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五点,天刚蒙蒙亮,桦甸市公吉乡刘家店村的张国良一家就开始从地里往家运送秸秆,几天下来,地里的秸秆基本离田完毕。
“早年地里剩的秸秆都烧了,那时候不懂,也没考虑过环境污染问题。现在市里发了通知,天天电视上播,镇上和社里也告诉,知道烧秸秆的危害了,大家伙都自觉响应政府号召。”张国良说道。
桦甸市需离田秸秆面积.71万亩,他们划定个秸秆禁烧监管网格,按照森林防火十户联防模式,分组管控,昼夜巡逻检查,24小时专人值守视频监控系统,重点地块一对一看守。截至4月8日,桦甸秸秆离田面积已达.91万亩,秸秆离田率为66%,全市未发生一处火点。
为了加快秸秆离田速度,桦甸市制定“离田图”,以村屯为单位建立清单台账,确定包保责任人,针对机收地块、岗地、洼地等分类分策组织秸秆离田,确保春耕前完成全部秸秆离田工作。
桦甸市坚持秸杆处置原料化、燃料化、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和无害化处置的“5+1”模式,推动以农林废弃物为燃料的桦甸凯迪生物质能发电厂全面开工建设,不仅解决周边秸秆去处问题,还大大节约了标准煤使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利用我省“千万头肉牛”工程契机,大力发展肉牛产业,肉牛对秸秆消耗量达10.15万吨。
今年,桦甸市还在各乡镇推广“深翻+增施有机肥”综合技术,通过旋翻机将秸秆、土壤和有机肥混拌在一起,实现秸秆全量还田,既节约劳动力、提高秸秆利用率,还为土地增添有机肥料,增加土壤有机质,实现保护黑土地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循环作业。
(李婷丁美佳)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