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药膏有哪几种中科白癜风医院董娟:英国如何进行国企改革
日不落帝国在二战后发现自己面临黑夜的时间越来越早了。 工业革命的创新精神在彼时几乎荡然无存。最直接的影响是英磅的购买力30年中下降了85%,更为糟糕的是1970年-1979年,英国经济的平均增长仅2.2%,而通货膨胀率年均却高达12.5%。这种缺乏增长力并且严重滞胀的现象也导致了新的经济学名词的诞生“英国病”。而撒切尔夫人成为英国首相后,这一现象得到了彻底扭转,也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国有企业私有化过程。 和所有需要解决滞胀的国家一样,撒切尔内阁执行了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的新经济*策,与此同时,在财*战略上坚持以货币主义为主的紧缩*策;一方面放松*府管制,鼓励市场竞争;一方面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引进外资。 卡斯商学院的院长理查德杰林沃特教授经历了那个特殊的时代,甚至还在2003年时成为英国*府雇员,担任了英国股东执行委员会主席,这是一个旨在从根本上提升英国*府作为国有企业股东的表现的委员会。 作为国有企业私有化的亲身经历者,杰林沃特认为私有化的几个关键问题在于:一、怎样私有化?二、如何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三、私有化过程中如何进行监督,平衡*治和商业的关系? 关于如何私有化,英国出售国有股遵循的是先易后难的秩序,优先级的是是盈利的国有企业。1979年~1988年,英国石油公司、英国宇航公司和英国电信公司这些效益不错的企业先被私有化。效益不好,没有盈利的公司则以私有化为目标进行内部管理整合,直至盈利,再接着被卖出。在1989年以后,电力公司和自来水公司这些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才陆续被出售。 而关于国有股减持的比例问题,杰林沃特用了“小心翼翼”来形容。以英国电信公司为例,当时若一下子全部将之推向资本市场,几乎无法找到可以接手的下家,整个股票市场也很难承受。因此*府就采取了逐步减持的办法,先是百分之十几的比例,再逐渐增加到百分之二十几,再到49%,最终国家不拥有控股权。英国*府努力使这个过程平稳,随着国有股的减持,而利润和竞争力不断增加才坚定了*府私有化的信心。 保证国有资产不被贱卖,英国*府有一套完整的体系来应对。首先是法律和法规的约束,英国在国有股出售之前,会在主管不同产业的*府部门外成立独立于*府的私有化立法和*策制定委员会,由他们联合公众的意见来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法规,使私有化的进程可以在制度上有了保证,避免人为的干扰。然后*府任命一些专业人士对国有资产进行评估,这些专业人士涵盖了金融、财务、证券以及管理、法律等各方面。由这些专业人士提交报告,尽量争取把国有股卖个好价钱。为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议会要求国家审计署对私有化之前和之后都要审计,为此专门设立了国有资产私有化绩效审计司。在这种更为立体的体制下,国有企业的私有化过程进行得比较顺利,杰林沃特也亲手主导过一桩国防企业的私有化,迄今为止,这家公司股票的最高价位也只是在他所卖出价左右徘徊。 英国股东执行委员会,其实是一个平衡*治和商业之间关系的机构。杰林沃特称这个机构的最大作用是:为了帮*府争取更大的利益,同时也是为了对抗*治的需要。这个机构的人虽然多数是英国*府雇员,他们代表英国*府行使国有股的权利,但完全是站在商业利益角度来行使,与*治无关。“我们引导其往经济的发展,使*治家或*客尽量少干扰正常的商业运作。”为了避免过多的*府雇员使委员会成为一言堂,它的董事会也会邀请很多人成为其独董,他们多数来自商界,和*治没有关系,甚至是来监督*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