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甸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旧石器时代住所其他
TUhjnbcbe - 2023/12/20 20:51:00

南京汤山猿人

南京汤山镇西的雷公山中,有一个巨大的溶洞群,现已探明溶洞总面积达数万平方米,对游人开放的有雷公洞和葫芦洞。年3月13日葫芦洞内出土了一具较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引起了世界的瞩目。考古学家在此先后发现了十几种动物化石,据科学鉴定,这大约出生于30万年前的南京猿人,南京地区人类史也因此向前推进了20多万年,同时也证实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荥阳织机洞

织机洞古人类遗址位于荥阳市区南20公里崔庙镇王宗店村北,大路山北端西坡。遗址附近丘陵绵延沟壑纵横水源充沛,由于千百年岩溶的作用,山腰上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溶洞,织机洞就是在这里发现的十多个溶洞中的一个。织机洞遗址於八十年代初文物普查时发现,九十年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多次进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一百平米,洞口宽十五米,高五米,现存进深廿二米,原进深达四十多米,面积约三百平米。

根据专家考证和出土遗物遗迹推测,该洞上部为全新世中后期的新石器时代,中、下层为更新世中期前的旧石器时代,延续时间较长,是我国尤其是中原地区的第四纪洞穴沉积重要发现,也是追溯发达的中原古文化渊源和恢复中原古环境及探讨其与人类关系的重要研究对象,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织机洞遗址的发现,改变了中原地区长期缺乏古人类遗存资料的局面,是中原地区旧石器时代考古的重大发现,因此,织机洞被誉为“中原第一洞”,被国务院命名为第六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繁昌人字洞

人字洞位于安徽省繁昌县孙村镇癞痢山南坡,海拔高度.2米,是一处发育在三叠纪岩层中经水溶蚀形成的洞穴,是早期人类较为理想的生息场所。洞穴堆积厚度约30米,宽8~12米,由于洞穴自然剖面呈人字形,故称人字洞。

盘县大洞

盘县大洞旧石器文化遗址位于盘州市竹海镇珠东十里村西1里,距盘州古城49公里。是一个发育于石碳系厚灰岩的巨大溶洞,是经过国务院批准公布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世界著名的旧石器文化遗址,也是目前世界已知文化沉积规模最大的古人类洞穴遗址。

盘县大洞洞口北东85°,宽50米,高30米;大厅内均宽35米,高30米左右,纵深米,面积达平方米。发掘出不止一个古人类生活面,有吃住场所,石制品加工场所和宰剐动物场所等。还出土了一批烧骨、炭屑及四枚完整人牙化石。通过对大洞年代测定,古人类的生活年代最早为26—30万年。

普定县穿洞

穿洞古人类遗址位于贵州省安顺以北26公里的普定县城郊,是距今年前古人类生活遗迹,是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该遗址发掘出人类完整头骨两件,哺乳动物碎骨1件,单个牙齿多枚,动物化石13个属或种。出土石制器物余件,骨器余件,以骨锥最多,另有骨铲、骨针、骨棒等。此外,发现用火遗迹多处。穿洞遗址一处发现两具头骨至今国内无先例,出土的骨器,超过全国发现总和的30倍,一举摘掉我国旧石器文化中贫骨器的帽子,成为全国第一,世界罕见。穿洞遗址在国际上具有重要的考古研究价值和极高的学术地位,被中科院专家们誉为“亚洲文明之灯”,已建成“穿洞古人类遗址博物馆”。

黔西观音洞

观音洞,位于如今黔西县城西南28公里的沙井民族乡(现更名为观音洞镇),系石灰岩构成,是闻名于中外的中国古人类发祥地之一,与北京周口店、云南元谋并列为中国旧石器文化遗址的三个代表之一。观音洞位于一个南北长约米,东西宽约米的封闭洼地的边缘,洞口高出洼地底部约15米。

观音洞是一座石山间的石灰岩溶洞,内有主洞和南支洞、北支洞,有进出口。年间,黔南州博物馆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对观音洞进行了多次联合考察,发掘到石器四千多件,动物骨化石数十件。专家评价为长江以南迄今为止最丰富的旧石器时代初期文化的典型代表,对研究人类起源、进化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定名为黔西沙井“观音洞文化”。

金斯太洞穴遗址

金斯太洞穴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是旧石器时代至商朝草原先民的居住遗址。

洞穴宽16米、深24米。-年间,考古学者们对这个洞穴先后进行了两次发掘,出土了余件石制品和大量动物化石,证明了这个旧石器时代文化堆积的时期,主要处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过渡阶段至旧石器时代晚期之末。

经过对第7层至8层出土的动物化石及石制品科学研究分析,出土的文化遗存为距今约4.7万至3.7万年的技术遗存,是我国境内首次发现的具有明确的旧石器时代中期技术特征的文化遗存。

寿山仙人洞

寿山仙人洞遗址,位于吉林市桦甸市八道河子镇寿山村北安屯西侧,哈达岭山脉寿山主峰东坡上部,东麓山脚下为南北流向的寿山河。一处较大型的天然溶洞,是吉林市已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居住遗址,属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距今2万年。

洞口地理坐标北纬43°0906.9",东经°3702.9",高程米。仙人洞洞口南偏东12°,高2.87米,宽3.1米,全长约米。洞内发现人类活动堆积的面积约平方米,可分为前后两室。洞内堆积可为上下两层,下层绝对测年约距今16.21±1.8万年,与同时期的辽宁营口金牛山遗址相近,具有以小石器为主体的中国北方主工业类型的普遍特征;上层绝对测年约距今±年,传承了下层的文化特征,同时在石制品类型和加工工艺上较下层有明显的进步,出现了黑曜岩石制品和磨制骨器。

长阳人遗址

长阳人遗址位于中国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城西南45公里、赵家堰下钟家湾附近,关老山南坡。为一海拔约1米的洞穴。

年以来先后发现人类的上颌骨和牙齿及共存的古脊椎动物等化石。经鉴定,人的上颌骨和牙齿比之北京猿人具有显著的进步性质,但也存在着原始特征。其时代为晚更新世早期或稍晚,距今约10余万年,故定名为“长阳人”。是中国华中地区旧石器时代中期的人类化石。属早期智人。

长阳人及其动物群的发现,提供了洞穴和阶地的对比资料,解决了长江各阶地形成的时代问题,为南方的地层划分提供依据。长阳人化石不仅在考古学、古人类学研究上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建始直立人遗址

建始直立人遗址,原名巨猿化石洞,位于湖北省建始县高坪镇麻扎坪村七组与金塘村交界的山坡上,为旧石器时代遗址,遗址为一石灰岩穿山洞,分东、西两个洞口。。

年至年,共进行了九次调查与发掘。发现早期直立人牙化石5枚及石器、骨器,同时发现包括步氏巨猿在内的哺乳动物化石9目、37科、68属、87种,距今-万年,是首次发现的直立人与巨猿共生的化石地点,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之一。是典型的更新式洞穴堆积。

建始直立人的发现,充实了人类进化史,说明中国是除非洲外最有希望找到解决人类早期进化历程的关键地区。同时证明人类的进化不再是单一支系的“一元论”,而是多元演化的。人属的历史不再是50万年,而是至少多万年;人猿揖别则是在距今万年至万年之遥。

*龙洞遗址

*龙洞遗址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香口乡*云铺村,是旧石器时代的古遗址。*龙洞为大型管状溶洞,洞穴平面主轴近东北-西南向。洞口宽五十余米,高十多米,洞内大处可容数千人,窄处仅容一身,高低不一,深幽莫测,探险者从未到其尽处。洞内有地下河,宽丈余,现已涸,清道光末曾有大鱼随洪水泛出。洞内石笋甚多,如山、如人、如禽、如兽,千姿百态,各尽其妙。

洞口前有大水河。洞口高出河面约7米。洞穴后部是*龙山。洞口面向东北,宽约27.8米,高11米,海拔高度为米。

*龙洞出土动物化石1余件,发现的人类牙齿化石共5枚。据初步测定,该遗址当属旧石器晚期,距今5~10万年。

独石仔洞穴遗址

独石仔洞穴遗址位于广东省阳江市阳春县东北公路里程30公里处,坐落在陂面镇六村岗西南面的独石仔石山。该洞穴是一个裂隙溶蚀形成的山洞,洞穴高15米,宽2—8米,深20米,面积平方米。发现有古人类的文化遗物,包括石器、骨器和动物骨化石等多件,并发现旧石器晚期的“智人”牙齿一颗,并遗留着大量人类食后所遗弃的螺蚌壳和动物烧骨化石,足以证明这里是一个人类居住、生活了相当长时期、繁衍生息的古人类洞穴遗址。

独石仔洞穴遗址是岭南保存较完好、出土文物丰富的旧石器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古人类洞穴遗址,为研究广东省西南部人类发展史提供了实物依据,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文化层厚达2.5米,分上、中、下文化层,上文化层距今为1.4万年,中文化层距今为1.5万年,下文化层距今为1.6万年。据此,独石仔洞穴遗址的年代,定为旧石器时代晚期之末至新石器时代初期。

白莲洞遗址

白莲洞遗址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石路号,地处柳州市东南郊白面山南麓,为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因洞口有一块白色钟乳石,形似莲花蓓蕾而得名。

白莲洞遗址,是一个半隐蔽的岩厦式洞窟。白莲洞遗址洞口朝南,高5-6米,洞内宽18米,总面积达多平方米。白莲洞遗址所处的白面山海拔.8米,高出附近的地平面米。遗存文物有人类用火遗迹火坑、人类牙齿化石、石器、陶片,动物化石、动物牙齿化石等。

白莲洞遗址文化堆积物厚达3米,根据洞穴内堆积,可划分出三期文化。分别为新石器时代早期、中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晚期3个文化期,时间跨度为距今3.7万-0年。一期文化为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年。二期文化为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时期(中石器时代),距今20-年。三期文化为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10-1年。白莲洞遗址提供了探讨华南地区古人类演化及其生产活动,特别是原始农耕与动物驯养活动产生的环境背景。

1
查看完整版本: 旧石器时代住所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