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甸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8月27日听看早安吉林台风来袭学校 [复制链接]

1#

本节目由佳凝
  邮箱:dybzszqyj

nhsa.gov.cn


  通讯
  为进一步加强外卖配送和快递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做好人员健康防护,我们组织制定了《外卖配送和快递从业人员新冠肺炎疫情健康防护指南》。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代章)年7月10日

外卖配送和快递从业人员

新冠肺炎疫情健康防护指南

一、岗前防护准备


  1.做好防疫物资储备。根据员工数量储备足够数量的疫情防控物资,包括消*设备、消*用品、口罩、手套、洗手液等。


  2.保障员工每日防护用品。定期为工作人员分发口罩、手套、消*剂等防疫物品,按照每工作4-6小时更换一次的频率进行发放。每日登记员工健康状况,测量体温,提醒员工如身体不适及时就医。


  3.开展防疫知识培训宣传。外卖配送和快递从业人员知悉防疫要求,具备个人防护意识,熟悉应急处置流程,主动配合疫情防控工作。


  4.员工做好自我健康管理。外卖配送和快递从业人员要及时了解外卖配送或所负责收发快递区域的疫情风险等级。上岗前检查工作服、口罩、手套和手消*剂等个人防护用品的数量和质量,并测量体温,如出现体温异常,应当报告单位并及时就医。

二、业务配送、分发环节的个人防护


  5.做好外卖和快递运送工具的清洁消*。应当保持餐饮外卖的配送箱清洁消*,避免餐食遗撒,提倡增加清洁消*频次。对快递运送车辆的封闭式箱体、闸把、扶手等频繁接触的部位应当进行清洁消*,可用有效氯mg/L的含氯消*剂擦拭消*,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6.加强外卖和快递拣取、运送等环节的个人防护。外卖配送和快递从业人员在取外卖或快递以及装运过程中,应当佩戴口罩、手套。口罩或手套弄湿或弄脏后,应当及时更换。


  7.分区放置外卖和快递,减少相互污染。餐饮外卖配送过程中,提倡将直接入口食品和非直接入口食品、需低温保存的食品和热食品,使用洁净的容器或者独立包装进行分隔。在快递装运过程中,要尽量将生鲜类与其他类快递分区放置。


  8.减少直接用手接触公共设备或设施表面,及时做好手卫生。在外卖配送或上门收发快递过程中,尽量减少直接用手接触楼梯扶手、电梯按钮、门把手等公共设备和设施;如乘坐厢式电梯,要佩戴口罩、手套。


  9.强化外卖配送和收发快递过程中个人防护意识。在与顾客签收外卖或快递过程中,要佩戴口罩、手套,减少直接接触,交谈时至少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在医疗卫生机构等特殊场所外卖配送或收发快递后,要及时做好手卫生。


  10.提倡采用非接触方式配送外卖和收发快递。中高风险地区,外卖配送和快递从业人员应当在与顾客协商同意的情况下,尽量采取无接触配送方式,减少人员接触。


  11.优化外卖配送和快递收发服务。在配送汤汁类外卖或生鲜类快递过程中,要提前与收件人电话联系,确定交接方式,减少滞留时间。在运送过程中注意是否有液体渗漏。如有液体渗漏,要及时更换外卖外包装,并对运送工具进行清洁消*。


  12.加强就餐环节的个人防护。应当选择通风良好、干净卫生的餐厅(馆)。点餐时,应当选择非直接接触式付款方式。就餐前,应当先洗手或选用速干手消*剂。


  13.加强手卫生。去卫生间时,避免直接用手触摸门把手等公共设备,便后应当及时进行手卫生。


  14.注意个人卫生习惯。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眼、鼻,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臂遮挡等。


  15.减少聚集和近距离交谈。休息时,外卖配送和快递从业人员之间应当减少聚集,与他人交谈时至少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尽量减少前往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和人员密集的场所。

三、生活环境的卫生防护


  16.加强室内空气流通。在温度适宜时,宿舍尽量采用自然通风,或使用排气扇加强空气流通。如使用分体式空调,应当在使用空调前对其进行清洁,使用过程中每运行2-3个小时开门或开窗进行通风换气20-30分钟。


  17.保持宿舍环境整洁。安装防蚊防蝇装置,及时清理垃圾和杂物。卫生间应当干净整洁,确保洗手设施运行正常,并配备洗手液等洗手用品;注意检查下水管道、卫生间地漏等的U型管水封,缺水时及时补水。


  18.做好清洁消*。对电脑键盘、鼠标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每天定期清洁消*,可用有效氯mg/L的含氯消*剂擦拭消*,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地面可用有效氯mg/L的含氯消*剂擦拭或喷洒消*,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净。


  19.及时清洗工作服、保洁用品等,定期消*。工作服、拖布和抹布可用有效氯-mg/L的含氯消*剂浸泡30分钟,然后按常规清洗,晾干存放。

四、应急应对措施


  20.外卖配送和快递从业人员上班时出现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疑似症状时,须主动报告单位并及时就医。尽量避免乘坐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医院医院内应当全程佩戴口罩。


  21.当接触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后,外卖配送和快递从业人员应当及时主动报告单位并配合做好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流行病学调查。

关于印发肉类加工企业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南的通知

联防联控机制综发〔〕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生产建设兵团应对新型冠状病*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


  为进一步加强肉类加工企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我们组织制定了《肉类加工企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南》。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代??章)年7月21日

肉类加工企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南


  为科学指导肉类加工企业落实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特制定本指南。本指南重点对存在生鲜、低温的肉类屠宰、分割、存储等工艺过程作出疫情防控要求,肉类加工企业的其他工艺过程可参照《关于依法科学精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发〔〕28号)中《工业企业和建筑施工企业新冠肺炎防控技术方案》相关要求开展防疫工作。

一、组织保障和制度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肉类加工企业应当成立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各项措施落实。


  (二)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肉类加工企业应当围绕关键环节和重点岗位,制订专门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应急处置预案和工作制度,包括组织领导体系、责任分工、排查制度、日常管控、后勤保障、应急处置等,并按要求严格落实。


  (三)做好物资保障工作。肉类加工企业应当设立企业测温点和临时隔离点,结合应急方案储备足够数量的疫情防控物资,包括口罩、手套、消*设备及用品、非接触式体温计等。

二、人员管控要求


  (一)建立上岗员工健康卡制度。企业要做好新进员工近期行程及健康状况登记,建立上岗员工健康卡,切实掌握企业员工流动及健康情况。鼓励新进员工上岗前自愿接受核酸检测。


  (二)加强日常健康监测。肉类加工企业应当加强人员出入管理和健康监测,建立全体员工健康状况台账和风险接触信息报告制度,设置测温点,落实登记、测温、消*、查验健康码等防控措施,实行“绿码”上岗制。


  (三)加强外来人员登记与管理。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外来人员进入,确需进入厂区的,需询问单位、健康状况、接触疫情发生地区人员等情况,通过登记、测温、消*、查验健康码等措施并佩戴口罩后方可入厂。车辆进出时,门卫值班员、工作人员和司机应当避免不必要的接触。


  (四)加强防控知识宣传。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引导员工掌握新冠肺炎和其他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加强自我防护意识。

三、重点环节和重点场所防控要求


  (一)源头管控。肉类加工企业应当把好禽畜肉类来源的“追溯关”“自查关”“检测关”“贮存关”,建立健全全程追溯机制,严禁加工不符合动物检疫规定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畜禽肉。除了索票索证和进货查验记录外,进口畜禽肉类食品应当具备《核酸检测合格证明》方可入厂生产。做好畜禽肉类食品转运存放区域、运输工具、货物外包装及其他相关用品用具的清洁和消*。

(二)通风换气。普通厂房优先选择自然通风,如条件不具备可辅以机械通风。密闭厂房应当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空调系统供风安全,采用全新风模式,关闭回风系统,确保人均新风量≥30m3/h。空调通风系统应当定期进行检查、清洗、消*,确保运行清洁安全。


  (三)生产过程防护。


  1.饲养车间。


  (1)作业人员进入饲养车间需更换工作衣、鞋,走过消*池,用消*液洗手后入场。


  (2)动物运输车辆进厂应当使用~mg/L的含氯消*液进行充分喷洒消*,消*作用30分钟。动物卸车台应当进行清洗消*;卸车完毕,车辆经冲洗、喷雾消*后方可离场。


  (3)圈舍的通道、地面、墙面应当定期用mg/L的含氯消*剂充分喷洒或擦拭消*,消*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圈舍附近应有粪便集中储存设施,并及时清除。


  (4)生病畜禽的运送应当备有不渗水密闭的专用运输工具,车间进出口处应有消*池,排出的污水应当加入消*药物处理。


  2.屠宰车间。


  (1)供宰动物应来自非疫区,并具有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运载工具消*证明,按国家有关规定、程序和标准进行宰前检验。


  (2)作业人员进入屠宰车间需更换工作衣、鞋,走过消*池,用消*液洗手后入场。


  (3)动物宰杀后放血处应当装有冷、热水刀具消*器和洗手池,进行刀具消*并洗手。


  (4)屠宰车间每天屠宰完毕清洗后,用无腐蚀性的消*剂对作业环境和设备进行消*。


  (5)兽医卫检员专用刀(钩)具,生产前后必须用~mg/L的含氯消*剂充分喷洒或擦拭消*。


  3.分割肉车间。


  (1)作业人员进入分割肉车间需更换工作衣、鞋,走过消*池,用消*液洗手后入场。


  (2)每班工作结束后必须彻底清洗加工场地的地面、墙壁、排水沟,然后使用mg/L的含氯消*剂充分喷洒或擦拭消*,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3)分割肉车间内的设备、工器具、操作台等物体表面应当每班用mg/L的含氯消*剂充分喷洒或擦拭消*,消*作用30分钟。可移动的设备,如工作台、砧板,清洗时要将表面的肉屑用钢刷清除;不可移动的设备,如绞肉机、切片机、搅拌机、包装机、锯骨机等要将表面的肉屑清除干净;然后用消*液喷洒消*,再彻底洗净。


  4.包装车间。


  (1)作业人员进入包装车间需更换工作衣、鞋,走过消*池,用消*液洗手后入场。


  (2)包装车间每天工作完毕后,用无腐蚀性的消*剂对作业环境进行消*。


  5.冷库。


  冷冻产品必须堆放在清洁平滑的垫板上,垫板应当经常清洗消*。冷冻分割肉应当采用托盘式货架堆垛,人工进入冷库堆放时要穿库房用鞋,穿防寒服。


  6.化验室。


  (1)化验室应当有防潮、防蝇、防尘的设备。墙面、地面应当定期清扫消*。


  (2)化验室的空调应当定期进行检查、清洗、消*,确保运行清洁安全。


  (四)公共区域防控。


  1.会议管理。应当控制会议频次、规模、时间,提倡采取网络视频、电话等线上方式召开会议和培训,确需开展现场活动的,需按规定向企业相关部门申请。参会人员需做好个人防护。会议过程中至少每小时进行一次开窗通风,确保人员之间的间隔在1米以上并按要求佩戴口罩。


  2.就餐管理。员工食堂应当设置洗手设施和配备消*用品,采取错峰用餐、分散就餐等措施,减少人员聚集,用餐时避免面对面就坐,避免与人交谈。


  3.宿舍管理。员工集体宿舍应当严控入住人数,原则上每间不超过6人。宿舍应当设置可开启窗户,定时通风,每日至少开窗通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对通风不畅的宿舍应当安装排风扇等机械通风设备。盥洗室配设洗手池和消*用品,定时清洁。


  4.公共区域消*。安排专人对办公区域、会议场所、宿舍及其他人员活动场所和相关物品定时清洁消*,如门把手、楼梯扶手、电梯按键等频繁接触部位应适当增加消*次数。用mg/L含氯消*液进行喷洒或擦拭消*,对不耐腐蚀的表面和用品用具用清水冲洗干净。


  (五)环境定期监测。加强重点场所风险排查,开展环境中核酸的定期监测工作,建立环境定期核酸监测档案。中风险和高风险地区肉类加工企业应当每天在屠宰车间、分割肉车间、包装车间采集各5份环境标本进行核酸监测。低风险地区肉类加工企业应当每周至少进行一次采样监测。

四、个体防护


  从业人员在岗时应当根据岗位需要正确佩戴口罩、手套等,做好个人防护。


  (一)检验检疫人员。检验检疫人员上岗前应当穿戴好工作服、手套、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防护镜、胶靴等。


  (二)待宰区工作人员。待宰区工作人员上岗前应当穿戴好工作服、手套、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面屏或护目镜、胶靴等。工作过程中应当避免直接接触动物的血液和体液。参与急宰的工作人员完成急宰工作后应当彻底洗手、消*。工作结束后,应当做好衣服和器械的清洗、消*。


  (三)屠宰工作人员。屠宰工作人员进入屠宰车间前应当穿戴好工作帽、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面屏、手套、工作服、胶靴等防护用品。放血工人和与水接触较多的工人应当穿防水的衣裤。屠宰技术人员不得徒手操作。工作结束后,人员应当采用有效浓度的消*液对设备、工器具、场地等进行消*。工衣统一收集、清洗、消*。


  (四)分割加工人员。分割加工人员进入车间前应当穿戴工作帽、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面屏、手套、工作服和胶靴,根据岗位需求穿戴相应的围裙和雨衣。生产结束后,人员应当采用有效浓度的消*液对设备、工器具、场地等进行清洗、消*;人员应当洗澡后离开车间。分割车间员工工衣应当和其他区域员工工衣分开清洗、消*。


  (五)包装和副产品处理人员。包装和副产品处理人员进入车间应当穿戴工作帽、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面屏、手套、工作服、防水围裙、防水套袖和防潮防滑的胶靴。进入车间和生产结束均需按照流程进行洗手消*和鞋靴的清洗、消*,生产结束后洗澡离开车间。


  (六)低温环境工作人员的防护。低温环境工作人员进入车间前应当穿戴工作帽、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面屏、手套、工作服和胶靴,根据岗位需求穿戴相应的围裙和雨衣。冷冻、冷藏车间的人员进入工作区时应当穿戴有防护耳朵的棉帽、棉服和棉鞋,并佩戴手套。


  (七)外围工作人员的防护。维修、制冷、配电、污水处理及无害化处理等岗位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岗位前应当穿戴适宜的工作服、工帽、工鞋及其他要求佩戴的个体防护用品,并保持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


  (八)减少员工的密切接触。合理安排员工的作业班次,降低加工车间分割、切片、挑拣、清洗、包装等作业工序的员工密度,2名员工之间应当保持至少1米的安全距离。


  五、异常情况处置与报告


  (一)核酸检测阳性样品的处置措施。一旦接到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通知有新冠病*核酸检测阳性的样品,企业应当根据当地要求对相关物品和环境采取及时应急处置,迅速启动本单位应急预案,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采取对相关物品临时封存、工作场所进行消*处理和对可能接触人员及时开展核酸检测和健康筛查等措施。相关物品按照医疗废弃物集中转运处理,应当使用双层*色垃圾袋盛装,封口严密,避免运输过程溢洒或泄露。参与相关物品清运工作的人员应当做好个人防护,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等。


  (二)员工出现异常状况的应急处置。


  1.企业应当设立隔离观察区域,员工出现可疑症状或排查发现为密切接触者时,企业应当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配合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或居家医学观察,并按要求封闭其所在工作场所以及员工宿舍等生活场所,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同时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对其活动场所及使用物品进行消*。


  2.企业一旦发现病例,必须实施内防扩散、外防输出的防控措施,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疫点消*等工作,并对该员工作业的工作场所及其加工的禽肉类进行采样和核酸检测。根据疫情严重程度,暂时关闭工作场所,待疫情得到控制后再恢复生产。

关于印发农贸(集贸)市场

新型冠状病*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通知

联防联控机制综发〔〕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生产建设兵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


  为科学规范指导开展农贸(集贸)市场新冠病*环境监测工作,深入开展病*溯源和疫情防控,我们组织编制了《农贸(集贸)市场新型冠状病*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代章)年7月30日

农贸(集贸)市场

新型冠状病*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农贸(集贸)市场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点场所,加强对农贸(集贸)市场新冠病*环境监测,对于深入开展病*溯源和疫情防控意义重大。为科学规范指导开展农贸(集贸)市场新冠病*环境监测工作,特制定本技术规范。

一、监测对象


  监测重点为具备区域辐射能力的大型农贸(集贸)市场,特别是包括冷冻、冷藏功能的肉类和海鲜水产交易摊位,或者存在潮湿、密闭空间的市场。

二、监测内容


  (一)市场内重点摊位的设施、用具表面病*检测。重点对摊位台面、面板、地面、把手,以及各种制作和使用器具等表面,包括脱毛或切割机械、刀具等,采集拭子样本。


  (二)市场内重点摊位从业人员咽拭子、衣物表面、手部病*检测。对处于工作状态的从业人员手部表面,采集拭子样本。


  (三)市场内重点摊位存放食品的冰箱、冷藏柜内部表面病*检测。对储藏食物过程中经常触及的冰箱、冷藏柜内表面,采集拭子样本。


  (四)市场内销售的肉、禽类和海鲜水产类食品的病*检测。对市场内销售的食品应当按照无包装食品和有包装食品加以区分,其中有包装类食品重点是需要冷藏运输的肉、禽类和海鲜水产类食品,采集拭子样本。


  (五)市场内排水系统中污水的病*检测。重点包括市场内海鲜水产、肉禽类产品摊位来源的污水,采集拭子样本或污水样本。


  (六)市场内公共空间中人员接触较多的部位,包括主要进出口的电梯按钮、楼梯扶手、门把手表面,茶水间、卫生间等公用设备设施表面,潮湿的公共通道和卫生间地面、墩布池等采集拭子样本。


  (七)市场内经常性跨区域移动的工具或物品,包括垃圾车、垃圾桶、墩布等清洁工具,转运物品的拖车等,采集拭子样本。


  (八)市场内工作人员聚集、通风不良的环境,包括办公室、工具间、休息间、局部交易环境等环境拭子及气溶胶样本。

三、样本采样


  (一)样本要求。


  1.从业人员咽拭子、手部、衣物和其他物体表面拭子样本:要求用病*采样管中的病*保存液,充分浸润采样棉签后,对拟采集的手部或物体(包括公共通道的地面)的表面重复涂抹、涮洗3次以上。同时要满足对采样对象表面,进行多点分布式采样。


  2.食品表面拭子样本:食品样本不可直接进行采集,应当首先将拟采集的食品小心分离,并存放于洁净采样袋后,再进行拭子样本的采集。要求用病*采样管中的病*保存液,充分浸润采样棉签后,对拟采集食物样本的表面重复涂抹、涮洗3次以上。同时要满足对样本表面,进行多点分布式采样。


  3.污水样本:按照市场内排水系统分布情况,选取2-3处污水采样位置,重点为内部管网汇集处、水流方向的下游或与市*管网的连接处。采集拭子样本要求,用采样棉签浸入污水中,使其吸附污水并在采样管中对涮洗3次以上。采集污水样本要求,用聚乙烯塑料瓶收集30-mL污水水样;大于mL体积的污水采集可以使用聚乙烯塑料桶或现场水样专用富集设备。同时要满足对污水采样位置,进行多点分布式采样。


  4.动物样本:对于活体动物,可分别用采样棉签采集其体表拭子、口咽拭子和肛拭子,也可以采集其排泄物或分泌物样本,并在记录单上进行相应记录。对于以经过剥皮等处理的动物样本,分别用棉签采集其体表和体腔拭子样本,要求用病*采样管中的病*保存液,充分浸润采样棉签后,对拟采集食物样本的表面重复涂抹、涮洗3次以上。同时要满足对样本表面,进行多点分布式采样。


  5.其他器具:笼具或鱼缸等装运、养殖动物的容器,需首先观察或了解该容器具体存放、养殖过的动物类型,采集容器内壁拭子样本或内容物液体样本。


  6.人员聚集、通风不良的局部交易区域、办公室、休息间等环境采集气溶胶样本。


  (二)采样方法。


  1.采样周期:对重点大型集贸市场(特别是销售生鲜类产品的市场)按照1次/周,对其余需要监测的集贸市场按照1次/月的频次进行病*监测。


  2.采样实施:现场采样由两名以上的工作人员参与完成,采样时应当穿戴防护服、防护口罩、鞋套和医用一次性手套。采样过程需开启现场采样视频记录设备。


  3.采样装备:病*采样箱、病*采样管、气溶胶采集器、样品记录单、手消设备、洁净采样袋、冰袋、高危险生物样本转运箱和生物安全垃圾袋等。


  4.采样记录:样本信息应当包括样本采集的采样时间、地点、集贸市场名称、摊位编号、采样类型、样本编号以及采样人等信息。


  5.采样操作:采样开始前,要求穿戴防护服、口罩、鞋套和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进入采样现场,并使用手消进行手部消*。拭子样本采样过程中,采样棉签只能接触当前采集的样本,避免触碰到其他物体。污水样本采集前,先充分搅匀,然后取样。污水分三层以上,不能搅匀时,可按各层量的多少的比例分层取样。气溶胶样本采集使用气溶胶采集器,设定采集高度、空气通量和采集时间,进行气溶胶采集,将采集后的吸收液或滤膜放置在特定的低温容器进行转运。采样结束后,清理废弃物后离场。


  6.样品转运:采集样品连同采样记录单应当在24小时内运送至当地指定的病*监测机构进行检测,样本建议冷藏存放于高危险生物样本转运箱中,并由专人、专车进行转运。

四、检测


  (一)样本分装和保存。


  1.样本分装:标本采集后应当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生物安全柜内分装,但个人防护装备参照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的防护要求。所有采集对环境标本应当分装到大小适合的带螺旋盖内有垫圈、耐冷冻的样本采集管里,按照ul/管进行分装。容器(采集管)外注明样本编号、种类及采样日期。用于后续核酸提取和病*分离等实验室检测工作。


  2.样本保存:用于病*分离和核酸检测的标本应当尽快进行检测,能在24小时内检测的标本可置于4℃保存;24小时内无法检测的标本则应当置于-70℃或以下保存(如无-70℃保存条件,则于-20℃冰箱暂存)。


  (二)污水水样前期处理。使用离心技术去除污水中杂质。先打开低温离心机,待温度降至4℃左右,建议离心力离心30分钟,取上清。再使用膜吸附技术或超滤技术进行上清液的浓缩。


  (三)核酸提取。新型冠状病*的常规检测方法是通过实时荧光RT-PCR鉴定。任何新型冠状病*的检测都必须由经过相关生物安全及技能培训的人员进行操作。对已经灭活的样本,应当在生物安全二级(BSL-2)实验室内,使用自动化核酸提取仪,配套核酸提取试剂盒进行病*核酸的提取。核酸提取后,应当将核酸产物进行分装,用于后续核酸实时荧光定量(RT-PCR)及深度测序。核酸提取操作参考相关厂家试剂盒说明书开展。


  (四)实时荧光定量PCR。在BSL-2实验室中对所有已提取的核酸样本,应当用经CFDA批准的RT-PCR诊断试剂进行新型冠状病*核酸检测,以保证实验结果的正确可靠。RT-PCR反应体系和操作参考相关厂家试剂盒说明。每一次RT-PCR反应均应当设置阴性对照、阳性对照和无模板空白对照,以确保扩增体系工作正常。

五、实验室生物安全


  实验室安全级别参照最新版《新型冠状病*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第二版)》的相关内容进行管理。采集的环境样本属于未经培养的感染性材料,在采用可靠的方法灭活前进行的病*抗原检测、血清学检测、核酸提取、生化分析,以及临床样本的灭活等操作,应当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进行,同时采用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的个人防护。环境样本在采用可靠的方法灭活后进行的核酸检测、抗原检测、血清学检测、生化分析等操作应当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进行。
  附表:新型冠状病*环境检测标本送检表

-主播-

想收听佳凝读书·短视频,请扫下方

想与主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