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提高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应急管理水平,根据吉林市委市*府《关于加强乡镇(街道)、村(社区)应急体系、能力建设的实施方案》要求,3月5日-12日,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应急体系、能力建设工作推进组在市应急管理局*治部主任姜恩奎同志带领下,集中利用6天时间,采取听取汇报、实地踏查等方式,对全市9个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应急管理体系、能力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推进情况开展督导检查。
蛟河市新站镇、河北街道作为全市建设试点,在边试边总结的基础上,全面梳理提炼试点中好的经验做法,形成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丰满区沿丰街道,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副总指挥、各成员单位设置全面,职能、职责及工作内容规范,形成了“1+6+3”组织体系。磐石市吉昌镇,深刻领会省市精神,结合乡镇工作实际,确定了条块结合的工作机制,乡镇领导对所分管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消防、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工作负责。桦甸市常山镇,在预案体系建设上狠下功夫,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富有针对性的综合预案和专项预案。船营区长春路街道、龙潭区山前街道,整合辖区内民兵和自愿者力量组成应急排,在防汛和风险排查工作中发挥关键作用。永吉县口前镇,坚持“挂图作战”,精心制作的“口前镇农村防汛网格化示意图”“转移安置路线图”等图册,清晰明了、简单实用。昌邑区应急管理局制作了《基层应急体系建设手册》、应急管理网格展示图、责任台账、隐患台账等模板、流程图,对乡镇(街道)应急工作提供了有力指导。
下一步,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和工作专班制定的《吉林市基层应急管理体系能力建设指导细则》中时间表和路线图,统筹推进建设进度,力争到年底,基本形成“统一领导、权责一致、上下联动、防救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和网格化的“大应急”治理格局,实现小事小灾不出村、中事中灾不出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