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甸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语文世界专题报道袁老师的学生时代
TUhjnbcbe - 2020/10/23 0:21:00

那个喜爱读书的少年

袁恒雷

我的小学时代恰好从年至年,如果还可以算上年上半年的学前班,我在我东北那个山村小学一共生活学习了整整六年半。这是学生生涯的开端季,却也是对我整个求学生涯影响最大的一段时期,因为我后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常常梦回小学校园,时常回味那段无忧无虑的岁月。我的求学生涯可以用漫长来形容了,加上初高中六年,本硕七年,全算下来,居然有十九年半之多,人生一共有多少个十九年半呢?但不得不说,这占据了我人生相当长的一段青春岁月是留有无限美好记忆的,我真的无愧于读书学习的本来含义——那个喜爱读书的少年,在时光流淌中未曾改变。

父母家长们对我们这代孩子的教育已经非常重视了,当然,前提是我们得愿意读书。我所在的小山村虽然和城市离得较远,但只要孩子愿意上学,家长们从来没有故意让孩子辍学的。我的父母更是如此,我的家里田地不多,父母真的是想尽各种办法支持我上学,他们常常夸赞家族里读书读得好的叔叔哥哥来激励我,盼我能够在求学路上有出息。我自然也格外珍惜这上学读书的机会,上学放学写作业都认认真真的,每次回家,如果有外人来家做客,他们都会对父母乐呵呵地说,大学生回来了,我父母听了也是各种满意地笑。

我所在的小村子虽说距离县城有几十里,但这里山青水秀,四季分明。二十余年前,村子里有近千人居住,在这里上学的孩子们也有上百人。一时间,学校欣欣向荣,各项活动也是丰富多彩。必须要感谢我的几名好老师,他们的话语启蒙了山村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激发了他们探索人生真谛的旅程。而其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就是带领孩子们认真读书。

袁恒雷初二时和音乐老师及同学合影

这真的是一项令学生们受益终生的大好事。上学读书本来的意义是什么?自然还是要各种读书——读课本,读课外书,读遇到的所有的书——所谓博览群书是也。我的小学那时候没有专门的图书室,但有一个书柜,立体式的,里面世界性名著我没怎么看到,但吸引我和小伙伴的有这么几个系列:一个是恐龙系列,一个是故事大王系列。感谢我的小学老师们,他们虽然采买的图书有限,但非常精准,这些图册与故事极其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认知,对于打开我们的阅读兴趣之门极其重要,由图及文,图文并茂,进而让孩子们都手不释卷了。这可谓是我初次尝到阅读的快乐。

而伴随阅读而来的好处也很快显现,那就是它的确可以让你笔下的东西脱离乏味,而活泼生动起来。记得在四年级时候,我们在学校集体观看一部电影后,我写的观后感被作为范文在班里被老师朗读,那应该是我在阅读写作上第一次被正式肯定,对于一个小小少年来说,那是莫大的尊重,比起我日后获得的再大的奖项,挣再多的稿费,仿佛都不如那种最简单纯粹的成就感充实与满足。

到了五年级时候,我的阅读写作长项更加凸显出来,我被我们学校选为代表,参加整个县城的阅读写作比赛。带队老师——也就是我的班主任带着我提前一天来到城里,虽说我已经不是第一次来城里了,但之前只是和家人住在亲戚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这次不一样,我的老师带着我下了小馆子,我们吃的虽说只是馅饼,但那种肉馅香味仿佛我现在还能品咂出来。我还和城里的小朋友一起在小区踢了足球,只感觉旁边的楼怎么那么高呢,仿佛现在的北上广那些高楼大厦——在一个农村少年眼里,这些城里的印象总是富于新奇的。第二天,终于参加比赛了,非常顺利,有个材料直至现在我还印象深刻——水滴石穿。

袁恒雷初二时和全班同学及部分老师合影

正当我和老师满怀信心地期盼成绩的出炉时,实在不巧,这次比赛是在六月进行的,七月末整个城乡爆发了洪水,城区都进水了,我们比赛的卷子泡汤了,这次全市性的比赛也就不了了之。但结果早已不重要,那个爱读书的少年,经过了这次历练,愈加坚定了对读书写作的爱好。

及至初中,我遇到的两位语文老师也都是非常敬业的,他们对我阅读写作兴趣的培养也是令我心怀感恩。初一初二的语文老师叫张健,刚刚大学毕业,很是年轻苗条,上课也是温文尔雅。她特别提倡读书应该反复读,想必是因为我们还比较年少,初读肯定读不透,所以便让我们如动物反刍般努力吧!而这个方法显然极为奏效,想想那些古今中外的名家,想要有所成就,哪个不是博览群书,然后一读再读,比如《红楼梦》,俞平伯读了七十多遍,方能写成《红楼梦辩》,进而成为一代红学家;钱锺书读书的例子更是广为人知,他在英法求学时候,因为牛津大学图书馆饱蠹楼的书不让借出来,他就拿着铅笔各种记笔记,以至于英文笔记有上千万字之多。杨绛先生在散文《钱锺书是怎样读书的》中说:“许多人说,钱锺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也不易遗忘。”

正是听了老师介绍的这些名家们刻苦攻读的例子,我们觉得吃再多苦都是值得的,想要学习好,不努力怎么可能,名家尚且如此,我辈更不必说。付出的努力是看得见的,到了初三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位常年把关初三的资深语文教师,她对我的作文也很是推崇,觉得我的作品很接地气,富于生活的趣味,我被作为范文的时候就更多了。高中阶段情况依然差不多,印象特别深刻的是高三一次月考,我的作文获得了全年级第一。这些成绩的获得,主要还是要归因于,我一直没有停止阅读。

袁恒雷大一寒假元宵节时在家乡桦甸市中心老转盘留影(年)

初高中的学习生活和无忧无虑的小学肯定没法比,面临的中考高考压力可想而知,家长教师把课外书当成闲书,在他们眼里把课本学好比啥都强。但阅读教材并不是枯燥乏味的,切莫小看这些教材,不管哪一门课程,教材都会配备很多阅读性材料,它们是对基本知识的说明补充,而其文字数目远远大于正文部分,而这一部分又是极其生动有趣的,对于开阔我们眼界,或者说最起码帮助我们记住重难点知识,有着很强的功效。所以,我想起初三班主任多次强调说要通读教材,真的很对,我现在也让我的学生们,要不分大字小字地去读教材,大脑会自动地让这些知识形成网络结构记忆。

而通过这样的阅读,我也体会到为什么博览群书不求甚解是对的了,我们阅读仿佛是吃得很杂,但我们切莫低估了大脑的巨大潜能,它会把我们读的东西分门别类地储存起来,有的随时可用,有的因为年深日久不用,就存在了记忆深处。但一旦因缘际会需要它们出场,它们就会被激发出来,你会发现,你的阅读都不会白费。

到了大学后,没有什么升学压力了,我的大学有三座图书馆,面对着上百万册的各类图书,瞬间知道知识的海洋是怎么回事了!这个时候,我喜欢阅读的是梁羽生和金庸的一些武侠书。但切莫小看了这些武侠书,这些书在中学时代被称作“大书”,但那是因为强大的升学压力所致,名家所写的武侠书其间可谓包罗万象,特别是金庸所著,可谓华人世界阅读的武侠第一人,他所著的武侠书可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打打杀杀,而是类似于《红楼梦》一样的艺术百科,诸如茶道、佛学、玄学、经学乃至琴棋书画,无不在金庸系列里得到展现,特别他所阐释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上升到了高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因而,他所讲述的诸如郭靖、杨康等人的故事都是极具有伦理道德的一个个励志成长故事。

袁恒雷老师在办公室

攻读硕士研究生以后,我的阅读最集中阶段是在作毕业论文那阵。我的论文是关于唐代诗僧寒山的和合伦理思想,因而这期间,我读了《寒山诗注》《金刚经》《心经》《坛经》《中国禅宗史》等等一系列中国传统文化古籍。说句实话,作论文这三个月的阅读量简直要赶上整个硕士三年的了。因为我前两年要么是给报刊写稿,要么是进行社会工作,并没有读多少本专业书籍,但这三个月的系统阅读,的确是大大开阔了我的佛学与经学视野,令我对佛教寺庙等文化的认识提升了许多。

我可以肯定的是,阅读将会伴随我的一生,那个二十年前喜欢上读书的少年,他的初心从未改变。而我建立的家庭也一定会是书香门第,我愿意我的爱人我的孩子都喜欢上阅读,愿意所有认识我的人也都爱上阅读。我更希望我的祖国我生活的这个地球,所有人都因为有了阅读,而使得人生变得愈发精彩。年10月《语文世界》

参加史安琦升学宴

如父如兄如朋友

史安琦

袁恒雷老师是我高中的第一任班主任,也是对我影响最深的班主任。我们是在年秋天认识的,从他教我们那天起,我知道,我们的缘分会是一辈子的。我和所有的同学尊称他为袁爸爸,他真的对待我们如同他的儿女一样疼惜,虽然那时候他还是个单身小伙,但正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我们这批学生和他的感情,在岁月里的流逝中,却愈加坚定醇厚了。

说起来我们这批学生的确有些特殊,因为自打我们这届起,新生*训是最后一批了,我的学弟学妹们再也没*训过。虽然我们*训只有五天,但这五天的风风雨雨、骄阳乌云,袁老师全程陪同下来。本来,我们有了教官管束,他大可以像其他班主任那样,要么呆在办公室里办公备课,要么坐在体育场阴凉的看台区看我们训练,但都没有,他跟着我们一起训练。必须要承认,有他在和没他在效果肯定不同,连教官的态度都不一样——教官看到他来了,立刻带着我们各种练习,喊起来的口号都高了八度。小教官年龄也没多大,好像刚过二十,班主任虽说不是什么校领导,但教官似乎有展示心理,愿意在班主任面前显示下自己的训练成果。我们当然也各种配合,每次袁老师陪我们训练,我们都拿出加倍的精神头,连女生也毫不含糊。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在开学典礼上大放异彩,其他班羡慕的眼神我们用余光都感受到了,我想,这是我们全班献给袁老师的第一件新学期礼物吧,作为他的弟子,必须给他增光。

和他熟悉以后,我们对他的尊称降格了,尊为雷哥,这当然不是不敬畏,反而是更亲切的了。他真的如邻家大哥哥一样关照我们,有一次我班里一个哥们跟我说,当时上课他在玩手机时候直接被袁老师发现没收了,但袁老师并没有找家长罚他钱,而是过后还给了他,叮嘱他不要再带来了,被学校发现肯定惨了。说实在的,我们也不是十岁孩子,早已经懂事,雷哥如此给我们面子,我们自然不会让他为难,不会再拿手机来课堂。

他还如朋友一样对我们关心,我们都知道袁老师是名业余作家,所以我们很想听听他的成长经历,让他给我们开开书单。他精心给我们开了一串书单,并且让我们班同学每人买一本不同的书,然后互通有无地阅读——将金钱和知识最大化分享。所选图书自然是名家名著为主,也有当前很适合中学生成长阅读的文本。其实,我也很想其中能读到他的作品。而这个愿望,在我高中毕业的这年实现了,袁老师十年辛苦不寻常,终于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散文集《把生活过成一树繁花》,这自然是他多年积累的集萃,他的人生本身就很励志。

我相信,在我们以后的生活历程中,我们的缘分会继续保持下去,他对待学生如父如兄如朋友的美好品质,必将影响一代又一代学子。(作者系吉林省桦甸市第一中学届毕业生,现就读于吉林铁道学院)年10月《语文世界》

袁恒雷上课图

学习的楷模,一生的挚友

孙宇

非常有幸能够结识袁老师,并有幸做他的学生。古人讲一日为师终生为父,那我能够和他学习这么久,缘分实在是太大了。更多夸赞的话我已无需多说,因为当我读了袁老师的成长经历后,我真的想说,何必学习那些离我很遥远的古今中外名人,袁老师如此接地气又够得着的楷模足够了;而他平时又是那么平易近人,我们都说他是个非主流的老师,一点架子没有,跟我们从来不端着,我知道,遇到如此良师,也必将是一生的挚友。

袁老师求学的时代比起现在的我们来说,条件肯定是要艰苦些,特别是他所说的小学初高中时代,那时候感觉整个国家也不怎么富裕呢,改革开放也没多久,对于我们这个北方小城来说,发展更加缓慢些。但物质的贫瘠并没有能够阻挡一颗向上求学的心,他依然发挥出了他所有可以找寻得到的书籍来阅读,恰如那句话——没有条件就是创造条件也要上。想想我们现在这些蜜罐里长大的孩子,有袁老师一半的精神也不至于让家长这么担心。

袁老师文采好在我们高中是出了名的,甚至连我们这的很多上级部门都听闻了他的名号。这很正常,袁老师在来我们学校当老师之前,他在吉林市一家杂志做文字编辑,业余写了大量文字作品,发在全国许多报刊,已经累积了相当的知名度,甚至连上海市一家高中都拿他的散文做成了月考阅读题。这对于生活在小城市的我们来说,袁老师几乎可以用名人来形容了。以至于我们不少同学会问他,您已经是哲学硕士了,还发表了那么多作品,怎么会想到回来我们这个小地方来教书呢?

其实袁老师大可以说得非常高大上,什么为了祖国的教育事业啊,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啊云云,当然我们也不是小屁孩,说得那么假我们也不信。他直接就说,他认为教师是中国最好的工作!为啥?因为有寒暑假啊!还有,可以和爹妈住在一起啊,还有,咱们桦甸这小城市各种生活成本低啊!

我们听过后,觉得好像没有一条有毛病——简称没毛病!袁老师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回家发展的理由!他和我们相处得自然融洽,我们也乐于和他分享我们的喜怒哀乐。

成长的历程中,能有幸遇到一位如此负责任又有才华的老师,的确是我们的幸运幸福。我们也真心希望,袁老师和我们的人生旅途都能顺顺利利,在以后的日子都步上更加幸福的康庄大道。(作者系吉林省桦甸市第四中学毕业生,医院)

年10月《语文世界》

袁恒雷的课代表和袁恒雷出版的第一本书合影

两个班的课代表

袁恒雷参加*员活动宣传普通话留影

和部分同事合影

和文友合影

和家人合影

袁恒雷

1
查看完整版本: 语文世界专题报道袁老师的学生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