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甸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威虎山并非座山雕老巢而是历史上的抗日根据 [复制链接]

1#

徐克导演的《智取威虎山》令人映像深刻。事实上,黑土地上那段跌宕起伏的剿匪历程的确充满魅力。在真实的历史中,智取威虎山、活捉座山雕背后,还有着鲜为人知的秘密。

曾有专门考察智取威虎山经过的作家前往海林,参观座山雕被俘时的老巢,过后颇为失望。因为这座山雕的巢穴不过是个半地下式、大一点儿的地窨子,隐蔽倒是隐蔽,可是和小说中赫赫堂堂的威虎厅简直没法相比。

《智取威虎山》的原作《林海雪原》中曾经描述老匪座山雕的山寨,称这座威虎山有九群二十七堡环绕规模宏大的威虎厅,修得特别结实,都是顺山坡挖下,用圆木盖顶,前面的射界开阔。在地堡外五十米处,有丛丛的鹿砦,地堡与地堡之间,山包与山包之间,有交通沟相连,下面全是地道,一直通出几十里,是一座极为坚固的防御要塞,以至于少剑波的小分队都无法通过正面攻击将其击破。这样一座山寨,到了徐克导演的手中,更被演绎得淋漓尽致,甚至加上了作为移动堡垒的坦克车。

那么,真实的历史中到底有没有一座和小说中相似的威虎山呢?

《林海雪原》的作者曲波,是一位亲身参加过东北剿匪作战的青年军官,尽管他写的是小说,但很多内容都来自真实的生活。比如,小说中描写过一位“宝塔镇河妖”的定河道人宋宝森,他出场的河神庙就确有其地,即今天海林市二道河子镇的老道庙。而且,庙中的确曾有一位宋老道。只是这位宋道人不但不是坏人,而且在年便已经去世,和剿匪根本没有交集。据曲波的战友讲,当时剿匪部队经常经过二道河子镇,这老道庙便是一个过往的地标。曲波是看到老道庙和宋道人的墓后产生了灵感,才创造出了定河道人这一艺术形象。

而说到威虎山,历史上牡丹江也真有这样一座设防严密,布置巧妙的山寨。这座山寨坐落于敦化与蛟河、桦甸之间的威虎岭高地(俗名三合顶子),属于张广才岭余脉,为牡丹江上游与松花湖的分水岭。不过,它和老匪座山雕并没有什么关系,而是东北抗日联军“双胜”的营地。

“双胜”,本名祁永全,山东费县人,曾是东北绿林的一条好汉,“双胜”是他的报号,因其善使双枪而得名。“九一八”后他接受东北抗日联军杨靖宇的领导,活跃在牡丹江一带,与日军作战。在日军的统计资料中,“双胜”(祁永全)年所部达八百名之多,主要活动于漂河以南的八道河子、威虎岭等地区。而“乐山”,即座山雕属于“纯匪”,所部仅二十余人,虽然也在牡丹江地区活动,但活动地域在漂河以北,狭及沟(即小说中的夹皮沟)附近,两者既没有关系,性质也不一样。

当时各路抗日武装有着不同的作战风格,双胜便是一位善于防御的将领,他在威虎岭建立以高地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周围密设各种碉堡暗哨,并有隐蔽的交通壕通往山外,与曲波笔下的威虎山异曲同工。

由此可见,历史上的威虎山,并不是一个土匪的渊薮,相反是一个相当值得纪念的地方。尽管这位可敬的“关东大侠”未能看到抗战胜利,但关于他和威虎岭密营的故事,一直在当地流传,推测曲波也是从这些传说中获得了灵感,才创造出了小说中那座令人遐想万千的威虎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