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甸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记忆中的一条河袁武 [复制链接]

1#

年生于吉林。先后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艺术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获硕士学位。现为北京画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享受*府特殊津贴。

文/袁武

对于生活在北京的人,东北吉林的桦甸县是远隔千山万水了,但那个遥远的城镇在我心里却有着很近的距离,*牵梦绕,像一幅不退色的画,牢牢地挂在我心灵空间的某一个角落,时常向我展示那久远的知青画面……年8月,高中毕业后的那个夏天,我和40多个应届高中生在市民欢送的锣鼓声中,离开了家乡吉林市,踏上我人生第一个生活舞台──桦甸县八道河子公社穷棒子沟知青点。集体户就建在一条山沟里,四面环山,一条很细的小河在门前流淌,而八道河子公社四面环着更多的山,一条大河穿过集镇。知青生活先是很新鲜、热闹,后是孤寂、清苦。我们每天爬到对面山上扛伐倒的木材,上午下午各一趟,既简单又辛劳。不干活时,我就登上集体户侧面的山梁上画水彩写生。那时因为没人教我色彩,也不懂写生原理,却每每对着群山和沟底的几座村屋及集体户的大砖瓦房,依样画瓢,乐此不疲。没有色彩关系,不会运用透视,画出的一幅幅写生,却入乡随俗,很似农民画,特别像当时农家炕柜上的玻璃画。虽然我每次写生都是为了练画,但那样的写生,对我后来考大学并没有什么帮助,那些画现在一幅也找不见了,可是坐在那高高的山梁上,远眺春山翠树、晚秋溪水,还有那匆匆落日带来的鲜红的火烧云,她邈远散去……也带走了我那远离家乡寂寥彷徨的心绪。那个年代的知青生活,心是颓废的,但眼前的大山是丰饶的,登高远望,苍苍茫茫的山林,使我艰苦的知青生活有着一份朦胧的寄托。

八道河子镇中有一个商店、一个饭店、一个邮局,这是我们经常去的地方。那个商店有两节柜台,是卖连环画的,我每几天都要到这里寻觅一次,买几本连环画。因为是不间断地来,所以一搭眼就知道哪本是新到的货。在这个山区的小镇上,这两节售连环画的柜台,像漂流在江河中泅水者手中拽着的绳索,令我踏实。在那文革后期的年代,即便是在城市文化书籍也少得可怜,这短短的两节连环画柜台就成了生活在这远离城市的乡村的我唯一与艺术相联的纽带。每一次我从三公里外的集体户去街里时,心情都是激动的,渴盼的,忐忑不安的,一路的跑着、奔着,第一站会直向卖书的小柜台。那份情怀,多少年过去了,依然还能感受疾步迈向商店时那心头的阵阵狂跳。

半年后,穷棒子沟这个40多人的大集体户散伙了,我们十几个男女生被送到向阳大队一小队重建的集体户。这个集体户不再是在山沟里而是在村庄中,我们真的和贫下中农生活在一起了。这个村俗名叫孤顶子村,分前屯和后村,村庄有几十户人家,座落在孤顶山的脚下。这是一座很大的孤山,将向阳大队的几个小队分开,山后还有个村子叫老狼沟。到那时,我才真正开始和老乡有接触,所接触的老乡性情朴实,为人友善,年长的视我们是自己的孩子,年轻的视我们为兄弟。相处久了,我们这些知青分别都有了自己的“堡垒户”,即关系处得比较好的老乡家在过节或有做好吃的时候都要找我们去家里吃饭。我们从城里回来,也会带些东西给老乡。融融的亲情,淡化了许多我们远离家人的苦涩。至今我还记着那些好朋友的名字—王江、王河、夏利民、宋保宗、何立伟等等。最令我难忘的是一次我回城探亲,因为当时农村日用品很缺,乡亲们让我找父亲帮忙买肥皂,十几家凑够了元钱让我带着,下车到家门前正碰上妹妹去看电影,当时正在上演恢复的老电影《地雷战》,我抢了票就去看电影,没想到拿的学生票,我一个知青形象,又黑又老,被堵在电影院门前不让进,同时有十几个半大小子也因不是学生而被阻挡在外,大家又吵又哄地聚在门前不肯离散,直到电影开演十分钟才被放行。看完电影站起身来,才想起上衣兜里揣着的元钱,举手再摸时,鼓鼓的兜里那一沓各种面值不等的零散钱,已没了踪影。当时大脑一片空白,像无头的苍蝇,一直在电影院的椅子下乱找,过了好一阵才清醒过来,不可能丢在这椅子下边,一定是在门前人们起哄时被掏了。元钱在年不论是工人还是农民家庭都是一笔巨款,何况这是十几家老乡一笔一笔凑的,最大的票子只有两元,最小的还有一角钱。我当时又悔、又恨,沮丧得想死去,因为我的家境也很穷,父亲一个人挣工资,我还有三个妹妹在上学。我没有勇气对家里讲这件事,所以在家里呆了两天垂头丧气地回到集体户,我不知怎样面对还等着我买回肥皂的乡亲,不知该怎样解释,但是我必须面对,我已经记不清当时是怎么对老乡们讲的,只记得老乡们听后有的沉默不语,有的安慰我说“没关系”……我发誓将来一定要慢慢地赔给大家。此事让我大病一场,一些好心的老乡来看我,总是重复那句话“没关系”。年我被招工回城,一直到离开那个村子,我也没能偿还上那笔钱。这笔帐像一根针,一直扎在我的心头,令我时时作痛。

多少年过去了,我的许多记忆都已经冬眠了,但是我的知青岁月的许多情景像杨絮一样总是在我的眼前飘荡飞扬。在那跌撞的生活里,人们常常认为知青的时代是虚度的岁月,可是我能记起最多的事情,却是那个遥远的小山村的故事。一切皆可凋零,但那孤零零的大顶子山,那么多淳厚质朴的脸,一生都镶嵌在我的记忆中,桦甸的乡村生活像一条汩汩流淌的河,将伴我终生。

抗联组画—牺牲

纸本设色cm×cm

老子出关

纸本设色cm×cm

在朱耷山水上耕种

纸本设色cm×cm

在海边

纸本设色90cm×cm

走过沱沱河

纸本设色cm×cm

老子出关

纸本设色cm×cm

老子出关(局部)

纸本设色

乡村的齐白石

纸本设色cm×cm

乡村的齐白石(局部)

纸本设色

蒙山写生7

纸本设色36cm×65cm

蒙山写生7(局部)

纸本设色

蒙山写生8

纸本设色36cm×65cm

蒙山写生8(局部)

纸本设色

蒙山写生12

纸本设色36cm×65cm

蒙山写生12(局部)

纸本设色

.蒙山写生1

纸本设色cm×65cm

蒙山写生1(局部)

纸本设色

徐志摩

纸本设色cm×74cm

章士钊

纸本设色cm×74cm

母亲看我画小平

纸本设色cm×cm4

塞外,春天还不曾苏醒

纸本设色cm×cm

*昏?老头让牛群跑起来

纸本设色cm×cm

*昏?老头让牛群跑起来

纸本设色局部

*昏?老头让牛群跑起来

纸本设色局部

*昏?老头让牛群跑起来

纸本设色局部

抗联(重大题材)

纸本设色cm×cm

抗联(重大题材)(局部)

纸本设色

藏区日记(节选)

文\袁武

年9月11日

今天是来西藏的最后一天,十几天的西藏行,匆匆赶往了羊卓雍错、江孜、日喀则、林芝、山南、纳木错等一系列的景点,往返忙碌,走马观花,每天在寺庙与美景中穿梭。不变的是养眼的碧蓝的天空和凝固而厚重的朵朵白云,让人时刻觉得心房是敞开的。昨天开始在拉萨自由活动,早上七点和海岩、振生打车去了大昭寺广场,因为这里有众多的朝拜人。蒙蒙的晨曦中,没有白天那些拥挤的旅游客,几乎全部是来自西藏四方的藏教信徒。刚到广场,我是没有目的地在人流中抓拍形象,后来发现有许多人都停留在广场中部的铁栅前,久久顶礼膜拜。我站在右侧大香炉旁,可以拍到专注凝神的朝拜者侧面,形象、眼神、年龄、身份,一切都是不同的,但状态、神情、心境是那么的相同,无论是仰首还是闭目,无论是祈祷还是静默,都是专注而虔诚、心静如水、目不旁视。我还是第一次这样近距离地走入藏人的宗教空间,他们的这种神圣肃穆的情景,震撼了我。

日出前的拉萨是寒冷的,但在这闻名遐迩的大昭寺外围的八廓街上,朝圣的人们步伐急急切切,人流浩浩荡荡,他们往返循环,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在祈祷、礼拜中艰难地走在成佛之路上。在人头攒动的膜拜行列中,一个消瘦、修长的长者,身材笔直,动作严谨规范,一丝不苟地做着一个又一个长跪。在别人只是在低头祈祷时,他却反复地大跪然后仆伏在地,神情庄重,表情严肃,在无数长跪之后,又在原地向四方拜跪一周,然后义无反顾地朝大昭寺方向跪拜行进。当他已淹没在人流中,我突然有了向他表示敬慕的心意,我绕过大香炉,迎向他给了一百元钱,在我之前一个藏族老太太正在给他一元钱。也许我的钱票有些大,他平静的眼神移向我,低声说了一句藏语,但神情依然安静平和。我也无语以对,因为我也只是表示一种心情。另外一位老太太使我再一次送上一百元,因为两个多小时,她一直在那儿祈祷,又矮又瘦,满脸皱褶,凹陷的嘴不停在叨念。那孤零瘦弱的侧影,令我想起了远在千里之外的母亲,我不知道她在祈祷什么,更不知道她能否得到回报,但她的执著、真诚感动了我,寒冷中长久不肯离去的老人让我流下泪水……昨天上午我拍了许多朝拜者的侧影,我很盲目,却又很激动,我为抓拍到生动的形象而兴奋,也为没有抢拍到那些好形象而懊悔。我不知道这些朝向一方的男女老少的脸,将成为我怎样作品的素材,但我固执地钉在这个角落,一直在拍着一个又一个朝向东方膜拜的善男信女们深沉的表情。

今晨我独自一人比昨天更早地来到大昭寺前这块充满宗教气氛的雾气与烟气相弥漫的广场。我已确定怎样完成这幅创作,甚至连题目都想好了,《清晨·大昭寺》,我要用三十个头像组成这个画面,用各自不同的祈祷者的脸表达宗教的力量,表达信仰的崇高。这几天在许多旅游点所遇到的那些难缠的兜售小商品的藏族人,一群群拦劫你要钱的大人和孩子,一度让我对这个美丽的地方失去了好感,并不是我恋财,是对这块有着心灵净土之称的地域的失望。心灵没有信仰,行为就没有束缚,这一点作为汉人的我和许多同胞真的汗颜,现在的人们不在乎生命的归属,不惧怕灵*的劫难。

看着这众多从西藏乃至各个藏人生活居住的地方,踏过积雪覆盖的山峰和狂风呼啸的高原千里迢迢奔赴而来的有信仰的人们,我从心灵深处得到感染。对于宗教,对于藏族神学,我一无所知。眼前那高举双臂于头顶的人们,每一步祈求的跋涉,都显得那么壮美;漫长的祈祷之路,当微弱的晨光透过浓浓的晨雾洒在每一个祈祷者的面容上,那仅有的一块亮光使每个人都显得那么美丽,那么圣洁。

大昭寺的清晨之1

纸本设色68x82cm

大昭寺的清晨之2

纸本设色68x82cm

大昭寺的清晨之4

纸本设色68x82cm

大昭寺的清晨之6

纸本设色68x82cm

大昭寺的清晨之8

纸本设色68x82cm

大昭寺的清晨之11

纸本设色68x82cm

大昭寺的清晨之24

纸本设色68x82cm

大昭寺的清晨之25

纸本设色68x82cm

大昭寺的清晨之三

纸本设色xcm

大昭寺的清晨之三1

纸本设色

大昭寺的清晨之三2

纸本设色

大昭寺的清晨之三3

纸本设色

=============================艺汇

艺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