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甸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灌水 » 新常态下的投资机会aseqaegs
TUhjnbcbe - 2020/6/18 9:57:00

新常态下的投资机会


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着实际和认识的双重挑战:实际的挑战是经济减速下行;认识上的挑战是,在过去一年,全球投资界认为,中国不再是有吸引力的热土,投资中国仿佛已经过时。我们将从实践者的角度和大家分享,在新常态之下,关于投资中国什么才是正确的风向标。粗放成长结束,新*金时代开启今后,我们面临的长期的宏观趋势是:总需求在变,今天来看,中国的总需求毫无疑问地在从生产制造往消费服务转、从出口作为主要贡献者转为内需为主。内需是今后成长的主要来源,这已经是不争的趋势,只不过内需的成长需要时间。另外,中国消费者对产品、服务和娱乐的需求,已经从“要有”到“要好”,不管是就医、吃药、穿衣还是出行。需求的变化,实际上是给我们这样的投资人一个春天般的信息:弘毅一直说“可持续”,所以在研讨宏观、聚焦战略选择时,需要考虑不光要赚钱,还要通过赚钱练就本领,而且这套本领是要可以持续的,不管是在市场的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够为出资人创造优秀的回报。总需求变了,这是一个重要变化。另外,人少了――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会继续快速提高;钱紧了――货币还会增加,但是增长的速度会慢下来。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大家容易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好时候过去了,投资中国的好机会也过去了。不仅如此,还有更坏的消息。经济体中的细胞――企业利润的增速下滑,2012至2013年几乎为零,与此同时,资本市场对这些企业的价值评估,也从非理性的高,一下就滑到了非理性的低。但我认为,在新常态之下,某一类别投资真正的*金时代才刚刚开始――在经济的粗放成长期过去之后,讲究创新、讲究质量,讲究品牌、讲究资本和要素结合的投资机会,才是真正可持续的、有生命力的投资机会,才能被国际和国内社会接受和看好。十年前,出于对于长期、可持续的追求,弘毅选择做价值投资,选择做主动的价值投资人。十年来,弘毅做了七八十个项目,也为出资人创造了一定的回报。更重要的是,弘毅在中国探讨价值投资,做了诸多尝试,也积累了经验和一定的品牌。过去,我们主要选择了几个方面进行价值投资的实践。首先是“改革”――我们觉得国有企业有明确的改制需求,很多国有企业往往团队很好、行业和企业基础都不错,但从体制和机制上有缺陷,不容易让有企业家精神的人成为企业家。当一个企业的CEO到了60岁就必须退休,这和企业领袖们在市场上打拼的要求是不相容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不留有余地地说明,要让市场的力量作为经济和资源配置的主导力量。由此我们认为,国有企业改制真正的机会还在后面。过去我们也选择了一些因为开放而造成的新机会,有一些做得不错,好比说零售、服务,特别是伴随着医和药的改革,我们在大健康行业中获益匪浅,随着国家对行业的不断开放,摸出了一条在中国做价值投资的道路。另外,中国也有一些产能过剩行业需要整合,技术需要不断升级换代,这样的需求也会造就机会。例如,弘毅在玻璃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投资了中国玻璃。因为我们坚信“投资是投人”,坚信周诚(中国玻璃非执行董事及主席)是我们要结伴同行的企业家。尽管玻璃行业到目前为止依旧产能过剩,但我们通过整合与技术改造,也获得了一些成功。在这几个方面,弘毅的逻辑是靠了解中国寻找价值,以增值服务创造价值,然后再以市场价格实现价值。新常态下的一些特征使得作为微观投资者是可以得益的:企业由粗放式增长向追求创新、追求品质转型,只有资金是不够的,出资人能够带来的战略、见识、相互的关联才更加重要。当我们能实实在在地把Piz-zaExpress、把好莱坞的大片结合于锦江股份(600754,股吧)旗下酒店中成千上万旅游者的生活体验的时候,也许就可以开始讨论有品质的品牌体验了。所以我们认为,新常态之下坚持和创新价值投资,在中国会有很多“非常”的投资机会。“非常”是指既很赚钱,也很赚吆喝,既好吃也好看。投资“新、中、国”在新常态之下有三个关键词:第一是改革,深层次的、坚持不懈的改革。第二是开放,弘毅很早就参与了自贸区这个改革开放高地的试验,尤其是在股权跨境投资方面做了小白鼠,受益良多。第三个关键词是创新。国企改制仍然是长期的机会。中国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投资大主题。中国的国有非金融企业总资产有上百万亿规模,国有经济占比达27%,美国只有1%。如果国有企业效率很高、效益很好,对整个经济体发展推动就会很大。但过去的实践证明,尽管国有企业拥有很优秀的领导和团队,但总体效益和效率都不高,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顶层设计的一部分就变得十分重要。虽然国企改制带来了好机会,但同时也有难度,只有贴合国情、紧密配合企业家,我们才可以摸着石头过河,否则是过不去的,甚至会掉到河里。国企改制有各种各样的模式,基本是“一企一策”。最重要的是,弘毅做国企改制的时候,着力为企业做增值,而不是靠资产低估打差价。过去国企改制的成果是今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先机,弘毅目前投资国企27家,共有33个项目,累计投入本金146亿元,创造了24.2万的就业岗位,这些企业和项目在2013年上缴税收达到203亿元。以城投控股(600649,股吧)为例,我们投资前做了很多考量,首先,从*策制定者到企业家的发展动力都很足,因为固废垃圾处理既符合环保的要求,也符合产业的发展,未来要引进高科技、商业化,也有很多的创新空间。而选择在上市公司层面投资,是因为作为上市公司的公开、透明和规范性。这是弘毅在上海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第一个尝试。不到一年,城投控股在两件事上已有成效:第一、有秩序地、坚定地、战略性地减少房地产利润的比例。第二、坚定地投入环卫产业。未来,这个企业会是一家新兴的、高科技的现代城市服务的运营商。投资中国的“非常机会”之一,就是持续的国有企业的改制机会。“走出去”与“引进来”在未来的若干年,“开放”仍然是追求价值投资的投资人的重要机会。过去中国由于人口多、资金少、资源丰富而成为世界工厂。现在,由“世界工厂”到“世界市场”的转变已然发生――我们投资好莱坞的电影,英国的意大利式匹萨,这样都是让中国资金走出去,并引进国外质量高的服务和产品。只要全球化仍是主流趋势,我们就必须重视中国这个世界市场。在今后十年,会有一个“恶补”的过程――现在的中国人既需要物廉价美的产品,也需要高质量强性能的品牌产品。未来这些产品也将会是本地产品、本地服务、个性服务,但这需要一个恶补的过程。关于“引进来”,国际上有品牌、有产品、有技术、有服务的公司已经看到了这个市场巨大的潜力,而这个趋势和中国从制造往服务转、从出口往内需转的趋势完全吻合。弘毅在这方面的实践也证实了这一变化趋势。2008年弘毅从国外引进了装备制造行业的CIFA,2010年投资了做心脏支架的企业Biosensors,而2014年收购PizzaExpress则是典型的通过资本满足中国市场需求的范例。尽管在全球有500多家店,PizzaExpress主营还是在英国。在中国PizzaExpress做了23家店的早期实验,主要分布于上海和香港,效果良好。他们的投资主题是继续保持在英国的良好优势,并在中国进行扩大规模的投资。以弘毅投资的STX为例,在电影行业,技术革命引发了很多变化包括数字化在中国的飞速发展。但是中国电影仍然缺乏内容。中国已经飞速成为比美国更大的电影市场,如果能够将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嫁接于好莱坞通过上百年积累才有的艺术呈现方式上,便可以把握中国持续开放的商机。在持续的开放中仍然有很多价值发现、价值创造的机会。这也是弘毅的选择。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化中,“创新”是一个高频词。一说到创新,容易想到的是互联创新和技术创新。在我看来,创新不只是技术的创新,在中国,未来更重要的是*府职能的创新,企业模式特别是投资模式的创新。在*府职能创新方面,弘毅勇做先行先试的小白鼠,在全国社保基金、保险资金要投资于PE行业的时候,弘毅就首当其冲。上海自贸区成立以后,弘毅是第一批入驻的企业。自贸区从事先审批到事后备案,看似简单的改变,实际上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如果这一模式能在全国推广,就能够高质量地把中国的金融资产配置到全球的实体经济中。所以,*府职能的创新是极为重要的。技术创新也是如此,弘毅以做并购投资为主,中国大多数互联企业处于新型增长阶段,不是我们的主投方向,但即便如此,我们也看到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移动互联早已息息相关。所以,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恰恰是弘毅增值服务的主题。好比苏宁作为零售业领导者的转型,我们作为增值服务商,一是坚守,一是帮助,帮助企业组织资源。我们投资了DEEM――美国硅谷的旅行相关云服务B2B平台,未来它可以与中软、与苏宁发生很多联系,这就是技术创新带给我们的机会和增值空间。创新不单局限于互联领域,弘毅世界里最重要的技术创新发生在石药集团。石药集团的抗生素和维生素C产能全世界第一、市场占有率第一,但却是以污染和能耗为前提。如今,经过了主动的的技术革命,石药已经成为创新药、品牌制剂和品牌辅助产品的领先者。在2006年,石药集团只有19%的毛利来自有品牌、有附加值的产品,其他的均为原料药。如今,这个企业的85%毛利来自于有品牌的产品。通过技术创新,石药集团变成了更负责的企业。随着中国的消费增长,中国不能只是购买外国品牌,培育中国本土的优秀品牌更加重要。但是中国本土企业以餐饮品牌为例,很难跨过100家店的门槛。我们看不到有一千家连锁店的中式快餐,这是因为中国缺乏职业化、资本化的管理平台。弘毅来做这样的平台,去投资一些这些企业,帮助这些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受资本市场的干扰,但可以获取资本市场的益处。这其实是更需要被关注的创新。新常态之下,以价值投资为理念,弘毅选择投资“新、中、国”。“新”指的是创新,“中”是指中外融合。我们要把国外最好的东西,通过投资更快更好地融入中国。“国”就是继续坚持不懈地国企改制。在新常态下,坚持投资“新、中、国”,还是有很多非常好的机会。但就像我们一直强调的投资真经一样,要本地化,只有做中国专家,才能够发现、创造和管理这些价值。从今天弘毅基金的组合来看,我们的转型已经基本确定:以前以制造业为主,而今近70%的配置是服务业。跨境的比例也不断增高,但弘毅意义上的跨境,是为中国这个世界市场引入全球产品和品牌,或者在世界市场上,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弘毅仍然是中国公司,仍然专注中国。另外,弘毅以前参股型投资多,近期控股型投资多,这意味着增值服务的效率会变得更高。但在转型中,不管机会和选择是什么,弘毅要做立足中国的投资人,做中国专家,有一条是不变的――投资是投人,价格创造、价格实现。和企业家结成战略和利益的共同体,长期结伴同行,这是弘毅的特色。“事”的本源会集中于“人”,高于市场、高于预期的结果,也会出自于“人”,也就是我们的企业家。所以,和企业家结伴同行是超越时段、超越模式的。(本报盖虹达整理)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常态下的投资机会aseqae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