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住乡愁的世界华人文学平台
刊头题字姚景林第期
朋友,你知道“老白山”吗?去过老白山的桦甸办事处吗?还记得办事处那对淳朴善良的老夫妻吗?那就是我的父亲母亲。
情系“老白山”——白山水电驻桦甸办事处的系列故事之一?何丽
年,苏联专家撤走,白山水电被迫下马。一时间轰轰烈烈的施工场面不见了,震耳欲聋的开山炮声听不到了。大批人员纷纷撤离白山,白山水电只留下多名留守人员,我的父亲就是其中之一。作者一家人(后排女孩为作者)年初,时任白山水电机电工区后勤科长的父亲被调到白山水电驻桦甸办事处任主任,负责那里的一切工作。不久,我们家也从白山搬到了桦甸。
白山办事处位于桦甸南面,和新华小学(六小)、商业局车队相邻。院子很大,能停放好几十辆汽车。一个不太显眼的木牌上写着“白山水电驻桦甸办事处”。院内有两栋长长的房子,一栋是废弃的食堂和仓库,另一栋是招待所和办公室。招待所早已撤了,但大炕还在,有时司机和办事人员还来这里住上一两天。父亲的办公室其实就是我家,设施非常简单,一个办公桌、一把椅子、一部老式黑色电话。
办事处的工作看似简单,实际上繁杂的事务很多。父亲负责白山水电的对外联络,协调白山水电与地方各单位、各部门的关系,还要负责来往人员的接待,各种物质的转运等等。凡是涉及到白山的事,无论是不是水电的事,无论公家的事,还是私人的事,只要来到办事处,父亲都负责到底。作者的母亲——水电之妻白山下马后,交通十分不便。夏天常常因为下雨冲毁道路和桥梁导致交通瘫痪;冬季常常因为大雪封山或冰雪路面导致寸步难行。来往的办事人员无法如期返回白山,就只能在桦甸办事处住下,期间的吃喝用度只能父亲想办法自行解决。那个年代,粮食分配有限,本就月月不够吃。到了秋天,父亲就买回地瓜、土豆、胡萝卜给我们姐弟当主食吃,春天就用野菜蒸干粮才能填饱肚子,为的是把省下来的粮食留给前来办事的同志们吃。家里好的被褥都紧着同志们铺盖,他们走后,无论冬夏,拆拆洗洗都是我和妈妈的活计,从无怨言。
从年到年这十年间,凡是来桦甸办事的人几乎都吃过我家的饭菜,来住宿的人更是不计其数,却很少有人知道,这看似平常的吃住行背后隐藏着多少父亲母亲的困苦和艰辛。(待续)作者简介
何丽,年出生,第二代水电人,年随父母到白山,从一局的汽车修理工成长为*务工作者,现已退休。曾在《东北水电报》发表过作品《母爱撑起一片蓝天》。希望用笔记录水电往事,抒发水电人的情怀。咱们村
咱们村地球村-记得住乡愁的世界华人文学平台。无论您来自北国的小镇,还是南国的边陲;也无论您是生在东海渔乡,还是西漠村庄;无论是身在天涯海角,还是远在异国他乡,《咱们村》永远是您温馨的港湾;拿起您的笔,述说一下乡情、乡音,描绘一下家乡的美丽,讲述一下温情的故事,回忆一下曾经的难忘……
编辑麦穗儿
《咱们村》编辑部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