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感召,志愿同行。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省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切实肩负起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使命担当,组织“文明实践”志愿者行动起来,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凝聚起众志成城战疫情的强大合力。
“充分利用文明实践云平台、文明实践APP等网络手段,宣传党和政府有关疫情防控工作的政策、措施。”
“发挥文明实践所(站)志愿服务队作用,对流动人口进行跟踪,重点摸排春节返乡探亲人员。”
“深入开展‘文明实践周’主题活动,教育引导农民转变生活观念,养成戴口罩、勤通风、常洗手的好习惯。”
……
面对疫情,1月27日,省文明办发出《关于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做好疫情防控遏制工作的通知》,号召各类社会志愿服务组织和广大志愿者积极有序参与战“疫”志愿服务。
疫情防控,分秒必争。全省60个县(市、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多个乡镇、多个行政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积极行动起来,层层传导、层层部署、层层落实,短时间内,广大志愿者踊跃报名,甘做“抱薪者”,冲往战“疫”一线。
“我是第一书记!我请战!”省委组织部派驻长岭县大兴镇大兴村第一书记韩文利的话简短有力,令人热血沸腾。在他的带领下,11名驻村工作队员、村干部纷纷请战,成立大兴村疫情防控突击队,筑起防控的“红色堡垒”。
为了让疫情防控工作接地气、有温度,伊通满族自治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疫线亲情+”亲人包保志愿服务活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公职人员带头示范参与包保,群众自发包保亲友,社区、村屯干部对未包保人员兜底包保。就这样,示范、自发、兜底,三个维度的“志愿包保体系”形成,为寒冷的冬季注入一股股暖流。
“分级防控不等于松懈大意,大家尽量别到通风不好、人群密集的地方,不要随意摘下口罩聊天,避免一起吃饭。”面对应急响应级别的调整,出门“放风”的居民越来越多。居民们在疫情防控认识上存在的误区,让榆树市城郊街道健康社区的党员先锋队和志愿者小分队很是担忧,他们发挥社区宣传员的作用,及时发布疫情动态,快速回应社区群众的关切、细致解读相关政策和要求。
广泛的防控宣传、严密的疫情排查、准确的信息输送……全省各地志愿者挺身而出,肩鸿任钜,为的就是保一方平安。
“您好,我是桦甸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疫情防控心理援助团队的老师,欢迎您的来访,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到您?”“感谢您的信任和来访,能够帮到您很开心,祝您生活愉快。”
这是桦甸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志愿者在心理援助QQ上与来访者及求助者的开场白和结束语。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人们产生焦虑、不安等情绪。为了给人们戴上“心灵口罩”,2月初,桦甸市心理咨询师协会招募疫情防控心理援助志愿者。通知发出后,共有15名桦甸市教育系统的专(兼)职心理健康咨询教师报名参加,筑起防疫的“心理”防线。
“有了这个健康码,我们出门更安心了。”近日,在农安县宝塔街道双拥社区,进出小区的居民积极有序地进行健康码扫码,嘴里还不时地夸赞着。
小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