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甸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灌水 » 中集集团进军海洋工程二次起飞契机降临uk52fkfs
TUhjnbcbe - 2020/6/10 16:06:00
补骨脂针剂

中集集团:进*海洋工程


    二次起飞契机降临


分析人士指出,一方面海工业务近几年成长空间巨大,另一方面公司在传统集装箱业务已拥有一定的定价权,从业务布局和管理效率来看,公司未来三年仍有20%~30%的复合增长,目前估值偏低*婷中集集团()近期的一则高层人士变动消息让一位跟踪这家公司多时的私募基金经理终于下了重仓的决心。在这则人事变动中,中集集团总裁麦伯良继续担任公司旗下中集来福士的执行董事长,并接替中集来福士的创立者章立仁兼任首席执行官。“公司管理层的思路非常清晰,就是做制造业升级,目光已经聚焦在了海洋工程设备上,而这一块,将会让这家传统的集装箱公司迎来第二次成长。”该私募基金人士说。海工装备制造业迎发展*金期对机械行业的分析师来说,海洋工程设备行业的兴起也让他们找到了新的兴奋点。“在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中,可以肯定地说,最好的板块就是海洋工程设备行业。方正证券机械行业分析师彭民对第一财经《财商》说,如果说1995年之后是中国造船业的腾飞期,那么现在,就是中国海工设备业迎来爆发性增长的起点。在全球经济复苏的背景下,原油的需求保持稳定增长。“原油需求增加了,但陆地石油资源却日趋匮乏,在这种情况下,向海洋进*是大势所趋。”深圳一位私募基金经理说。据剑桥能源咨询公司统计,2009年海洋石油产量已占全球石油总产量的33%,预计到2020年,这一比例升至35%;2009年海洋天然气产量占全球天然气总产量的31%,预计2020年,这一比例升至41%。而从近年的石油发现来源分析,世界新发现的油田一直向海洋倾斜,从总量来看,2005年至2009年,世界最新的油田发现主要为海洋油田,占比在60%以上。此外,油价的持续上涨也让海洋油气“有利可图”。彭民说,当油价高于50美元,基本能覆盖海洋油气的开发成本;油价高于70美元的时候,海洋油气的开发则是有利可图,而现在国际原油价格基本上维持在90美元以上,海洋油气的开发显然具有高利润的吸引力。也正是如此,海洋工程行业投资热情也逐渐高涨。上述私募基金经理说:“石油勘探开发对服务需求非常大,而其中最具有爆发性机会的,就是提供海洋工程装备类的公司。资料显示,目前国际海洋工程装备市场年需求量约400亿到500亿美元。“十一五”期间,我国用于海上油气资源的开发投入达1200亿元。行业普遍预计,在“十二五”期间,这笔投入将提升为2500亿~3000亿元。“毫无疑问,现在正是国内海工装备行业难得的发展契机。”彭民说,1995年之后,世界造船中心向中国转移,带来了中国造船业的一段*金时期,而现在,造船企业面临产业升级,海工装备制造业未来也将向中国转移。“谁抓住了这个发展的*金时期,谁就将获得重新改写当前装备制造业蓝图的主动权。”广州一位私募基金经理说。多元化布局,“先下手为强”面对海工装备制造这块大蛋糕,中集集团早已“先下手为强”去年,中集集团着手收购了烟台来福士和TSC海洋集团75%、50%的股权,大举进*海洋工程领域。资料显示,目前国内从事海洋工程建造的主要有来福士、大连船舶重工、中国船舶()、振华重工()和海油工程()、其中,来福士的海工建造经验最为丰富,也是中国手持海洋工程订单最多的公司。近十年来,来福士已为国内外客户交付了上百艘各种类型的特种船及多品种海洋工程项目,目前来福士手持半潜平台订单居世界前三位,在国内目前在建的8个半潜平台项目中,来福士拥有6个。但是,去年作为多元化发展的第一年,中集集团在海工业务上仍处于亏损状态。年报显示,公司2010年海工业务实现收入24.44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4


    .72%,亏损11.09亿元。对此招商证券分析师刘荣指出,由于2007年开始采取外包策略,加上深水钻井平台在手订单均为首制船,在技术、建造、项目管理方面经验不足,设计的变更也会导致成本增加。虽然出现了亏损,但刘荣认为,中集集团在技术上并不存在重大问题,另外,根据造船业经验,首制船交付后第二条第三条船的盈利将大幅提升。“预计今年海工业务的亏损将缩小到2亿元。”


    彭民说,目前,中集集团手上海工业务的订单很充裕,包括6艘半潜式钻井平台、4艘自升式钻井平台、1艘生活支持平台和4艘特种海工辅助船舶,其中在建的3艘自升式钻井平台和1艘生活支持平台将在2011年交付确认收入。彭民预计,2011~2012年将是中集集团海工业务放量增长期,未来3年复合增速有望超过60%。“中集集团海工收入2015年的目标是150亿元,而目前只有40亿元,单是近几年这个成长空间就非常具有想象力了。”上述深圳私募基金人士说,而且,海工业务设备存在技术壁垒,中集集团作为国内唯一在全球半潜式钻井平台和自升式钻井平台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将成为最大受益者,这个行业一旦崛起,中集集团将稳坐“老大”宝座。而中集集团董事长麦伯良在这个时候接过来福士的指挥棒,也进一步增强了市场人士对公司发展海工业务的信心。传统集装箱业务向好“对于公司的传统业务,现在市场也需要对其进行重新解读。”


    彭民说,经过全球金融危机的洗礼之后,集装箱行业的集中度提高,中集集团在这个过程中韬光养晦,取得了当前国内集装箱业务的绝对龙头地位,随着行业结构更加成熟以及在市场份额上的绝对优势,中集集团在传统集装箱业务上已经拥有一定的定价权。中集集团的年报显示,2010年,公司业绩大幅反转,实现营业总收入517.68亿元,同比增长152.82%,其中,集装箱业务增幅最大。2010年,全球经济V形反弹带来集装箱贸易及航运的快速恢复,集装箱新增需求旺盛,且之前一年多累积的旧箱淘汰更新需求也集中释放,市场需求大幅增长。中集集团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快速恢复生产,成功抓住了行业的市场机遇,实现销售收入254.40亿元,同比增长356.4%。刘荣也指出,500亿元销售规模的中集集团显然不是高成长的公司,但从业务布局和管理效率来看,中集集团未来三年仍有20%~30%的复合增长。同时,公司过去七年每年30%左右的股利分配率,在机械行业中最高。再加上海洋工程、能源装备两块新兴业务符合国家产业*策发展方向,有望成为2012年以后公司主要的利润增长点。招商证券指出,预计中集集团2011、2012年EPS为1.55、1182元,市盈率为17倍和14倍,仍低于机械行业平均估值水平。按照2011年20倍综合PE,招商证券给予中集集团31元的目标价。但广州一位私募基金经理指出,从当前市场走势上看,热点显然还没轮到海洋工程装备,毕竟目前还有一些安全边际更高的板块和公司,但随着行情拓展到二季度末,市场会再度关注高端装备制造板块,中集集团也会成为当中的佼佼者。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集集团进军海洋工程二次起飞契机降临uk52fk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