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桦甸市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主线,坚持“企业不发财、桦甸不发展”和“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服务理念,精准施策、靶向攻坚,密集打出“五个聚焦”组合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务保障。
聚焦放管结合完善体制机制
为了全面强化党对营商环境工作领导,桦甸市建立了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全市“三级”书记抓营商环境建设文件,层层压实主体责任。完善营商环境考核指标机制,成立专班22个,对应指标抓好落实。对重点项目实行市级领导、责任单位、属地政府、项目负责人“四位一体、五项联保”机制,累计引进落地万元以上项目76个、建成投产重点产业项目93个。实行常态化营商环境建设明查暗访机制,全市通报督查结果。创新实施营商环境季度评议机制,对满意率低于90%的单位通报其上级主管部门,约谈主要负责人。制定市场主体参与营商环境建言机制,让企业家在涉企政策制定、民生事项选定、行管部门评定等方面有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话语权。推行企业家发挥市场主体活力激励机制,积极开展全市十大纳税贡献企业评选等活动,让企业家在桦甸市放心投资、专心创业。
聚焦便民利企优化政务服务
为了进一步实现便民利企,桦甸市投资2亿余元建成省内领先、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市民服务中心,推进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11个无差别综合窗口接入平台、稳定运行。全面落实“三集中、三到位”,实现政务服务事项进驻率、“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完成率“两个%”,真正做到“进一扇门、办所有事”。依托省工程项目审批系统,加快推动“拿地即开工”改革,鸿林泉食品公司山泉水项目首批成功进入全省线上“不见面”模拟审批流程。在全市9个乡镇、5个街道全部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实现政务服务平台向基层延伸,政务服务事项直达基层、直接地气。举办桦甸市首届政务服务知识竞赛,强化综合技能比武,全面提升政务服务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全力打造公安户籍业务便利版、企业退休综合受理快捷版等五大便民板块,以更优的政务服务环境全面提升市场主体的便利度及满意率。
聚焦简政放权提高办事效率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桦甸市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切实做到权力事项能放全放到位、税费能免全免到位、环节能减全减到位。全方位提高群众办事效率,让市场主体充分体会到办事的便利及快捷。企业注册登记再提速,在全省率先实现由过去2个工作日缩短到2个小时内办结,最快时1个小时办结,简单事项即来即办启动全省“三警合一”政务服务改革,实现群众办事由“找警种”向“找警察”转变。务实推进智慧城市项目建设,今年10月份有望建成投用“数字桦甸”运营中心,实现桦甸数字经济向网络化、智慧化、集约化、高效能发展。
聚焦减负降本健全要素保障
积极破解企业发展要素瓶颈制约,桦甸市着力开展负面清单之外零门槛、政府定价收费清单之外零收费、服务企业发展零距离“三个零”行动,及时足额兑现降本减费和资金、人才等方面扶持激励政策。率先开展“无还本续贷”业务,注资万元设立中小企业纾困基金,帮助企业节省融资成本累计余万元。启动“信易贷”线上业务,累计注册企业家,成功授信笔。动态调整涉企收费清单,加大减税降费力度,累计减税降费4.25亿元。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今年4月-6月,桦甸城市信用监测排名连续3个月保持在全国35名以内,位居吉林地区首位。
聚焦护商安商营造法治环境
桦甸市坚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全面落实吉林市“三年行动方案”和“进升年”方案,围绕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践行“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服务理念,切实保障投资者的权益受到保护。全力创建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强化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推行“阳光执法”,消除各种不必要限制和壁垒,切实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推进诚信政府建设,严格履行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协议,持续提升政府诚信和司法公信水平。深入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涉企乱收费整治等专项活动,对涉营商环境案件绝不姑息、严厉查处,累计办理案件20余起、党政纪处分30余人,以问责利剑护航桦甸营商环境建设。
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李婷丁美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