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治的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郑重声明:以下文字纯属个人兴趣笔记,感谢花友慧雪在植物定种时提供的友情支持,感谢浙江山野叶老师对植物定种属的审阅,我只是一个知识的搬运工。如对植物种属认定有不同意见,欢迎留言赐教,感激不尽!笔记中植物的科名参照PPBC(更新的被子植物APGIV分类信息),鸟类学名参照“懂鸟”APP。
吉林桦甸之旅确实是一场“唯美景美食不可辜负”的旅行,但是让我想一去再去的,还是这几天里完全没有看够拍够的植物和鸟类。有句哲学名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到了这里正好相反,被五彩,不,七彩,不,炫彩的森林而迷翻,如果只拍一枝一叶完全无法代表这个梦境包围感,结果,结果就是,回来翻看照片,只见森林不见树木,至今都记得,自己在林子里一边走一直感叹,太美了,完全不知道拍什么了!树木的细节几乎被完全放弃。
还有林中一直不绝于耳的鸟鸣,欢快穿梭的身影,如果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肯定还可以抓拍到更多可爱的小精灵们!
所以自然之旅很神奇,仿佛可以成为持续获得快乐,期待未来的无尽旅程-越是佛系,越是有惊喜,然后像成瘾一样期待,下一次再下一次的走进山野走进自然。。。
(因为花、果、叶和鸟,加在一起种类较多,自然笔记分为“观花观鸟”和“观果观叶”两篇。)
关键词:花
此时此地的花儿们,是最值得宝贝的,许是植物们对气候变暖的适应,花期明显比中国植物志的记载要晚一些,我们这才会在10月的东北见到它们。
(按照笔记的老习惯,绿色标记名称为加新,紫色为再见欢喜的老朋友。)
1,毛茛科-升麻属
不得不佩服我自己,车上一晃而过,就被我看到了路边的两株它们,植株高高瘦瘦,亭亭玉立,而花序硕大,关键还正好有一只食蚜蝇如约而至-回来请教了群友,是只蜂蚜蝇,请允许我不明就里地理解为像蜜蜂一样的食蚜蝇
关键还正好有一只食蚜蝇如约而至来觅食(授粉)-回来请教了群友,是只蜂蚜蝇,请允许我不明就里地理解为像蜜蜂一样的食蚜蝇
2,蔷薇科-狼牙委陵菜(感谢慧雪友情定种)?
3,罂粟科-*紫堇(感谢慧雪友情定种)
4,柳叶菜科-月见草
月见草的果荚也很有意思。。。
??5?,菊科(一个深不见底的深坑,全靠叶老师指路)--毛果一枝*花
5,菊科-钝苞一枝*花
看到这两种原生的一枝*花,就知道为什么当初要引进加拿大一枝*花作为花艺材料,确实我们现在看到的全国到处逸生的加拿大一枝*花更加美貌。
??
6,菊科-(暂定)毛梗豨莶(音:西先)
就随手拍了一张,细节不够完整,叶老师还是根据有限的细节-叶和毛,通过排除法在豨莶属下有限的几种中,暂定了毛梗豨莶。
7,菊科-旋覆花
平时也许看到过无数次,从来没有特意记录过,这次实在是因为错过花季,这些小菊花才得以脱颖而出,获得入镜的机会-不不不,是我才有机会认得它们。这个名字让我想起大唐胡旋舞。
印象最深刻的是四方顶森林公园中的雪中花。。。
8,菊科-阿尔泰狗娃花
这次看到的最美貌的菊科,名字很贱,颜值很仙。。。
9,菊科-牛膝菊
很高兴终于记住了这种常见的小菊花。
10,菊科-蒿属
11,菊科-和尚菜
这个记住了,名字正好和“狗娃花”可以凑成一副对子。
12,菊科-紫菀属
13,菊科-烟管蓟
下垂的花序确实像是老伯伯的烟嘴。
14,伞形科
15,唇形科-香薷属
16,石竹科-繁缕属
再见亦是脸盲的那种。
17,石竹科-繸瓣繁缕
去之前就知道这个季节可以看到这种小花-去年同期的队友记录,但是还是没有想到看到它们比记录中美貌太多,不知道是不是今年的花型特别大的缘故,所有看过的繁缕中最特别的一种,花冠最大-一毛钱硬币的大小,或者大拇指甲大小。《中国植物志》中记载的它们在中国产东北三省,内蒙古和河北,怪不得从来没有见过;而记载的花期是6-8月,现在却是连续两年可以在10月见到它们开花,肯定不是神迹,应该就是气候变化的缘故吧,当然气候变化的背后也是上帝之手。
关键词:鸟
鸟,绝对是佛系团队的最大收获,本来就是观彩叶吃美食的“行设”,想着林子里的鸟儿们是不是都应该纷纷南下避寒,或者那么大的林子按照以往的经验,也常常是“空山不见鸟,但闻鸟语响”的情景,无数次。这次,还是老朋友们,不同的是,队伍配备了三支中长焦镜头,具备从花到鸟,一镜尽收的条件,剩下的就交给神奇的大自然吧!
1,?科?属-普通?(音:师)
本来真的没有打算认鸟也按照科属记录的,可是身边的好朋友越来越刻苦,我也就跟着糊里糊涂地进步吧。比如这个普通?,就是新加的科属,也是新认识的一个字。第一天上午叶老师就拍到了,我看到了镜头中那种灰蓝色的羽色立即被种草-《懂鸟》中对它的描述为:
。。。中等体型而色彩优雅的?。上体蓝灰,过眼纹黑色,喉白,腹部淡皮*,两胁浓栗。。。
在我读来,“优雅,蓝灰,皮*,浓栗”,这几个词充满了描述者的爱慕之情。
既然名字叫普通?,会不会真的很容易遇到呢,结果还真是,当天下午在四方顶森林公园阴冷的暮色中我第一次拍到它,接下来的每一天都会遇到它!
第二天在红石森林公园中还遇到它捕食的情景。。。
觉得下面这张最能体现amurensis这个亚种的特点,即除了上面描述的优雅羽色之外,这个亚种具狭窄的白色眉纹:
几乎所有我们走进的林子里,稍微留心,好像就会碰到它,俨然就是勤勤恳恳,正义凛凛的森林小卫士的风范!
“与其他?科鸟类一样,它们能够头向下往下爬树,啄木鸟等在这个状态下则只能往上爬。。。”-招牌式头朝下尾朝上爬树大法:
也许它是最“普通”的一个,但是无疑是此行和我们最亲近的一个,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体色优雅的森林小卫士!
2,山雀科高山山雀属-沼泽山雀
引自“懂鸟”:虽然名字中有沼泽两字,但实际上并不栖息在沼泽中,常在针叶林、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高大乔木的树冠活动,偶尔也到低矮的灌丛中觅食,在近水源的林区更易见到,这也许就是沼泽两字的来历。
确实如介绍中所说,第一次见到就是山里的林区,暮色中只有它的黑色小帽子和圆滚滚的身形非常显眼;
第二次比较清楚的拍到它,就是一处临水的灌丛中:
旁边的小河。。。
3,山雀科山雀属-远东山雀
哪里都有它过耳难忘的鸣叫声和忙碌的身影,也是一名森林小卫士!一比较,沼泽山雀确实要“高级”一些,虽然同属山雀科,却是“高山山雀属”。
4,长尾山雀科长尾山雀属-北长尾山雀
这是最后一天的奇遇之一,也许之前在林子里也曾隐约看到过它们倏忽来去的身影,但是最后一天最后一站我们终于记录下来它们精灵般的身影,眼见着它们拖着长长的尾巴在树冠上从一个方向移动而来,而后又一拥而过,似乎这种小小的鸟雀都是成群结队的活动,别看我们个子小,组团还是很可观,确实是一种生存策略,可以扰乱天敌的视线,包括也扰乱了我们镜头的焦点。
之前听叶老师说,一直认为它们就是银喉长尾山雀,但是又和浙江拍到的不同。这次查阅懂鸟后发现,原来它们是作为银喉长尾山雀的一个亚种,现在这种几乎全身雪白的东北亚种已经独立出来专列为一种。所以,这个小可爱确实是东北的特有鸟种呢。
问叶老师借图一张,他在另一个方位,拍到的角度更清楚,可惜的是也只有这一张!
(上图来自叶喜阳老师的拍摄)
5,鹀科鹀属-*喉鹀(音:无)
有点恨这个名字,输入时要按无数次加号才会出现的一个“鹀”。在东北见到的这个种,对东北来说是夏候鸟,夏天在这里繁殖,冬天会到中国东南部越冬,也就是说,理论上,我们冬天在长三角可以看到这些旅鸟。雄鸟的发冠和毛色更加鲜艳一些,肉眼看到却来不及记录,实在是太难了。
6,鹟科红尾鸲属-北红尾鸲
在东北看到北红尾鸲很是亲切,最早认识它们是今年年初在上海,小区绿地,后来鸟友告诉我它们是上海的冬候鸟,一到冬天它们会从北方来上海越冬,到了春夏之交又会离开。所以,当10月初东北的秋意正浓时,看到整装待发、努力进食的它们,特别地亲切,心里在说,上海欢迎你们!
7,啄木鸟科Yungipicus属-小星头啄木鸟
非常神奇,在中国只有东北地区才有分布的“不常见留鸟”,也就是说只有我们到东北来才能见到,而且来了也不一定能看到!
一定要多放几张以飨读者。。。
插播一下同属的星头啄木鸟,今年在山西太行山脚下和南京植物园都记录到过,看来确实分布比较广,体型是小星头的至少2-3倍。
8,啄木鸟科啄木鸟属-白背啄木鸟
乍一看,红黑白的配色,像常见的大斑啄木鸟,但是查阅懂鸟,虽然是同样的配色,但是色块位置和图案还是有比较明显的不同。它的分布在中国是比较割裂不连续的,东北地区是其中一个分布区,虽然是远远地看到,但是关键定种细节全部拍清楚,很宝贵的三张,全部放上!
9,鹭科鹭属-苍鹭
分布很广,全国都有分布,但是冬天也会从北方迁往南方越冬,是不是冬天上海可以看到更多的苍鹭了呢。这个角度看有点像史前会飞的某种翼龙。
在水坝附近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身旁还有一只鸬鹚,就不单列了。。。
?非常标准的“长脖老等”的形象,让我想起,第一次注意到它是在伦敦Kingston一条浅水中,还以为是尊水泥塑像,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它-苍鹭。
10,鸭科秋沙鸭属-中华秋沙鸭(以下简称国鸭)
先看看百度上对它的介绍,就知道称它国鸭是名至实归:
中华秋沙鸭是第三纪冰川末期遗留下来的古老物种、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濒危物种,是中国特产的稀有鸟类,是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素有鸟中“大熊猫”之称。
两胁的羽毛上具有黑色鳞纹是这种秋沙鸭最醒目的特征,所以早先的名字叫鳞胁秋沙鸭。后来,鸟类学家发现它们的原产地是中国吉林省长白山地区,分布范围狭小,只有零星个体偶尔飞到朝鲜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境内,所以才改称它为中华秋沙鸭。此外,像凤头一样,脑后有两簇冠羽也是它的特有标志。
邂逅中华秋沙鸭的前一天在白山湖水电站的水库里,看到了疑似秋沙鸭的水鸟,但是影像不够清晰,根据模糊的影像,鸟友说应该是普通秋沙鸭。
叶老师当时就说,不知道会不会遇到中华秋沙鸭(以下简称“国鸭”)啊。当时我还不知道国鸭有多厉害,似乎记得前几年来东北看春花,花友提过有人专门来东北拍它。结果,结果,就在第二天,也是本次行程的最后一天,感谢我们可亲可爱的王导一脚油门把我们带到一片水域,就当个景点来着,没想到一下车,远远就看到水面上有一群一群的水鸟,我们拿着镜头对准,无奈太远,即使是最长焦的-,也不能完全看到它的最具标志性的“两胁黑色鳞纹”,一是距离远,二是它们都在水中划水,两胁在水下无法分辨。
王导接着带我们来到这片水域的上游水坝处,一下车,我远远就看到水中一片露出的沙汀上有鸟,结果啊,国鸭们就在镜头中惊艳出场了!--关键它们都在岸上,两胁的黑色鳞纹和脑后的冠羽稍加分辨,无可争议的中华秋沙鸭!幸福来得就是这么突然!
问镜头焦距-的叶老师借图两张,毕竟实力放在那里,比我的-要清晰一个档次,鳞纹和凤头非常清晰:-这一小群看上去好像单身汉俱乐部,雄多雌少。
(以上两图来自叶喜阳老师的拍摄)
自己的渣图再不清楚,用来做个笔记留下这美好的印象也还是很必要的;至今都在觉得太幸运了,可以看到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在这里,这种美好的画面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渣图再不清楚还是可以做个念想!必须要承认,在镜头中,“距离-近,才产生美”。
等我们从专注的拍摄中缓过神来,才发现,原来不远处就竖着一块硕大的牌子-如下,那就是毫无疑问地证实了我们的发现!需要特别感谢墨镜大哥-此行的王导,他的温暖热心和一路悉心的照顾让我们十分感动,而最后他的临时起意,带我们艳遇了国鸭,都觉得他很有潜力,鼓励他继续开发家乡的好地方,我们一定还会再来再来!
保护自然最后还是靠“知道”,而不是靠“不知道”。就像王导告诉我们,他并不认识什么动植物,但是他从小就知道中华秋沙鸭,知道这个是国家保护动物,这里的当地人都知道,距离这个保护地很近就有一个村子,人鸟相处和谐,互不打扰。
给我们的王导来个特写。。。-他和他的座驾,以及车窗上映出的绚烂秋色!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下一篇《观果与观叶笔记》!)
翟晓萌
分享好快乐码字修图是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