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甸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慧谷学校bull社会实践课程慧谷
TUhjnbcbe - 2020/11/30 0:49:00

慧谷学生参观考察

“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纪实

年10月29日周六上午九时,天气晴好,吉林大学北门迎来了一个特殊的参观考察团。他们是郎文荣副校长、杨艳红老师、王立乾老师带队的慧谷学校部分师生与家长们。

源起

慧谷学校为了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曾于年10月24日邀请吉大考古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井中伟教授做了一期专题讲座《考古——追溯湮没的历史》。学生眼界大开,受益匪浅!讲座之后学生积极制作思维导图延伸思维,延伸学习过程。根据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要求,学校再一次跟井教授沟通联系,在井教授的多方联系和吉林大学的大力支持下,确定慧谷学校七、八年级学生可到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进行参观考察活动。慧谷学校也诚挚邀请孩子的家长全程参与此次考察。希望此次考察既能丰富孩子们的业余生活,也是一次有意义的亲子活动!

这不,慧谷现在的学生与家长来了,未来的慧谷学生也来了。

一行人有序行进在令人神往的环境优美的吉大校园里,李奕辰同学用麦克给大家介绍校园建筑与风景。

不知不觉中来到了目的地——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前身位于吉林大学北校区(原吉林大学旧校区)的文物室,现正式选址于吉林大学新建的中心校区——前卫南校区原D食堂。年4月全馆工程建设完成。

历史系文物室成立之初,时任吉大校长匡亚明就延揽了两位著名专家——中国古文字学家、训诂学家于省吾和罗继祖,两位先生熟知传世文物,是大行家。吉大绝大多数传世文物,是于省吾代为采购的。罗继祖调至东北人民大学(今吉大)后,又将自家的古物以父亲的名义捐给学校,主要是青铜器、杯等。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著名考古学家张忠培先生(现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主持成立吉林大学考古专业。吉大田野考古和北大齐名,出土文物也相当多,有些方面(如瓷器、甲骨、玺印等)甚至超过北京大学。目前馆藏品约计件(套),传世文物为青铜器、瓷器、玉器、钱币、甲骨、玺印、佛像、书画等,是中国东北高校博物馆中人文历史艺术类收藏最丰富的博物馆,传世文物收藏量位居全国高校博物馆前8名。本馆的出土文物为左家山、西团山、田家坨子、汉书和白金宝等遗址的石器、骨器、陶器考古品。

大家已经迫不急待了吧?让我们一饱眼福吧!

桦甸仙人洞——桦甸仙人洞遗址发现于年,位于吉林省桦甸市西北约23km的寿山上,地理坐标为东经°7’,北纬43°9′。年5一6月间,吉林大学考古学系、桦甸市文物管理所对其进行调查和试掘,获得石制品47件。年5一6月间,对其进行发掘,揭露面积17平米。共获石制器件,打制骨器18件,磨制骨器1件及大量动物化石。石器原料以角岩和石英为主,其他原料次之。剥片以锤击法为主,偶有砸击法。工具主要有刮削器、尖状器、雕刻器、石钻、琢背小刀等,其中以刮削器为主,工具修理以锤击单向加工为主。遗址分为上下两个文化层,时间跨度从旧石器早期之末或中期一直延续到晚期,属于典型的小石器工业类型。左家山遗址(吉林省农安县)是吉林大学考古系的陈全家老师和赵宾福老师带队发掘的,年调查发现,年正式发掘。当时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只发现零星几个,大部分都集中在中原地区,如:陕西西安的半坡文化,河南陕县的庙底沟文化等。左家山遗址所处的年代约为距今年到年,跨度长达年,大概属于新石器时代的中早期阶段。

新石器时代的房屋有土坑半地穴式,地面式,干栏式,不同的区域由于自然环境的不同,房屋建筑也不同。北方比较盛行半地穴式(保暖防风,节能,节省材料),而长江流域则盛行干栏式。左家山遗址的房屋建筑是土坑半地穴式,房屋内有居住面,有灶(关于屋内的灶有争议,灶在房屋里,在屋内做饭是否合理?是否有一个烟道排气?而在有的房屋外面也有红绕土,有可能是在房屋外做饭,屋内的灶只是取暖),有门道,有墙壁,有屋顶。然而我们考古发掘时,上面的建筑都是没有的,只是一个居住面,留下的只是房屋的基址,还有柱洞等,通过房屋的基址我们可以复原立体的房屋结构。

商代“三牺尊”——镇馆之宝

“三牺尊”饕餮纹路清晰,器形完整,品相完好,市场估价最低上千万。牺是古代宗庙祭祀用的牲畜,一般是纯色的牛(牲这个字就是牛和生构成的);尊,同“樽”,是古代盛酒的礼器。所以牺尊就是“刻为牺牛之形,用以为尊”的酒器。牺尊作为商周时期的酒器,按照《周礼》的说法有六种:牺尊、象尊、著尊、壶尊、太尊、山尊。在六尊之中,最华美的就是牺尊。

青铜短剑

它属于西团山(吉林市船营区*旗屯街道)文化东北地区标志性的青铜器,也叫柳叶形青铜短剑,长的像柳叶,非常短,还有柄,后面那个穹的部分插入柄中,柄保存的不太好,往往留下的只是剑身的部分,剑的造型不同体现出了剑年代的早晚不同。比如细长的短剑年代就比较晚;叶较宽的年代比较早,因此三个短剑代表的分别是西周到春秋早期、春秋中期、战国中晚期。这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由剑身比较细长到比较宽。

有同学问:青铜短剑在当时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呢?

做青铜器时一般都要有模子,这个模子就是范,一般都是对范,两个合起来的合范,中空,雕刻一下,把青铜原材料融化后往范中倒,倒入后等材料冷却凝固再将范掰开,就可以形成剑、斧之类的形状。两侧有像鱼钩一样东西的斧范,它的尖上还有一个倒钩,它是一个具有多功能的斧范,用它来铸造铸成后就会多出来两个鱼钩,青铜鱼钩,就是又可以用作斧子,又可以用作鱼钩。充分利用范来做一些青铜器。很多的人可以利用斧范或者青铜斧的造型来判断年代的早晚。

为求知欲极强的孩子们点赞

双耳陶鬲

它的实足跟比较高,这个陶鬲已经接近鼎了,橫小耳、高实足跟鬲是西团山文化的典型特征。它的口沿部分都是比较薄的,有的是抹斜的有的是内敛的,这是它的一个典型特征。

下面再看看我们的团队。

活动结束后学生和家长撰文表达收获与喜悦,摘录如下:

林芯宇家长:年10月29日,慧谷学校组织了一次博物馆参观活动,我和女儿随着她的学校来到了吉林大学历史与艺术博物馆,在郎校长和杨老师王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到了各种各样的古物,有石器有骨针有大鼎有铜钱有陶器……美不胜收,各式各样,数不胜数。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从中我体会到了古人的智慧,他们不断创新,给现代人创造出美好的生活!

女儿的学校组织的活动不仅仅是对同学们,更是对家长们颇有益处,参观了这个博物馆我收获很多,也看到了很多以前没有接触到的物品,参观博物馆这样的事情更是前所未有的。

我非常支持这次的活动,希望以后学校能多举办这样的活动,同时也感谢郎校长和杨老师、王老师为同学们和家长们的付出。非常感谢校长和老师们对同学们的社会实践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慧谷学校bull社会实践课程慧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