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老旧小区改造是一件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既优化了居民的居住环境,也大大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启新街道南环社区清真寺“火炕楼”,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南北两栋,建筑户数48户。历近40年的风吹日晒雨淋,楼房外墙体已经风化粉化,内部也严重破损,特别是冬季的燃煤取暖,给居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消防安全隐患,对居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由于破损严重,冬季不能御寒,大多数住户已经搬走,仅有7户10人居住在这里。
改造前
年桦甸市启新街道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全面启动,清真寺“火炕楼”纳入了改造范围。为了确保“火炕楼”顺利实施改造造福百姓。启新街道办事处和社区组织召集居民征求改造意见,与住户面对面讲解改造项目及范围,得到了居民大力支持。但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火炕楼”院内有48个仓房(临时建筑)影响改造施工需要拆除,否则无法进行小区改造。这使得改造工作陷入了僵局。
为了群众能有更好的生活居住环境,启新街道办事处领导、社区委主任与居民多次反复沟通调解,一户一户耐心做工作,讲明改造政策,经过近两个月耐心细致的沟通,除1户失联居民外其,其他住户全部同意拆除仓房进行老旧小区改造。
改造中
年9月,“火炕楼”改造正式开工——修建排水管道、连接供热管道、楼盖防水、楼体保温、外墙粉刷、院内硬覆盖、搭建凉亭、安装健身器材……改造项目陆续实施。由于外漏电线不在老旧小区改造范围,考虑到居民用电安全,经过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干部与供电局、执法局协商沟通,纳入改造范围,解决了居民的后顾之忧。面对天气逐渐转冷,改造尚未交工无法取暖的居民,社区与执法局、改造施工方、供热公司多方协调,11月中旬正式开通集中供热。
改造后
如今,经过改造后的“火炕楼”焕然一新,原有住户陆续回归,由原来的7户10人增至27户41人居住,“荒”楼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居民周阿姨说:以前孩子们总劝我搬走,现在我哪儿都不想去,小区设施一点不比新小区差,老街坊又都回来了,住着很舒心,感谢党和政府惠民的好政策和街道领导的付出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火炕楼”真正的又“火了”起来。
供稿:郭兰霞
审核:吴鸿宇
编辑:任思超
责编:谢郑阳
监制:曹铁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