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2月1日至12月6日,火车票预售期逐步从20天延长至60天,12月7日即可通过互联、电话订票购买到春运第一天的火车票。
17:00欧元区6月消费者信心指数终值前值-5.6预期-5.6市场影响★★★
作者:姚国华武汉大学两名校级领导因基建项目的腐败案落马,引起全社会的巨大震撼。其实,熟悉高校情况的人,却一点都不感到意外。这些年来,高校早已不是十多年前的清水衙门了,最不缺少的,就是钱。国家财*拨款多了,各种专项资金多了,尤其是过去对学生的巨额补贴转为高额收费,因此楼堂馆所一座比一座气派。谁说中国人不创新求新?我们有句话,叫“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只有新东西才有气派,才能招才(财)引凤。尤其是新领导上台,总要有点新气象,旧东西左看右看不顺眼,拆!几年前,我所在的学校先后出现两座号称“亚洲第一”的教学楼。今年,还有相当多教室因自习学生实在太少,为节约用电而关闭。学校曾有一座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老校门,四个大四方柱的门墩与苏联式的主楼相配,不失典雅与端庄,近半个世纪里一直是学校的标志。可后来新校长上任,还是忍不住折腾起来,花了上千万元,立起一座流行于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那种校门,其显著特征是校名仰卧横躺在大门前。中国高校在校门上大做文章早就不是新鲜事,各种式样与国际接轨、豪华程度却是世界罕见的校门在中华大地上争奇斗“酷”。花费多少估计没有细算过,项目如何立项、钱如何花恐怕也是一笔糊涂账。大学的支柱是人们的智慧追求,是人们的内在涵养,是迷漫在校园里的文化氛围,因此大学人的自信无需外表与门面的支撑。然而,中国的大学却最需要门面与排场的支撑,近年来大楼之气派,装饰之豪华,广场之空旷,场面之嚣张,令十年前毕业出去的学生目瞪口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学的内在文化是空洞的、虚无的。我去过欧洲最古老的中世纪大学,在意大利的博罗尼亚,那里的砖式建筑很多已非常老旧了,有的只剩下残垣断壁,实在撑不起来的,才搞一根水泥柱顶起。而与这种外表上的“穷酸”相配的是,每一座建筑里面,却有丰富得令人叹为观止的内容。我随意进入一座地质学博物馆,里面浓缩了全球所有的地质奇观,甚至可以找到我家乡湖南某地的石头标本。在另一个阴暗窄小的空间里,我看到两座真人大小的雕像,走近一看,一个是但丁,一个是哥白尼,都是该校校友,这要在我们这里,得专门建两个巨型广场才容得下!多少高校动辄几千万、上亿元的工程,有多少真正浇灌到了大学精神的根基上,落实在教师们的学术研究上,落实到大学生心智的成长过程中?你若了解高校里普通教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工作,就知道那些真正有内容的事情往往是缺钱的。就在武汉大学,几年来,我应学生邀请,去作过不下十次讲座。这些学生组织都由学校相关机构的指导和管理,却没有得到相应的经费,别说讲酬,多数时候还要主讲人自己负担往返的车费。其他高校的情况也大致类似。那些受邀请的老师,有了学生的掌声,自然也心甘情愿,几乎没有人会因为无分文报酬就不去。然而,越是受人欢迎的老师,越要经常奔走于各高校的讲坛,长期要付出正常工作之外的时间精力,甚至还要自己倒过来付费,最终会被拖得疲惫不堪,难以为继。学生欢迎的第二课堂本来应当是一种常态,这是他们作为一个大学生,尤其作为大学生组织的特权,而不是管理机构的开恩。早期博罗尼亚大学,校长就是学生会的会长,请哪些老师讲课,怎么付讲酬,都是会长与老师商议决定。学校应当制度性地支付学生们充分的活动经费,这是国家经费、学生学费的正当用途。真正的现代大学,专业也是自选的,大多数课程都是选修课,听讲座更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而中国高校极少真正的选修课,大多数课程都是强加的,因而令人生厌。十多年前,我主持学校的人文讲座,三年里共办300多期,却只花了学校6万多元(如果按常规支付讲酬,每人次20元,至少也得240万元)。而新千年来临之际,学校花40万元办了一场演唱会,邀请一些娱乐媒体炒出来的二三流歌星和主持人,每人数万元出场费。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这些年,无数场热闹张扬的校庆纷纷上演,大学为此一掷千金。在一场场娱乐狂欢的背后,大学精神如同那满地的纸屑被抛洒、被遗弃、被扫掉。大学教授竟以与二流三流的歌手站在一起为荣耀,大学精英们需要娱乐明星的光芒来衬托,可见作为一个民族智慧灯塔的大学,已经沦落到何等地步,作为社会理性与良知代表的学术领袖,自卑、空虚、无聊到何等程度。奢华与小气,如此奇怪地杂合在中国高校里。多少大型建设项目纯粹是花架子,有多少钱在花架子背后的腐败中漏掉,又有多少需要滋润的智慧孕育在干涸中夭折,原因在哪里?很简单:所有的奢华都是背靠不受制约的权力,与之相伴随的总是个人的贪欲与腐败;所有的小气都是针对无权无势的普通师生,哪怕是人最基本的生活需要,最紧迫的工作需要。再给这一结论作一简单注脚。我唯一一次获得的公派出国作访问学者的机会,教育部只提供一张往返机票,其他分文不给,得自掏腰包。可那张往返机票,却高出市场价一倍以上(还有更高的)。对此,包办机票的留学服务中心的解释是,多出的钱由咱中国自己的航空公司赚了,肥水没流外人田!人们忘记了,真正的大学是一个文化机构,钱买不来大学精神,但钱必须用在正道上,否则将是一个民族灵*深处的致命伤害,因为大学生是民族的未来。
4.盈利预测
昨天发布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年报显示,去年社保基金实现投资收益率为11.69%(相关报道见10版)。放到世界范围内作个对比,这样的年收益率也是令人羡慕的。这一收益的取得,令多年来焦虑和担心谁为我们养老的民众稍稍松了一口气。社保基金是各项社会保障基金的统称,其中的大头就是养老基金。由于养老基金系百姓的活命钱,因此,时至今日,明面上的规定仍然是,养老金投资主要用于购买收益率不高的国债或存入银行吃利息。可是另一方面,全国社保基金成立后,每年划出部分基金余额尝试用来购买可以保底的基金产品,及其他金融衍生产品。昨天的年报同步披露,自社保基金试水资本市场至今,历年累计投资收益额已达到十分可观的5612亿元。社保基金成立以来,年投资收益率最低是6%稍多些,年均收益率为8.38%。去年投盗收益率达到11.69%,主要受到两大利好的直接刺激:一是去年下半年起,国内股市由熊转牛,带动整个资本市场各类投资理财红红火火展开;二是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所推出的一系列实质性开放举措,直接促进大量新理财产品和金融衍生品入市交易,客观上为社保基金拥抱资本市场提供了更多的可拥抱对象。展望今年,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力度更大,所涉及范围更广,改革程度更深,股市、债市、基金的活跃度比去年更为可喜,我们有理由乐观相信,明年这时出炉的社保基金年报,数据当更加靓丽可喜。社保基金投资目前分为直接投资、委托投资和海外投资三大方式。其中,海外投资约占一成,直接投资和委托投资各占四成半比例。三大投资方式犹如另一类型的把鸡蛋分装在三个篮子里的投资策略,可进一步降低社保基金宏观层面的投资风险。无独有偶,在社保基金公布投资年报的前一天,人社部公布了去年全国社保基金收与支的总账本,收支相抵并加上历年积累后,至去年年末,全国社保基金总节余有3.6万亿元。该数字虽不算多,但一直在逐年增长中。与此同时,为回应民众对谁来为我们养老的长远担忧,财*对社保基金的直接注资去年已达到552亿元,占到社保基金历年累计财*注资的近1/5。若再算上彩票公益金和国企红利两项注资,去年的总注资额已突破千亿元。尽管如此,但谁为我们养老的担忧依然缠绕在人们心头。毋庸讳言的是,社保基金的总结余不能掩盖个别地方的即期缺口,也不能掩盖地方之间的贫富不均。未来,若能大体把人们的心结解开和抹平,*府、社会、企业要合心合力做好三件大事:一是提高社保基金尤其是养老基金的统筹程度和统筹水平。在社保基金建立之初,实施的是县级统筹,然后是市级(地区)统筹。由于县与县、市与市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导致社保基金出现了破碎化的贫富不均。经过多年努力,尤其是中央反复施压,至去年,社保基金已在全国31个省(区、直辖市)和*兵团实现了省级统筹。由于省区之间的贫富不均同样严重,我们尤其希望能在最近两三年实现养老金的全国统筹。另一个亟待下决心突破的是尽快提高统筹水平,主要指个人参保账户中,由各级*府多渠道注资的占比要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二是继续加大参保对象的覆盖面,追缴各类企业历年拖欠的社保基金欠费,不允许地方*府再随意新开针对某个行业、某类企业可以打折缴纳社保基金的*策口子,加强劳动执法力度与频次,对随意克扣员工社保基金缴纳数量的无良企业加大处罚力度,建立覆盖全国的劳动违法企业黑名单库,并与银监、证监、税务、土地、城建、规划、环保等部门联,令劳动违法企业寸步难行。三是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确保存量养老金结余有更多只盈不亏的金融产品可供投资选择。总之,按目前*府的工作力度,有深化改革在前面开道,再假以时日,养老金收大于支的美好愿景定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