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甸发布时*/文化/生活指尖上的报纸“医者无惧,医者仁心。人因责任而有价值,人因奉献而人生完满。”这是医院循环泌尿内科护士梁天玉日记里的一段文字。5月12日清晨,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天玉,马上准备行李,去支援舒兰,我去接你。”电话那医院循环泌尿内科护士长急促的声音。仅一个小时,这批由25人组成的医疗队便踏上了支援舒兰疫情的征途,这天是第个国际护士节。抵达舒兰后,经过了简单的休整,这些医疗队员便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当中。桦甸市援舒医疗队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核酸检测的采样工作。他们穿起厚重的防护服,到任务名单上的小区一个个地去进行咽拭子采样与采血。“爬了一天的楼梯,在防护服下,汗水早已湿透衣服,滴落到脸上,像有虫子在脸上爬,痒痒的,我们除了忍着,还是忍着。”梁天玉回忆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此次逆行舒兰也牵动着梁天玉父母的心。梁天玉的老家在白城,父亲知道她去舒兰的时候在“爸爸是*员,也曾是一名*人,上过战场。如今你接过我手里的接力棒,爸爸妈妈支持你,不用担心家里,照顾好自己,做好防护。”为此,梁天玉父亲还专门赠字给她,来坚定她“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在一次采样后,医疗队员拖着疲惫的双腿从七楼下来,刚刚走出楼道,楼上忽然传来一声稚嫩的童音:“阿姨加油!”回头望去,虽然辨不清从哪个窗户传来的声音,但就这一声“阿姨加油”却是他们听到的所有鼓励的话语中最温暖的声音,力量再次涌遍全身。“舒兰加油,必胜!”医疗队员如此回应。邱小娟,23岁,医院内科的护士,也是整个医疗队中最小的一位。刚来的时候,一些老队员看到这么年轻的队友着实捏了一把汗。但邱小娟用在舒兰工作的整整11天,证实了“邱一针”绝非浪得虚名。不论光线的明暗还是被采集人血管的深浅,邱小娟全部都是“一针见血”。于是,“邱一针”成了她新的称呼。年轻人有着年轻人的活力和思维,她用双面胶将手套和防护服紧紧粘在一起,避免了手套和防护服之间产生的缝隙;用旧口罩带在脑后拉紧新口罩带,避免了口罩长时间勒耳朵;用碘伏擦拭护目镜内侧,避免起雾……医疗队中的魏书生,是来自桦甸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的一名司机。疫情以来,他驾车往来于各个疫情防控一线,这次,他又Get了一项新“技能”——穿脱防护服。厚重的防护服穿脱起来非常有讲究:穿好后不能有一点皮肤暴露在外面,脱的时候不能和皮肤及其他衣物有一丝接触。魏书生每次按照规范穿戴完毕后还会帮助其他队员检查有没有裸露部位。此外,工作中的抬抬扛扛、清点物资、核对被检人员名单等都由他来完成。用他的话讲:“我是男人,照顾这些女孩子是我应该做的”。为了配合舒兰市尽快完成工作,桦甸援舒医疗队冒雨坚守岗位,社区工作人员为他们搭建临时帐篷,组织居民有秩序地排队采集咽拭子样本。在临时帐篷前,居民们纷纷为医护人员撑起一把把雨伞。“你们辛苦了,你们是来帮我们的,谢谢你们。”“等疫情过去了,欢迎你们再来舒兰。”一句句真挚的话语感动着医疗队员,也表达出当地百姓对未来的憧憬。据悉,桦甸市援舒医疗队共33人已圆满完成了在舒兰的各项任务,现已全部凯旋。病*无情,人间有爱,这些白衣战士犹如生生不息的火焰,燃烧着病*,也燃烧着无悔的青春。眼前的疫情一如歌中所唱:“黎明的那道光会越过黑暗,有一万种的力量让你不再孤单……”
编辑:迟学鹏
编审:李丽娜
总编:于海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