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住乡愁的世界华人文学平台
刊头题字姚景林第期
批州在哪儿□郭纯学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几位文友在一起聚餐。席间,我问起写诗的木子和秋依依,中国水利电力部第一工程局的基地在口前,你们来此之前都是哪里人啊?两位异口同声地说:“批州。”木子随即补充了一句,“批评的批”。
批州?听着她俩很自豪地回答,我没有再追问下去,因为两位都是女同志,不便问得太多过细。从这以后,批州就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甚至把它与广州、杭州、兰州、锦州等并列起来。可我从来也没有听说过“批州”这个地名啊!那天聚餐我之所以问他俩是哪里人,因为我知道:中水一局的人都是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那么,批州在哪里?那个地方为什么叫“批州”?那里究竟有着怎样的历史传说和故事,对我来说,是个谜。
近日,偶然读到周文涛的散文《又回批州东山顶》,才得知批州是桦甸市白山镇的一个屯儿。
白山水电站建设时,由于需要,坝下游的这个屯子就一下子成为水电一局下属的批州联合加工厂。这位作者故地重游,来到他曾经居住过的批州东山顶,俯视昔日偌大的厂区的方位,随着白山水电站竣工中水一局的搬迁,家属房、学校、商店、医院、俱乐部、市场、火车站等竟荡然无存,甚至偌大的批州联合加工厂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曾经热闹风光了一时的批州,已经物是人非,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天竟变成了一望无际的庄稼。他,站在那里感慨万千……
啊,我知道了批州在哪里,木子和秋依依回答带有神秘色彩的地方这下终于有了比较明晰的答案。我想,多亏当时没有追问。其实,有些时候,也不必把自己的想法完全说给别人。
一般来说,当别人问起家乡时,有些人竟会往大了说,有种虚荣心在作怪。然而,这两位写诗的女子就不同了,让我心生敬佩——她们没有忘记曾经养育自己的摇篮,没有忘记曾经成长的那片土地,更没有忘记曾经生活过的可爱家乡。前几天,我曾采访过一位在批州工作过的水电人,他深情地告诉我,“水电人转战南北,好似游牧民一样,四海为家,行走天涯,拦江筑坝,把电奉献给美丽城市和美丽乡村的人民,为祖国提供光明和动力。”是啊,水电人像老子在《道德经》里用水性比喻有高尚品德的人格一样,“善利万物而不争”!哪里有水电建设工地,哪里就是他们的家。水电人,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却在艰辛地付出。时至今日,有的甚至还在过着“牛郎织女”般聚少离多的两地生活,却一心扑在建设工地上。
批州,就是水电人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就是水电人生活的一个缩影,就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人生如行云流水,我终于明白了,木子和秋依依回答我时为啥那样充满了自豪感……作者简介
郭纯学年生,永吉电视台副高级记者,现退休。系永吉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等。在《新华书目报》《新老年》《吉林日报》等国家、省、市报刊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文学评论等多篇(首);其散文《我与电影情缘》、诗歌《金鸡百花醉江城》荣获第24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征文二、三等奖;并有《老尹的二人转“说口”》等多篇作品被收入《书画经纪》《吉林文笔·诗歌卷》《吉林市文学作品精选·散文卷》等40多种选集;出版《采写散记》《新闻片羽》《绿色记忆》《带露珠的草叶》《郭纯学散文》5部散文集。创作成就被录入《中国当代文化名人大辞典》等。咱们村
年2月创刊
咱们村地球村-记得住乡愁的世界华人文学平台。
无论您来自北国的小镇,还是南国的边陲;也无论您是生在东海渔乡,还是西漠村庄;无论是身在天涯海角,还是远在异国他乡,《咱们村》永远是您温馨的港湾;拿起您的笔,述说一下乡情、乡音,描绘一下家乡的美丽,讲述一下温情的故事,回忆一下曾经的难忘……编辑亚静
《咱们村》编辑部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