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多地鼓励农民进城买房:农民群体能否成为地方楼市的最后希望?
进入年下半年以来,各地继续密集发布楼市宽松政策,其中包括长春、遵义多地出台鼓励农民进城购房的措施。
据多家媒体报道:
据长春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消息,长春市决定对购买符合条件的新建商品住房给予元/平方米购房补贴。支持人群包括:进城农民;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高校毕业生、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高级工及以上执业技能等级人员等来(留)长人才。
通知明确,所购房屋建筑面积需在90平方米以下,仅限新建商品住房,不包括商业、办公等非住宅类房屋、别墅、保障性住房以及二手住房;所购房屋需坐落在长春市主城区及开发区国有土地上,不含双阳区、九台区、及各县(市);正式商品房买卖合同网签备案时间在年8月1日起至10月8日之间。
近期以来,多地密集发布鼓励农民进城买房政策。此前7月,贵州省遵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14部门结合遵义市实际,研究制定了《遵义市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的工作措施》。遵义提出,要支持农民工进城购房。各县(市、区)要积极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一步简化农业转移人口购房落户手续。对农民工购买商品住房的,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经济分配权保留不变。积极探索农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和土地增值收益合理分配机制,让农民有钱购房。
近日,盐城市阜宁县多部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全县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提出,鼓励货币化安置和农民进城入镇购房。积极引导被征收户选择“房票”结算,对年新确定的征收地块,选择货币化安置的被征收户持房屋征收结算凭证(房票)在县城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的,在原有结算凭证优惠政策基础上,可重复享受第一、二项政策。凡符合年度农房改善政策的农户,在县城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的,在原有农房改善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可重复享受第一、二项政策。县域内以个人名义参加社会保险的,可以缴纳住房公积金,缴满6个月并进县城购房的,可以享受住房公积金贷款。
此外,包括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宁南县,安徽省安庆市代管的潜山市、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吉林省吉林市代管县级市桦甸市等地近期以来也纷纷出台鼓励农民进城买房的措施。
突然之间,各地政府又开始鼓励农民买房了。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好像一夜间无数农民涌现出来,挤破脑袋想要再次进城。
但实际上,中国绝大多数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早就被过度透支了。
从购买力和经济关系的角度出发,其实要说中国房地产经济和楼市所谓的风险泡沫,其实都集中在这些中小城市里面:购买力和需求都无法对价格和数量形成支撑,这是不是风险泡沫?
如今再鼓励农民进城买房,只能说,作用非常有限。
而且,这一轮鼓励农民进城买房,还有部分地区采用退还宅基地,给予一定经济补偿的做法,这就很过分了,让没有经济创收能力的农民放弃最后可以维持生计的农田和宅基地进城买房?这不是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做法么?
中国是农业文明为基础的国家,农村和农民实际才是真正中国经济最后的防火墙和缓冲区,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与年经济社会发展数据梳理可以发现,年我国新增城镇人口万人,创下26年来新低。
年我国城镇化率提升0.81个百分点,提升幅度26年来首次低于1个百分点。
另外,中国乡村人口70年来首次低于5亿人。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年人口数据整理
未来进城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将进一步减少,这将带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速度逐步减缓。这是中国过去几十年高速城镇化的必然结果。
很显然,余额已然不足的农村群体,并不能成为很多城市,地方楼市的最后希望。
增量不足的时代大环境中,去挤压存量,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经济压力往弱势群体转移,是极度不负责任的精致利己做法。
2
领导带头卖房,鼓励体制编公务员买房,能救的了中国楼市吗?
全网刷屏!县委书记带头吆喝购房:“买了三套买四套”!
相信很多人这两天都看了一个视频。
一个县领导严肃且热情地发出号召:
“我希望在今天的会议上,我们的各位同志们,各位领导,要带头购房,买了一套买两套,买了两套买三套,买了三套买四套!”
这一幕就真实发生在8月16日的湖南常德石门县。
当地媒体表示,当天的“石门县年房地产展示交易会”开幕式上,有19家开发企业21个楼盘参展,有一万多套房子,县委书记为此亲自站台。
逻辑其实非常清晰:如果房子都卖得不好,还有哪家开发商愿意在石门县卖地?石门县的财政收入又怎么来?
想到这里,不得不先称赞这位领导的高瞻远瞩,至少他还是对手下一帮人的未来工资、福利待遇负责任的。
同日,安徽宿州泗县发布倡议书,鼓励公职人员动员亲友买房。
石门县领导的即兴发言出来后,网络上调侃的声音很多,有的说鼓励领导买房违背了“房住不炒”的大原则,还有的说“买这么多房不怕纪委查吗”?对于泗县的倡议,收到更多的也是冷嘲热讽。
看样子,在财政现实与前景双双吃紧的形势下,县领导或县政府出面救市,很多人并不领情。
地方政府最倚重的房地产,在产业空心和人口外流之下,彻底失去拉动力。
但又必须靠卖地得到财政收入,库存就这样堆积了起来。
问题是,房子卖不出去,地都没人愿意拿了。
事实上,从理性客观的角度来看,指责县委书记“买四套房”的发言,或者批评泗县的倡议书,当然也没必要。
单靠领导带头买房不可能救活发展房地产业,靠吃财政饭的人员、亲友托市也根本托不来。
县财政往往都靠转移支付维持,土地财政往往意味着吃饭财政,仅靠财政供养人口为房地产业续命,不如多考虑下房地产业的“真问题”。
房地产发展到今天,很多事也已经刷新了原本的各种认知。
着急土地财政没有错,但是核心的经济增量没有,市场和预期的低迷,无法继续支撑原本的那套房地产经济玩法,这才是中国绝大多数对楼市着急上火的城市和领导们,必须要去思考和解决的“真问题”。
3
本质思考:不同努力的背后,其实焦虑源头,都是一样的
以上的事件,都是基于可信的新闻媒体和官方口径进行的一次非常粗糙的梳理复盘,实际上,这仅仅是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