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甸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市委组织部
TUhjnbcbe - 2020/11/9 22:04:00

回眸年,市委组织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的组织路线,聚焦主责主业,着力规范提升,强化使命担当,狠抓工作落实,组织工作在砥砺中前行,留下了一个个坚实而厚重的脚印。

坚持高标准高质量

从严从实开展好主题教育

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到位”“四个注重”指示批示,牢牢把握五项具体目标,贯通落实四项重点措施,推动主题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市委常委班子以上率下,紧紧扭住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根本任务,开设市委常委班子读书班、市级领导夜校,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主题图片展,观看《长征》《大决战》等红色影片,在全市各级*组织开展“初心是什么、我要做什么”系列大讨论、“向身边典型学习”活动,精心举办“白桦林大讲堂”,全市*员干部“四个意识”“四个自信”普遍增强。

注重开门抓教育、虚心听意见,通过设立征求意见箱、公布专线电话、网上留言等方式多渠道听民声知民意,征求意见建议条。通过*协委员电视问*等方式与群众面对面,直接受理解决问题20多个。通过创新开展“五走进”调研活动,累计撰写调研报告近篇,将调研发现的个问题纳入整改清单,条对策建议转化为整改措施。市级领导干部讲专题*课22场,各级*组织召开调研成果交流会和爱国主义交流会次,广大*员接受了深刻*性教育。市委常委共查摆各方面问题条,平均每人12条左右,常委之间本着对事业和同志高度负责的态度,共提出相互批评意见条,为全市提供了示范和样板。

坚持学做结合、查改贯通,市委持续加大对中央列出的8个方面和省委结合实际确定的4个领域问题,以及领导干部利用名贵特产特殊资源谋取私利、“景观亮化工程”过度等问题的整治力度,真刀真枪解决了个别公路破损严重和城区部分地段内涝、排水不畅等实际问题。创新开展“让群众满意专项行动”,全市70个单位为民办好事件,集中化解难题个,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主题教育的成效。开展市级领导“接访下访”及“访事夜谈”活动,市级领导“访事夜谈”29次,接待、研究重点疑难信访案件44件次,已经解决41件次,有明确意见正在办理中的3件次,取得了可检验、可评判、可感知的成效。中央第七巡回督导组、省委和吉林市委指导组先后9次深入我市督导,吉林日报等多家媒体对我市主题教育创新做法和突出成果进行了报道。贯彻新时期好干部标准选好用好管好中坚力量为*之道,首在择人。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保证全市各项事业顺利推进的中坚力量。今年以来,始终坚持公道正派、拓宽视野、精准科学选人用人,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着力提升干事创业精气神,为高质量发展、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精准施策推进干部培训

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坚持在精准化培训上下功夫,把*的理论教育、*性教育和专业化能力培训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广大*员干部理论武装得到加强、*性修养得到锤炼、素质能力得到提升,干部队伍呈现出良好精神风貌。

举办全市脱贫攻坚专题培训班、一线扶贫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业务培训班和全市基层*组织书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轮训班,实现乡科级以上干部全覆盖、基层*组织书记全覆盖,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更加坚定了主心骨、把稳了“定盘星”。

——树好用人导向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

积极探索实行一线培养选拔干部机制,突出担当作为的选人用人风向标,坚持做到“四个注重”,即:注重在基层一线选拔干部,注重在专业岗位上发现干部,注重在实践锻炼中培养干部,注重在急难险重关键时刻识别干部。分十批次调整干部人,提拔重用8名基层一线、经济主战场优秀干部,真正让担当作为、狠抓落实的干部有成长空间、有晋升奔头。抽调干部67人次参与重点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突发事件处置等中心工作,全面提高干部“八种能力”。

为了畅通优秀年轻干部成长通道,出台《—年桦甸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和《桦甸市年轻干部培养使用实施方案》,立足当前和长远,积极探索适合年轻干部特点和成长规律的培养方式和工作机制。推行优秀年轻干部“播种式”“滴灌式”“牵引式”“嫁接式”四种培养模式,举办桦甸市首批年轻干部“播种式”培养培训班,对全市**机关30岁以下年轻干部进行了全覆盖、集中培训。从中择优选择人进行“滴灌式”培养,开展“六个一”系列活动,围绕脱贫攻坚、经济一线、信访维稳等6大领域14个课题开展专题调研,历练调查研究、文字综合能力;组织5公里徒步拉练赛和体能测试,磨练意志、强健体魄、振奋精神;举办才艺展示汇报演出,充分激发潜能、展示自我、增强团队精神;到市廉*教育基地接受警示教育,涵养廉洁、尚俭、朴素的自律意识,为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搭建平台。

此外,为更好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进一步完善了干部考核制度,针对不同类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分序列设立8项考核指标,并合理确定分值比重,将勇于担当实绩作为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标准,有效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干部管理抓在日常严在经常

严格落实“凡提四必”和任前“三审”、选人用人全程纪实等制度,畅通“”举报渠道,及时受理群众举报案件,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健全完善、落细落实基层减负要求和关心关爱干部的*策措施,落实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减少不必要的加班,切实减轻干部压力。注重先进典型培树,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在干部身边树立起徐世博、潘淑红等6名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和标杆,引导*员干部对标先进、主动担当作为。

着力夯实执*根基

提高新时代基层*建工作质量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今年以来,始终坚持筑牢“地基中的钢筋”,深入贯彻《新时代吉林基层*组织建设质量标准体系》,以构建质量标准体系、实施质量提升工程为总抓手,不断提升基层*组织建设质量和水平,一个“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合力推进”的基层*建工作新格局应运而生。

——持续扎实开展农村“*建+”包村工作

“*建+”模式中,*建工作是统领。严格贯彻落实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开展“三学一讲”活动,通过*员自学、书记领学、支部研学、集中宣讲,推动落实。开展*建工作大讨论活动,围绕如何破解*建工作与中心工作“两层皮”问题进行讨论,各领域*组织梳理意见建议条。探索打造了*建在线e平台,使*建工作通过电脑终端从上到下延伸到村和社区,从点到面发散到每个*支部和*员,实现了基层*建点对点、面对面互联互通,切实提高了工作质效。

实施“*建+脱贫攻坚”

打造“民心工程”

突出“抓*建促脱贫攻坚”*治要求,指导村级*组织主题化推进“三会一课”、主题*日等制度,组织生活主题与脱贫攻坚工作相结合,提升思想引领力;派强用好*建工作指导员、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村“两委”成员、包村单位及社会力量,指导、参与脱贫产业项目推进,发展了红石老岭村黑木耳、大肚川村*牛育肥和红石镇八家子村大榛子种植等一批脱贫产业项目,着力推动“*建落地生根,贫困摘帽拔根”;会同市扶贫办对10名第一书记和20名驻村队员进行了考核,提拔使用2名贫困村第一书记,树立起实干实绩的用人导向;组织第一书记*支部成员参加吉林市第一书记代言活动,销售额达13.5万元。

实施“*建+产业兴旺”

打造“富民工程”

带领村“两委”因村施策,优化发展思路,做强特色农业,拓宽富民渠道。积极开展“强村带弱村,联建促发展”活动,“复制”强村发展经验,全市48个产业发展好、集体经济强的村一对一帮带48个经济薄弱村或贫困村。举办乡镇*委书记“抓集体经济擂台赛”,10个乡镇、10个村级集体经济示范点、14个集体经济示范项目现场比拼,大力营造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抽调农业、畜牧、林业、发改等部门专业干部组建市乡两级集体经济项目专家论证组,对新上集体经济项目的科学性、可行性、潜在风险、社会效益等进行专业性论证,帮助村级组织精准选择产业项目。为桦郊乡友谊村等14个村申请中央和省级集体经济扶持资金万元,推动了桦郊乡安乐村、煤窑村与桦甸市金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经营项目、金沙镇柳树村植桑养蚕项目、二道甸子镇地窨子村刺嫩芽种植项目等一批集体经济项目,开启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加速度”。

实施“*建+美丽家园”

打造“宜居工程”

突出*建统领作用,统筹推进“六清”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清收还林、农业农村污染防治、精品片区和景观村屯打造等重点工作,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真金白银加大投入,对八道河子镇“双带融合”示范带进行改造升级,建设*建地标、改造村部,营造浓厚*建氛围;深入推进组织系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对全市名村干部开展摸底排查,排查出有前科劣迹现任村干部人,清除人,留用71人,全部配齐配强,确保了村“两委”班子的纯洁性。对23个软弱涣散村落实“五位一体”包保,通过18名副市级以上领导干部挂点、23个市直部门结对、23名乡镇领导包村、23名第一书记蹲点、32名驻村工作队员联户,不转化不脱钩、不撤离,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采取“七个一”措施抓实推进,通过一次座谈听民意、一本台账明村情、一轮会审谋思路、一份方案作指导、一张挂图排工期、一纸承诺压责任、一套相册看成效,23个软弱涣散村全部实现转化提升。

实施“*建+人才培育”打造“头雁工程”

举办全市基层*组织书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轮训班暨农村*员思想教育示范培训班,对全市各领域基层*组织书记、*员创业大户、*员致富能手、贫困村第一书记等进行了专题培训。组织18名农村实用人才赴吉林市及省外参加培训交流,提高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建成新时代乡贤馆,开展活动19次,参加人数达余人,传承世代乡贤精神,汇聚振兴发展合力。实施返乡创业回引工程,共回引名农村外出人员返乡创业,领办创业项目74个。

实施“*建+特色工作”

打造“星火工程”

突出地域特色、资源优势,引导乡(镇、街)、村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打造*建特色品牌。锁定旅游、民俗、生态建设等主题,将民族特色村寨、花海、农家风情民宿等特色产业串点成线,打造了苏密沟城郊旅游产业,仅友谊村花海项目年可实现收入80万元。积极探索“*建+电商”模式,通过“线上推广、线下体验”,打造农业观光旅游“贡李”等品牌,解决了农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问题。

——推进各领域*建工作同步发展

重点实施“示范引领”行动,构建“城市基层*建联盟”,全市5个街道、10个社区共召开*建联盟会议70余次,解决实际问题余个;开展街道社区特色服务品牌创建,打造出明桦街道永胜社区*委“四帮四带”工程、永吉街道永吉社区*委雷锋义工队等多个服务品牌。实施“强责提质创标”行动,结合机构改革同步调整机关*组织设置,撤销市直部门*组8个,新设立*组8个,更名*组1个、*委1个,及时调整*支部隶属关系和*员隶属关系,保证工作关系与*组织关系同步。全面深化“派驻型”“区域型”“枢纽型”非公*组织建设,全市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组织覆盖率达到%,组建率分别达到56%和57%,*的工作实现动态全覆盖。建成市级非公*建指导服务中心并投入使用,开展活动22次,服务余人。推进“桦甸*建”

1
查看完整版本: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