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车,游艇,派对,如此享受的生活原本可以离他们很近。
但他们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奋斗。
他们不愿意被外界称为“富二代”,他们更愿意成为“创二代”。
在创业的接力赛中,他们从父辈手中接过接力棒,打破成规,大胆创新,锐意进取,竞相成为桦甸民企天空中闪亮的明星。
走近他们,看他们如何超越梦想。
李孟禹
从作坊式经营到现代化管理
5月25日,对桦甸吉元土产总经理李孟禹的采访只有半小时。这位年仅31岁的小伙子时间概念很强,定好了到长春谈生意,到点就走。
回忆是辛酸而幸福的:“年,我的母亲刘丽霞从桦甸市土产公司下岗。走过迷茫、困惑、失落,她毅然选择了自谋出路,从搞土特产开始起步,直至创办吉元土产。今年她已经56岁了,还是很精神,做起事来风风火火的。”
李孟禹年毕业于吉林建筑大学,毕业后并没有直接回到家乡,而是选择留在了长春工作。每当回到家乡,看到母亲日渐变老,他觉得自己有责任返乡帮助母亲经营企业。年,回到吉元土产的李孟禹并没有马上担任高管,而是从底层做起,先后在企业营销、生产、采购等多个部门学习工作。在实践中,李孟禹将自己在长春大公司工作时学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运用到吉元土产发展,颇见成效,遂担大任。
企业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了。
在营销方面,李孟禹力荐母亲对企业营销渠道进行转型,利用产品品质优势与国内一线品牌商合作,先后与良品铺子、沃尔玛山姆会员店、奥乐齐等知名品牌商家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企业订单量、年销售额与净利润都得到显著提升。在生产管理方面,李孟禹经常与母亲探讨管理方法,曾在一些管理理念上产生过意见分歧,最终还是引导母亲逐渐摒弃传统的作坊式管理观念,搭建了一套属于吉元公司自己的现代化车间管理系统。“我们建立了公司内部的食品安全小组,由我担任组长,为公司生产品控保驾护航。”
年,响应国家脱贫攻坚号召,吉元土产积极履行一个龙头企业的社会责任,李孟禹多次随母亲考察项目、实地踏查,先后在桦郊乡、金沙乡、公吉乡建立3处食用菌种植基地,在三地分别成立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当地农户及贫困户发展食用菌产业。扶贫项目总投资近千万元,当年建成、当年投产、当年收益,共建设大棚97栋,直接带动户贫困户从事黑木耳种植。几年间,吉元公司带动贫困户增收余万元。
近两年,吉元公司多次受省扶贫办、团省委等单位邀请参加扶贫展会。怕母亲累着了,李孟禹总是抢着出门,走南闯北,跑遍了“*建引航脱贫攻坚暨第一书记代言展示会”“吉林青年电商助力精准脱贫杭州展示展销会”“中国(北方)新零售产业博览会”等等。“再也没有能为脱贫攻坚这项伟大的事业作贡献更让人兴奋的事情了!”李孟禹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李孟禹先后获评“桦甸好青年标兵”“吉林市青年岗位能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吉元土产唯有奋进。感谢我的母亲信任我,给我创造人生更大价值的平台。我一定全力以赴加油干,争取创造吉元更加灿烂的辉煌!”
来源:江城日报
审核:迟学鹏
编辑:赵楠楠
责编:谢郑阳
监制:曹铁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