。*栌红遍山野之时,是它们欢迎八方客的狂欢季、欢乐季,是它们一年中最风光的时日。千万繁华之后,它们只待一场深情的秋风秋雨,将一身的华丽摇落,换上圣洁的银色冬装,期盼下一年新的轮回……
坡峰岭,我们来年再见。作者简介
宛清流,本名韩运旗,70后,退役空*少校,河南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北京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现居北京。《作家地带》签约作家,部分散文诗歌发表在网络公众平台。在最深的红尘里,向往着诗意般的生活,愿意和文字好上一辈子。年2月创刊咱们村地球村-记得住乡愁的世界华人文学平台。
无论您来自北国的小镇,还是南国的边陲;也无论您是生在东海渔乡,还是西漠村庄;无论是身在天涯海角,还是远在异国他乡,《咱们村》永远是您温馨的港湾;拿起您的笔,述说一下乡情、乡音,描绘一下家乡的美丽,讲述一下温情的故事,回忆一下曾经的难忘……编辑宋磊
《咱们村》编辑部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