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甸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时评老矿山如何老有所为澎湃在线
TUhjnbcbe - 2024/12/14 18:20:00
怎样治白癜风 https://m.39.net/pf/a_10467294.html
<

前不久,上海出台了《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提出,上海将通过构建老年教育体系,营造老有所为的社会环境。

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城市积极出台种种规划措施,努力营造老有所为社会氛围。同样有着“老龄化”困扰的黄金矿山行业,也在为老矿山能够老有所为积极奔走。

6月11日,黄金行业也传出一则“老有所为”的好消息。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的第五届中国工业文化高峰论坛会议上,夹皮沟金矿被授予“国家工业遗产”荣誉称号。这座拥有连续开采年悠久历史的老矿山,在积淀了厚重且具有地域特色的黄金文化之后,收获了一份荣誉。

这不仅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这份责任是对黄金工业历史的传承与守护,更是对黄金工业未来发展的规划与期许。可以说,夹皮沟成为“国家工业遗产”,为黄金行业矿山“养老”打开了新的思路,也为老矿山如何焕发生机提供了样本。

▲夹皮沟成为“国家工业遗产”,为老矿山如何焕发生机提供了样本。

我国黄金开采历史非常悠久,为社会经济发展、工业和文明进程贡献了重要力量。远的不说,在抗日战争时期,“13万两黄金送延安”的故事广为传颂。有着0多年采金历史的玲珑金矿,在党的领导下,为党中央筹集、输送了13万两黄金,极大地缓解了陕甘宁边区和党中央的财政紧张状况,为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进入建设时期,回到人民手中的黄金矿山,以及后来陆续新建的矿山,在这一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为新中国建设提供了“硬通货”,还为黄金工业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但不可避免地,随着资源的开采殆尽,一些矿山生产难以为继,发展陷入绝境。曾经的辉煌与荣耀,在资源枯竭面前,显得无力。那些将青春热血挥洒在矿山建设上、将执着坚守投入到矿山生产中的无数黄金人,在亲历了矿山发展的兴盛之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为之努力、为之奋斗过的矿山沦为废弃矿井,成为遗留矿山。

这些因资源枯竭被关闭的废弃矿井,是黄金人心中不可磨灭的时代烙印,却也成为社会发展遭人嫌弃的“环境垃圾”。这样的落差难免令人心有不甘。在意识到危机之后,很多黄金矿山企业主动作为。

除了资源枯竭已无开采价值的自然关闭以外,黄金矿山还有几种情况导致矿井关闭。一是矿产资源储量少或矿石质量差,开采成本高,经济效益差而自行关闭。二是矿产资源含有害成分,环境污染严重,受政策限制而关闭。三是矿井开采方式不规范,防范措施不到位,存在地质灾害安全隐患,被勒令停采。解决这些废弃矿井带来的危害,黄金矿山企业大多选择了充填法。其优势在于作业较安全,既能利用了工业废料,又保护了地表。还有一些有条件的黄金矿山企业,处置废弃矿井选择了另外一条路——建设矿山公园,开发旅游资源。

▲开发旅游资源也是夹皮沟金矿“国家工业遗产”项目中的内容之一。

7年投入市场运营的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目前已成为长三角地区知名的旅游品牌和浙西南地区的旅游龙头企业,不仅解决了废弃矿井的安全环保问题,也带动了当地旅游产业迅速发展。虽然现在矿山公园的效益还不能跟生产黄金白银等相比,但这是一件长期的工作,是企业对社会、对后世的责任。

开发旅游资源也是夹皮沟金矿“国家工业遗产”项目中的内容之一。桦甸市有意规划矿区黄金旅游,目前正在招商引资。夹皮沟矿区的历史文化与黄金产品的独特魅力,以及林海雪原中抗联英雄的红色事迹,都是值得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的。

老矿山固然在诸多方面存在劣势,比如社会包袱沉重、员工年龄结构老化,以及历史遗留问题难以解决等,但不可否认,老企业有着自己独特历史文化、制度文化、经验文化等诸多优势。只要不断弘扬和挖掘其固有优势,不断创新,激发内生动力,就会将劣势变为优势。

原标题:《时评

老矿山如何老有所为》

1
查看完整版本: 时评老矿山如何老有所为澎湃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