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骗局
有的老年保健品经营者常装扮成“义诊医生”,在社区、街道像模像样地免费进行一些血压、血脂和钙缺乏等常规检查,煞有介事地指出老年人有这样那样的严重疾病,然后推销其产品,甚至开通免费健康咨询热线,花言巧语推荐保健品。
2健康讲座
推销者抓住老年人体弱多病,渴望健康的心理,办班授课,聚集人气先讲一些疑难杂症的病症、成因、危害及防治难庋,借机夸大所推销品的效果,忽悠听课者上当购买。
3馈赠诱惑
老年人大都勤俭节约,保健品商家往往会根据老人的兴趣、爱好和生活需要,设置附赠小礼品或抽奖,以诱惑其购买保健品。
4雇托诱骗
高薪招募推销员,利用老年亲戚、朋友、同事等关系进行游说,推销其产品;请所谓“专家”、“学者”、“权威”在公开场合介绍产品的“特殊疗效”,发布“权威检测报告”,指使他人假冒患者名义写感谢信、送锦旗、现身说疗效;在销售现场制造抢购假象诱骗消费者购买等等。在一连串手段的交互作用下,普通的保健品变成了既治疗又滋补的良药,甚至可以“包治百病”。
5“高科技”误导
有些经营者以高科技、绿色、健康、进口产品等概念误导消费者,宣称其产品是负离子、超声波、微循环、高氧舱设计等专利技术应用能包治百病,片面夸大保健功能,促使消费者误以为其所销售的保健品有巨大功效,甚至可以代替药品,同时商家故意回避保健品存在的副作用及不适应症,不告知能对消费者健康造成损害的信息。
二、针对此类老年保健品消费陷阱防范措施理性消费只有提高老年消费者的理性消费水平,才能从源头上杜绝此类上当受骗事件的发生。
1要正确认识保健品
老年人要正确认识保健品的作用,注意保健品与药品的区别,任何保健品都不能治疗疾病;应理性对待商家的保健品促销活动,不要轻信商业广告夸大的宣传,对自己不了解的所谓“高科技”产品,不要道听途说、轻易购买。
2要通过正当渠道购买
老年人应参加老年人协会、*府部门组织举办的“健康讲座”,不要听取以消费商品为目的的宣讲,购买保健品时要到证照齐全有固定经营场地的正规商店购买,并注意查看该公司有无营业执照和相关资质,同时应注意索要和妥善保管购物发票和相关凭证。
3受到侵害要及时举报
如果由于保健品经销商的原因而使老年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要简单地自认倒霉,而应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除了向商家讨回公道,还可以向工商行*管理部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消费者协会等反映情况,举报问题,以求解决且发现有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应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
4子女要真心关爱老人
做子女的平时要有意识地将报纸上、电视上看到的一些案例告诉老人,让他们对这些常见的骗局有一个了解,以便将来遇上类似的情况时能够有所防范。子女们应该常回家陪陪老人,有事没事多打个电话陪他们聊聊天,精神世界得到了满足,老人们也就不容易被骗子的花招给忽悠了。
供稿:市委*法委
编辑:曲晴
责编:曹铁权
桦甸市互联网信息中心
指尖上的报纸
投稿邮箱
hdtx11
sohu.