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甸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陈富老乡 [复制链接]

1#
我国白癜风知名专家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941698.html

陈富兄的纪实摄影作品《老乡》给人以一种慢工出细活的感受,纯纯的年份酒的香味扑面而来。他的作品像他的为人一样,不温不火,藏着一股对人对事都独有的很深的热忱。

他的每一幅纪实摄影作品,都经历了精雕细琢,让人读后那种回味感深入心田,仿佛是一首从远乡飘来的情歌。

陈富的纪实摄影作品,没有奇怪的角度,没有夸张的镜头,更没有ps以后的那种莫名其妙夸张的美。

陈富摄影作品里,有的只是一种乡情,乡民,乡生,乡情,乡市和乡梦。我觉得,这才是作为一个摄影人应有的担当。(*一鸣)

——写在陈富《老乡》摄影作品集出版之际

原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胡颖

“老乡”两个字大有讲究。“老”是时间,“乡”是空间,时空变化中,我们与老乡相见,或在故土,或在他乡,或在陈富这个融纪实摄影与艺术摄影于一炉的画册里。

在农田基本建设工地,人民公社社员用歇气的时间批判四人帮。吉林省永吉县年。

陈富的这些照片,记录的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即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之初;记录的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即白山黑水天高地阔的东北农村。陈富把这些老照片留到今天,看得出这是他珍藏的一份无法割舍的乡情。

村办小学生的大批判会。吉林省永吉县年。

陈富的照片,形式上分为两类。

一类是农村报道,现在看来已然是历史文献。比如,田间怀念毛主席,地头批判“四人帮”,分田到户,还有那时的交公粮,卖余粮……这些都是不会再重复的历史场景,美的价值退到后边,真的价值成为首选。也就是说,它的文献性远高于艺术性。看这些老照片,还会发现,有许多照片是摆拍,有一种“假大空”的模式,这也是它的价值所在。因为,它产生于历史转型期,那些假表情与假姿态,恰是那个时代的真相,也是那个时代的新闻时尚。它从一个侧面说明,改革并非是一蹴而就的。

拉溪乡,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在田间地头上为农民演出。吉林省永吉县年。

另一类是乡村采风,这类风土作品是作者扎实的生活基础与精湛的艺术功力的反映。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陈富在东北工作,镜头一直对准农村、农业、农民,在完成新闻采访的同时,又进行了大量的乡村采风创作。在这一类作品里,大量记录了现已消失的许多乡村生活场景,如晒酱块、冰豆包、摸鸡窝、糊墙纸、牛挂掌、点豆腐……故乡之情扑面而来;妯娌们的家长里短,朝鲜族的敬老排场,屯子中的红白喜事,一望无边的玉米高粱,都是看不够的故土,说不完的老乡。

生产队的饲养员。吉林省桦甸县年。

陈富在当年稀图少文的肥沃黑土地上,独具慧眼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